徐向前怒斥王近山架子不小,王近山回怼道:这是陈赓旅长害了我啊

历史古道翰风 2025-04-06 16:10:34

红四方面军历来以悍勇闻名。

总指挥徐向前尤擅用兵,指挥若定。战火最烈时,他总亲上前线,调度全局。

强将麾下,猛将如林。王近山,便是其中一位。

每次开战,他总是拎着马刀、抱着机枪,独自冲在最前面。

因这股狠劲儿,王近山连战连捷;也因这股狠劲儿,屡屡挨批。

徐向前数次派人赶到火线,苦口婆心:“指挥员要活着,才能赢!”

但王近山根本听不进去。枪声一起,他眼里只剩敌人。

一次,徐向前训了王近山一通。

谁料这位“王疯子”振振有词:“怪就怪陈赓旅长,是他害了我啊!”

“王疯子”的由来

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剧《亮剑》,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

剧中李云龙,敢打敢拼,打仗时像脱缰的野马。

而李云龙的身上,浓缩着无数英雄的影子,而最典型的原型,正是那个“王疯子”——王近山。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桃花乡。

家境贫寒,幼时便以稀粥为生,食不果腹。

9岁给人放牛,13岁起便在地主家当长工。

他性格刚烈,乡里人皆知。有时因一点琐事便拳脚相向,“天不怕”成了他的绰号。

在那个动荡年代,大户人家门口经常堆满流民。

每次抢吃食,王近山总是第一个冲进去。一次,他不知从哪弄来一发子弹,叼在嘴里闯进地主院子,把老地主吓得直哆嗦。

他的胆气和狠劲,很快传遍了桃花乡方圆几十里。

乡亲们摇头叹息:“王家这孩子,将来不是魔王,就是大将!”

有趣的是,王近山外表文雅:肤色白净,身材中等,言语温和,活像一个读书人。

但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副白面书生的外壳下,藏着一颗倔强如铁的心。

1927年,大革命失败。桃花乡周围暗潮涌动,经常有一位裁缝出没乡间。

他就是地下党员詹才芳。王近山的姐姐在詹才芳的感召下,偷偷参加了游击队。

15岁那年,王近山也在姐姐引导下,跟随詹才芳投身红军。那时的他,个子还没一支步枪高,只能先做警卫员,后调任红四方面军十师三十团机枪连通信员。

不过,战场是最公平的考场。

王近山打仗机灵又凶猛,几场血战下来,很快提拔为连长。

春夏之交,红十师在泼皮河镇遭遇敌军。

红三十团受命强攻北山头。守军是刘峙的第十二师,兵力充足,火力猛烈。机枪像织布一样封锁山路,炮弹如雨点洒落。

红军一波波冲锋,却总是倒在山腰。

就在这生死关头,王近山提刀怒吼:“我们连上!”

未等上级批准,他已率部猛冲。战士们见连长带头,呼啦一声,跟着杀了上去。

敌军一时间竟被这群不要命的红军吓懵了。

山头很快陷入混战,枪声、喊杀声、刀光剑影交织成一片。王近山挥刀猛砍,一刀一个,浑身是血。

正当他砍杀之际,一个高个子敌兵突然扑来。他连砍数刀,却都落空。

怒火中烧的王近山一咬牙,丢了大刀,直接冲上去,死死抱住对方,两人一起翻滚着从十几丈高的悬崖坠落。

坠地后,尖石刺穿了他的头骨,鲜血涌出,染红了脸。但他咬牙坚持,强撑着拔出手枪,“当当”两声,结果了敌人。

临昏迷前,他骂骂咧咧吐出一句:“我看你不死!”

战友们在山脚找到他时,他已浑身是血,气若游丝。这一战,北山头终于被红军拿下。

从此,王近山的凶猛传遍军中。有人笑称:“王疯子又发疯了!”

王近山对此毫不在意。他常说:“怕死,就打不了胜仗;革命,从来就不怕死!这是我跟詹营长早就发过的誓。”

这份不怕死的狠劲,铸就了他此后一生传奇。

“改改这二愣子的疯劲!”

红四方面军,因血战而成名,以悍勇著称。

其中,总指挥徐向前,尤为善战。

他一身戎马气,作战时常常亲赴前线。即便炮火连天,依旧镇定如山,总能在红旗猎猎的山头下,稳稳指挥大局。

强将之下,必有猛兵。

徐向前以身作则,这种作风在无形中铸就了部队的灵魂。

红四方面军上下,形成了一股不畏强敌、奋勇争先的浩然之气。

这支军队里,猛将、悍将、骁将、勇将比比皆是。但若单论一人最猛,非王近山莫属。

打仗时,他总是冲在最前,一身舍生忘死的狠劲,令人胆寒。

每次战斗,他似乎都能爆发出压倒一切的气势。一旦撒起疯来,什么命令、什么阵形,统统抛诸脑后。

这种“疯劲”,让他屡建奇功,也屡受批评。

1935年10月,大金川抢渡战打响。

王近山率突击团,第一个冲过滩头。他亲自端起机枪,与敌人正面对射,硬是在密集的火网中撕开一道口子,死死咬住阵地,为后续大部队掩护渡河。

一个团长亲自操枪冲锋,极大振奋了士气,却也让徐向前又喜又忧。

战后,总指挥特地派人送来指示:“一团之长,应以指挥作战为重,务必保护自身安全!”

也不知王近山听进去没有。

很快,攻打天全的战斗打响。

天全城地势险要,守军是刘湘嫡系“模范师”,武器精良,戒备森严。

战前,敌人放言:“纵有十万红军,也休想踏进天全一步!”

拂晓之前,王近山带部翻越险峻山岭,绕到敌人侧后,发动突袭。

敌军一时大乱,丢下阵地,企图退守城中。

就在此时,王近山又犯了老毛病。

他亲自扛起机枪,带头追击,一路狂奔在队伍最前,亲手击毙敌营长,直接杀入城内,闯进了敌师部。天全城一战,红军以迅雷之势攻克。

战后,徐向前又一次找来王近山,言辞严厉:“指挥员不能逞一时之勇,战场之上,最忌群龙无首!”

王近山点头应下,但真正到了枪林弹雨中,这条疯虎,依旧难以收敛。

随后,在百丈的恶战中,他又旧态复发。

在极为惨烈的战斗中,王近山亲自带队冲锋,多次组织肉搏,与川军短兵相接,血战到底。

每场厮杀结束,他几乎都是浑身浴血。

所幸,他指挥果断,行动凶狠,总能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不得不一次次派人前往前沿,语重心长地告诫:“一个指挥官保护好自身安全才有战士们的胜利,你要改了这二愣子的疯劲!”

然而,在这支以悍勇著称的队伍中,没有谁能真正劝得动王近山。

“王疯子,架子倒不小啊”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近山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副团长。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他依旧延续旧日作风。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仗仗冲锋在前,时不时亲自扛起机枪,顶着炮火冲杀。

一个高级将领如此拼命,让旅长陈赓又气又急。

多次战后总结会上,陈赓拍着桌子骂道:“王疯子,你再这样打仗,伤敌三千,自残两千!用不了多久,马克思就该亲自接你走了!”

在领导与战友们的苦口婆心下,王近山才勉强开始注意隐蔽。但只要部队遇阻,他那股倔劲便压制不住,仍旧一马当先,亲自竖梯爬城,带头突击。

有一次,部队攻城受阻。枪林弹雨中,王近山当即火了,扔下望远镜,怒吼一声:“我就不信了!”

他抡起一挺机枪,正欲冒死冲锋。

就在这时,他周围突然蹿出七个彪形大汉,一下围住了他。

这七人,不是别人,正是王近山的警卫员。

一般首长配一个警卫,他王近山却配了七个,硬生生组成了一个警卫班。

警卫班长站出来,拦住他:“副团长,你不能冲!”

王近山怒目而视,喝道:“谁说我不能冲?当了副团长就得怕死?就得躲在后头做缩头乌龟?”

他猛地挣开警卫员的手臂,提枪便冲。

警卫班长眼神一闪:“上!”

七个警卫员齐扑上来,结结实实将王近山按倒在地。

尘土飞扬中,一代猛将,竟被自家兵死死压住。

战后,王近山没有找这七个小子算账。

因为他心里清楚,他们并不是真正听他指挥。这七人,是旅长陈赓亲自挑选派来的。

当初,陈赓亲口交代得清清楚楚:“作战时,王副团长若要往前冲,你们劝劝。不听,就抱住他。再不行,七个人一起压住,哪怕压死,也不能让他乱冲!”

陈赓这一手“蛮法”,让王近山又气又急。

可哪怕再恼火,他也无可奈何。

从此之后,战场上多了一道奇特风景:一将欲狂冲,七兵死死拦。

这天,徐向前没有事先通知,悄然来到七七二团驻地。

王近山闻讯赶来迎接,身边七个警卫员形影不离,紧紧围着他。

徐向前见状,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他盯着王近山,半是打趣半是质问:“王疯子,本事也不算大,官儿也不算高,架子倒不小啊。六七个警卫跟着,怕是不好吧!”

王近山一肚子憋闷,索性脱口而出:“老首长,我也不想啊!全是陈赓旅长出的馊主意,我能有什么办法?”

话音刚落,他便把前前后后原委,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听完,徐向前笑着摇头:“蛮人,就得用蛮法。换我,也管不住你这疯子。”

而陈赓得知后也不甘示弱,笑着回敬道:“王疯子这头猛虎,不就是你们教出来的吗?”

于是,七个警卫员护卫王近山的“特殊待遇”被保留了下来。

至于这一特殊编制什么时候撤销,历史早已无从考证。

战斗至最后一刻

1942年,王近山奉命率一个团和部分干部前往延安。途中,意外遭遇日军战地观摩团。

没有等待上级指示,他当机立断,率部发起猛烈进攻。

一场血战之后,日军观摩团被全歼,无一生还。

抵达延安后,毛主席亲自接见,听闻此事,连连称赞:“一二九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

这一战,不仅再次印证了王近山的“疯”,更印证了他的胆识与判断。

纵观王近山的一生,有两点最为鲜明:

指挥所永远靠前,作战必然亲临。

这是刘、邓、徐一贯的作风。王近山,继承了这一红色传统,并将其贯彻到了极致。

他的老部下李德生、尤太忠,在后来的回忆中,仍常常提起这位总是冲锋在前的将领。

王近山以身作则,他的作风,也在所属部队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一种沉甸甸的血性荣光。

1978年5月10日,一代悍将王近山在南京病逝。

弥留之际,他依然沉浸在往昔战场的杀伐中,口中不停呐喊:“冲!杀!”

每当这时,他的儿子便轻声附和:“爸,李德生冲上去了。”“爸,尤太忠也冲上去了。”

听见熟悉的名字,王近山总能瞬间安静下来,仿佛硝烟散尽,战友犹在身边。

直到最后一刻,王近山都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场。

参考资料:

“疯子”战将王近山_陈冠任

2 阅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