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钟发生的故事3.1

风中的历史 2024-12-21 09:01:33

钟发生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陆军第60军副军长。

一、将军简介

钟发生(1914—2009),江西省瑞金县(今瑞金市)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2师6团2营通讯员、6连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1队队长,115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第2连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营副营长、营长,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冀中军区第16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129师特务营营长,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河南军区第1支队3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白晋、黄烟洞、林县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2团团长,华中野战军第13旅2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2团团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旅长,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旅长,华北军区、第一野战军第61军183师师长。参加了中原突围、孟良崮、临汾、太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和川北剿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61军183师师长兼川北军区达县军分区司令员,南京军事学院学员,志愿军第60军181师师长,第60军181师师长,第60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1952年入朝作战,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1月2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

二、将军生平

钟发生(1914—2009),1914年生于江西省瑞金县(今瑞金市)云石山乡回龙村。

1932年参加革命。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工军,任红1军团2师6团2营通讯员、6连班长、排长、连长。

1934年10月随军长征。

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15师随营学校1队队长,115师政治部警卫连连长、师特务营第2连连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1营副营长、营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41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后任冀中军区第16团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129师特务营营长。

1943年10月任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3团团长。

1944年9月任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第3团团长。

1945年2月任河南军区第1支队第3团团长。

参加了白晋、黄烟洞、林县等战役战斗。

1945年10月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2团团长,参加了中原突围作战。

1946年10月任华中野战军第13旅2团团长。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2团团长。

1948年2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39旅旅长。

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旅长。

参加了临汾等战役。

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61军183师师长。

1949年4月,第61军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

参加了太原、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和川北剿匪。

1950年2月任第61军183师师长兼川北军区达县军分区司令员。

1951年,第183师撤销番号。

1952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同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0军181师师长,参加了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

1953年9月回国后,任第60军181师师长。

1954年4月~1966年5月,任第60军副军长。

1966年5月~1969年12月,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

后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司令部顾问。

1982年7月离职休养。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09年1月21日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95岁。

三、中原突围,丢卒保军

1944年9月,由太行军区第7军分区第3团和第6军分区第35团,在林县组建了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钟发生任第3团团长。

这支部队所有营以上干部和部分连级干部都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武器装备也比较精良,甚至每人都配备了一个黄牛皮子弹匣。

9月下旬,独立支队南渡黄河,穿越陇海铁路,在豫西很快打开了局面。

9月30日夜,钟发生率部夜袭赶修中的日军登封机场,以一部警戒县城敌人,一部冲进机场,对修机场的民工们高喊:我们是黄河北过来的八路军,老乡们快跑啊!两万多民工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驻登封日军匆忙增援,遭到八路军的迎头痛击,因不知虚实不敢冒进而退回。

此战,使日军机场破坏严重,再也没有修成。

11月,钟发生率部参加了巩西南战斗,趁夜冒雪主攻东村。3团巧妙伪装,迅速近敌,趁其不备,攻进敌堡。敌人慌乱中四处逃命,挤掉沟里摔死二三十人。

1945年2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改编为河南军区第1支队,钟发生任第3团团长。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第1支队在皮定均指挥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行军跋涉,南下桐柏山区,与新四军第5师会合,不久改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简称皮旅),下辖3个团,总兵力达到7000人。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政治部主任郭林祥、参谋长张介民,钟发生时任1旅2团团长。

中原解放区是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由新四第5师和王震率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军投降前,中原军区部队已发展到2个纵队、3个独立旅及3个军区共6万余人,根据地也已扩展到60多个县,对武汉形成了包围之势。

日军投降后,国民党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并先后占领鄂中、襄西、鄂东、鄂南、豫中、豫西等地。

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破坏国共双方于1月签订的停战协定和5月签订的《汉口协议》,调集军队将中原军区5万余人包围在湖北北部宣化店地区。

为了避免内战,中共多次与国民党谈判,表示愿意让出中原解放区,将部队转移至其他解放区去。但国民党却不断加紧调兵部队,包围中原军区的兵力已增至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

6月24日,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旅长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奉命在白雀园一带阻击敌军三天,担负掩护主力突围。完成掩护任务后,自行根据情况,或西追主力,或就地游击,或向东突围。

实际上,这就是丢卒保车。所有的人都明白,留下了的部队将会使一种什么样的结局。

纵队领导王树声和政委戴季英出于关心,特地建议1旅的几个领导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衣。

皮定均和政委徐子荣当然都知道准备便衣的含义,但他们还是决定不准备便衣,绝不离开部队。

此时,经过国民党军半年的蚕食,中原军区目前被压缩只剩下一个狭小的长条,1旅就处在这个长条的东端。

敌人为了防止中原军区部队向东突围进入大别山,在东面潢川到商城一线调集了4个军10多万人,构成纵深达二三十公里的封锁区。

1旅在半年的时间里,以白雀园为中心,向南向北构筑工事,贮备弹药、干粮,还故意摆迷魂阵,白天部队往东开,夜里再悄悄地回来,连续搞了好几天,引得敌人更多的部队东调。

突围在即,1旅决定把阻击任务交给1团和2团,负责顶住东面的敌人4个军,为主力赢得三天时间,然后突围,但自己绝不化整为零。

当晚,中原军区部队主力开始突围。

由于中原军区前一时期的精心制造的假象,麻痹和迷惑了敌人,主力向西突围之后,连续两天敌人都认为这是中原军区部队的佯动而按兵不动。

直到26日拂晓,敌人才清醒过来,兵分三路向双轮河一线发起猛攻。1旅利用工事和地形,顽强抗击着十多倍敌军的进攻。

皮定均采取了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每个支撑点都是一个山包,每个山包都自成一体,但相互之间又火力交叉,阻止着敌人的推进。

敌人进攻象潮水一样,一浪退下去,一浪又涌上来。1团和2团奉命出击,冒雨猛扑下山,把敌人打退了一截。但,但反击的部队一撤到山上,敌人又脚跟脚地粘上来,靠得很近,三次出击,三次都是这样。

到了中午,阵雨骤然变成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一片混沌,几米之外不见人影。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黄昏前,皮定均命令部队再次出击,把敌人赶得远一点,撤下来后,前面的1团留一个营掩护,并交代这个营完成任务后,立即去刘家冲。

反击的枪声减弱后,防守20多里阵地的1旅,只用了半个钟头,就收起来了,然后悄然无声地撤下了阵地。

参考资料:

1、《孤军皮旅铁流三千里》

2、钟发生《腰斩阎军俘敌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