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方中铎的故事3.1

风中的历史 2024-12-21 09:06:39

方中铎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一、将军简介

方中铎(1912—1986),河南省沈丘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学兵大队区队长,河南省竹沟新四军第4支队8团队留守处教导大队大队长,新四军游击支队民运科科长,河南省鹿邑第7专署保安队4总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边区工作委员会、中共豫皖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游击支队、第6支队第3团政委,新四军第6支队2总队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教育长,八路军第4纵队6旅18团政委,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24团政治处主任,中共华东局党校学员,新四军第4师兼淮北军区第3军分区独立第1团政委,新四军第4师12旅34团政委。参加了新兴集、揭阳集、双沟和解放睢宁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77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14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第三野战军第3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涟水、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31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后方勤务部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后方勤务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22军副政委、军长兼政委,舟嵊要塞区副政委,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2月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4岁。

二、将军生平

方中铎(1912—1986),1912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莲池镇集村。父亲曾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当职员,后任甘陕盐运使。

1920年入私塾读书。

1924年到北平第24小学读书,第二年随父到绥远读书。

1926年受父亲影响,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育德学校)。期间,深受高年级同学彭雪枫的影响,后两人保持书信来往,有着深厚的友情。

1927年入北平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

1929年就读于今是中学和民国大学附中。

1932年毕业于北平宏达中学高中部。

1933年9月回到沈邱县任高小教员,后到察哈尔商都任小学教员。

1936年初,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宋哲元部所属的骑兵司令部司书。同年5月,经王韬、杨宇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0月任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学兵队区队长。

1938年3月任河南省竹沟新四军8团队留守处教导大队大队长。

1938年10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民运科科长,中共豫皖边区工作委员会、省委宣传部长。

1939年5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3团政委。

1940年2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3团政委。

1940年2月任新四军第6支队2总队政治部主任,抗日军政大学第4分校教育长。

1940年7月任八路军第4纵队6旅18团政委。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新四军第3师8旅23团、24团政治处主任。

1944年入中共华东局党校学习,后任新四军第4师兼淮北分区第3军分区独立第1团政委。

1945年8月任新四军第4师12旅34团政委。

1945年11月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77团政委。

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14团政委,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政治部主任。

1948年3月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政委。

参加了涟水、宿北、鲁南、孟良崮、淮海等战役。

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3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上海、福州、漳厦等战役。

1950年12月~1952年6月,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后任华东军区后方勤务部政治部主任。

1955年任南京军区后方勤务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22军副政委。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8月~1958年4月,任第22军军长兼政委。

后任舟嵊要塞区副政委。

1960年5月~1973年10月,任上海警备区副政委。

1960年5月~1962年10月,兼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73年10月任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

1978年4月离职休养。

1986年2月1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4岁。

三、从太原八路军办事处到竹沟新四军留守处

1936年秋,红军同东北军张学良、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杨虎城秘密约定互不侵犯、共同抗日条约。随后,红军主力东渡黄河,给山西阎锡山部以闪电式的打击,扩大了红军队伍,并传播了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目的达到后,红军返回陕北。

阎锡山在受到重创后,不久派人秘密同中共联系,要求中共派代表长期秘密驻在太原。

为了不让日、蒋知道已同中共建立了联系,阎锡山采取了极端保密的措施,只限于他本人和他的外甥梁化之两人知道和参预此事,就连当时的山西省省长赵戴文也完全蒙在鼓内。

随后,彭雪枫化名彭雨峰,奉命以中共代表身份长驻太原。

彭雪枫是个老党员,少时曾在西北军冯玉样部军官子弟学校学习。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央派到湘鄂赣苏区任红军大队长,不久转移到江西中央苏区,先后担任团长、师长、师政委、军区政委、军委作战局局长。遵义会议后,任师长、纵队司令员等。

1936年“双十二”事变,彭雪枫向阎锡山做了大量的工作。

彭雪枫进驻太原后,通过阎锡山所指定的电台同延安秘密联络的。但有意思的是,太原也有日本的特务机关,设有通报电台和侦听收报台,受到阎锡山的特別保护。“7.7”事变后,阎锡山把太原城内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礼送”出境,但潜伏的特务电台,一直架设在山西省省长赵戴文的家中,直到太原失守。

“7.7”事变不久,彭雪枫奉命在太原筹建八路军驻晋办事处。

1937年8月,红军在陕西三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不久,八路军第115师、120师和129师分途从晋西南、晋西北开赴敌后。彭雪枫他们也在太原成城中学大门口公开挂上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牌子,正式公开办公,并调来129师教导营的一个排担任警卫。彭雪枫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处长,张震任参谋兼总务科长。

办事处成立后,已停办的成城中学,前半部为八路军办事处,后半部为山西省地下省委机关,前后有一扇小门相通。当时,山西地下省委负责人为彭真、薄一波等人。

在周恩来副主席领导下,中共在太原开展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周恩来、程子华、薄一波等负责与山西高级军政首领的最上层的统战工作;彭雪枫、肖克等作中层统战工作,主要是晋军部分高级将领、军政教育界和社会名流和中外记者;张震等人作教员、学生等来访人员的统战工作。

期间,肖克和彭雪枫曾向晋军军官练训班讲授游击战争战术问题。八路军高级领导人在太原逗留时,都住在办事处内。

红军从陕北开赴敌后,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三原出发东渡黄河,在侯马上火车,经过太原后,一部继续北上平型关,另一部改乘火车挺进娘子关。

所有八路军部队都不在太原车站下车停留,而是直接开赴前线,办事处经常到太原车站迎送。

办事处经常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公署去领取武器弹药、通信器材和医药等,领到后就分发给途经太原的八路军部队。

1937年秋,129师一部奇袭阳明堡机场,炸毁了日机24架。在一个时期内,晋北前线日军的轰炸、扫射大为减少。有一个国民党空军少将专程来到办事处,找到彭雪枫处长,代表国民党空军前线司令部向八路军前线部队表示感谢。

彭雪枫奉命向阎锡山提出了释放被软禁的王若飞的要求。王若飞被傅作义逮捕关押后,被阎锡山接到了太原,许以优厚待遇,但他坚决要回延安。大敌当前,阎锡山解除了对王若飞的软禁,把王交给了彭雪枫,由彭派专人护送回到延安。

王若飞回到延安后,立即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

1937年10月,国民党军队在忻口战役失利,遭受到重大损失。随着日军步步紧逼,太原危机,阎锡山调来傅作义任太原城防司令官,将四面城门紧闭,只在朝南的城墙上设置了一条通路。

日军迫近太原城吋,阎军弃城南逃。

11月上旬,第一批八路军办事处人员奉命离开太原,步行前往临汾,北方局刘少奇同行。

当天,日军轰炸机轰炸了太原城,八路军办事处招待所和门卫均被炸中。由于办事处留守人员都隐蔽在简易地下防空洞内,幸无伤亡。

太原失守的前一天,周恩来副主席还没有撤离。当晚,在日军即将完成对太原城的包围时,周副主席才率彭雪枫、张震等人最后一批撤离太原,第二天太原就陷落了。

在周副主席等人在最后时刻撤离太原城时,由彭雪枫和张震与傅作义交涉,才由傅作义派人引导,从城墙外预留的通路,拿掉沙袋出城,乘坐预先开过汾河的车辆向前往汾阳。

撤离太原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新址选在了距离临汾城约15里刘村镇。镇内驻有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八路军学兵队和八路军炮兵团。

当时,刘少奇已同周恩来回延安去了,北方局由杨尚昆负责。

学兵大队行政上归办事处领导,政治上归北方局领导。学兵大队队长是何以祥,副大队长是谢忠良,区队长是方中铎。

方中铎是经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批准,到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

学兵队除由队长、教导员任课外,杨尚昆、彭雪枫、张震等人也担任讲课,有时也邀请民主人士李公朴到学兵队来作报告。

1938年2月,八路军总指挥部由陕北进驻晋东南,与阎锡山的第二司令长官部之间,已可以进行直接的联络,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奉命撤销。办事处人员一分为二,一部留给北方局,一部由彭雪枫率领由临汾开赴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

1938年1月,彭雪枫先期到汉口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长江局报到,后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其他人员约60人,由山西临汾出发乘火车从风陵渡渡过黄河,乘陇海铁路经郑州,然后改乘平汉铁路到确山县的竹沟镇。

到竹沟的人员,包括方中铎带领32名学兵大队学员。

2月17日,彭雪枫带领赵启民、成钧等10余名红军干部先期由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到达竹沟,并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名义,同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林凯一起,全面主持竹沟工作。

当时,竹沟干部缺乏,彭雪枫决定筹建和开办竹沟军政教导大队。

3月1日,彭雪枫奉长江局之命在竹沟开办了教导大队,以跟来的红军干部和方中铎带来的临汾学兵大队的毕业生为骨干,培养抗日军政干部,方中铎任河南省竹沟新四军8团队留守处教导大队大队长。

竹沟军政教导大队,是以新四军第8团队竹沟留守处的名义下创办的。教导大队除了在确山火车站等处贴出招生广告,还在长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支持下招生。不久,河南、山东、湖北等省的400多名爱国青年,经各地党组织介绍先后来到竹沟,踊跃报名入校。

竹沟教导大队共办了两期,3~6月为第一期,6~8月为第二期,两期共训练800多人。培训内容主要是学习革命理论、抗日游击战争,还有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和军事常识。

这些学员毕业后,大部分输送到各抗日部队担任军事干部,有40多人到新四军军部工作。

参考资料:

1、岳夏《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的始末》

2、《窦楼战斗》

3、《进军淮上》

4、叶介甫《“竹沟事变”始末》

5、鲁南《一次鲜为人知的策反失利》

6、苏克勤《彭雪枫与拂晓报》

7、方中铎《我们是如何在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一O七军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