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世人将罪因指向陆小曼,陆小曼却一句话甩锅给林徽因

烨烁说文化 2023-02-22 18:00:18

徐志摩和陆小曼

“你根本没心了,你大烟一抽,就什么都没有了,身边躺着谁也都一样了。”

据说这句话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争吵时气愤之下脱口而出的,虽然人在心急时总是口不择言,但这时候说出来往往也是日常深藏的心里话。

徐志摩这句话哪怕今时今日听起来,也是刺心刺耳,配合着民国背景,更是尤其恶毒,直接把陆小曼贬低到极致,甚至有几分诅咒在里面。

民国时鸦片泛滥,大烟馆到处都是,在烟馆出没的各色人等中,有一个特殊人群,就是染上大烟瘾的落魄妓女。

这些风尘女子在烟花柳巷里染上鸦片无法自拔后,不但债台高筑,老鸨还把她们送进大烟馆,专门做大烟鬼的生意。

这些女子别管是因为什么沦落风尘,但染上鸦片瘾后,已经不管不顾,在烟榻间随便选个男人就贴身躺下,予取予求,只求蹭一口烟抽。

处于鸦片瘾头的男性其实基本不能人道,有些乐得在飘飘欲仙时温香软玉在怀,有些吝啬的则会直接把这些投怀送抱的女人踢下烟榻。

这些深陷鸦片瘾的风尘女子,廉耻之心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无论怎样的羞辱,她们也都不在乎。

因此这类烟花女子哪怕在娼妓中也是最被人看不起的一种。

徐志摩陆小曼

徐志摩用这样的言辞形容陆小曼,可见两人之间别管表面上用诗文包装得如何柔情蜜意海誓山盟,内心深处真的不知已将对方当作何物。

不过陆小曼听到这番话,伤心归伤心,依然我行我素,慢慢躺回烟榻,不再给徐志摩一个眼神……

曾经爱到疯狂的一对知心情侣,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

陆小曼的第一个丈夫王赓,不但是官宦子弟,而且是不折不扣的青年才俊。

王赓

王赓在清华留美学堂学业成绩非常突出,且性格沉稳志向高远,因此被选中获得全额公费奖学金,送往美国接受高等教育。

王赓来到美国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名校读书,以优异成绩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随后王赓投笔从戎,进入美国最有名的军事院校西点军校,接受陆军高等教育,以前十名的成绩毕业。

这样的文武全才当然获得各方大佬瞩目,因为理念相合,王赓最终成为梁启超的门下弟子,回国后与徐志摩等同门有了交集。

梁启超一生收了不少学生,很多是各领域的精英,他的历史地位和学术思想因这些精英而影响深远。

其中的佼佼者有蔡锷、吴其昌、王赓、徐志摩、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等人,涵盖军事、历史、文学、建筑等领域,熠熠生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梁门”因为有徐志摩这样肆无忌惮四处留情的多情种子,同门师兄弟也都是“最方便”的。

最有名的“倒霉蛋”自然是梁思成和王赓,毕竟他俩的老婆一个是林徽因,一个是陆小曼。

其实和后世提起林徽因必然捆绑上徐志摩不同,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联系并没有后世人以为的那么理所当然。

林徽因

徐志摩闹离婚时只是一个文学新人,人还在海外,就国内来说不过一个无名小卒,引发议论全在于离婚这件新生事务本身。

虽然流言蜚语中影影绰绰有林徽因的影子,但她不过十几岁少女,既非名媛人也不在国内,所以知道徐志摩婚变和她有关的人寥寥无几。

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是一个性情温和、心胸开阔的淑女,她虽然因丈夫变心在孕期被抛弃而身心巨创,但从没有对外说过什么闲话。

张幼仪

因此在当时大部分人的认知里,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交集不过就是她的父亲和公公都是徐志摩的老师。

哪怕林家、梁家的很多亲友,看出徐志摩对林徽因有非同寻常的心思,也没太往心里去。

陆小曼

毕竟民国是传统礼教和新派思想激烈冲突的年代,男子对女子的公开倾慕并不算是丑闻,甚至有些视礼教为粪土的“弄潮儿”还大加赞赏。

这也是梁启超一直对徐志摩赞赏有加,也不阻止林徽因和徐志摩来往的原因。

毕竟在欧洲时两人的暧昧情怀,没什么人知道,归国时又都是单身男女了,有所来往实属平常。

不过徐志摩的名声到了1924年,就有了根本性变化。

徐志摩1922年回国后正式进军文坛,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很快就开宗立派,成为现代新诗歌“新月派”的领军人物,声名大噪。

徐志摩成为文坛“超新星”后,除了作品,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了八卦小报争相报道的热门。

后排右二王赓

也是在此时,他闹出了比离婚官司更夺人眼球的绯闻——徐志摩介入了王赓和陆小曼的婚姻。

那时候的王赓不过二十几岁,已经官至北洋政府陆军少将,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是民国政界军界最受瞩目的后起之秀。

陆小曼则作为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翻译,在婚前就是社交界最活跃的名媛之一。

两人的婚姻,被认为郎才女貌的典范,是当时最有名的夫妻档。

陆小曼徐志摩

婚后王赓并不干涉陆小曼在社交、戏剧、翻译层面的爱好,因为公务繁忙,他没多少时间陪伴在新婚妻子身边。

两人虽然都是接受西式教育的“时髦”人物,但结婚之前确实没有多深的感情基础,不过就是门当户对,各取所需。

结婚之后虽有过如胶似漆的甜蜜日子,但心灵和情感始终缺乏共鸣,相处时间渐少后,感情自然陷入了危机。

王赓虽然文武全才,不过在感情方面确实迟钝,并不知道陆小曼已经产生了不满,也恰在此时,徐志摩正式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徐志摩虽然是国内吃离婚这个螃蟹的第一批人,但他的离婚手续基本在国外完成。

等徐志摩归国时不但新闻变旧闻,而且早有更耸人听闻的婚变官司发生。

徐志摩陆小曼

且因为张幼仪离婚后最初几年都在海外求学,看不到“苦主”之悲的大众并不知徐志摩之“渣”。

再加上徐志摩在文坛声名鹊起,很多人都不知其人品道德有瑕,只以为他婚变不过是因追求自由进步深厌封建包办婚姻所致。

于是王赓丝毫没有警惕怀疑地将徐志摩引入自己的家庭,看到陆小曼和徐志摩日渐亲密,也毫无危机意识。

甚至因为工作繁忙,在陆小曼想出游时,主动提出:“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王赓虽然受过最好的西式教育,但骨子里还是传统思想,他以为自己和徐志摩师出同门,后者会谨遵“朋友妻不可欺”的道德准则。

徐志摩

在陆小曼和徐志摩私情日深时,王赓被调往哈尔滨,哈尔滨的繁华当然比不上北京,陆小曼更舍不得和徐志摩分离。

所以陆小曼很快回到北京,和徐志摩进入热恋。

之前两人交往甚密时,因为王赓近在咫尺,旁人怀疑也有限,如今这光景,可就再也瞒不住人了。

流言传到千里之外的王赓耳朵里,这时候他才如梦初醒,陆小曼也向他提出离婚。

陆小曼

两人离婚时的吵闹自不必说,最激烈时据说王赓连枪都掏了出来,陆小曼也毫不示弱,视枪械如无物,与王赓针锋相对。

王赓毕竟是个喝过洋墨水的人,知道覆水难收,便直接放手,倒是陆小曼那边有了变数——她怀孕了。

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其实有点微妙,毕竟陆小曼和王赓早就感情破裂甚至两地分居,闹离婚都闹了一阵子。

而徐志摩和陆小曼则已经暗通款曲许久,特别是王赓不在北京的日子,更是朝夕相处……

但无论为了离婚还是为了再嫁,这个孩子都来的不是时候,陆小曼便找了一个诊所把孩子打掉了。

这件事最终的苦果全落在了陆小曼自己身上,毕竟在当时,外科手术最好的医院都有教会背景,正规医院是不可能给她做堕胎手术的。

原本堕胎就会给母体带来极大的伤害,再加上这些因素,造成了陆小曼之后一生都没有医治好的隐疾,并导致了终身不孕。

陆小曼和王赓离婚后,与徐志摩的婚姻便提上议事日程,结果遭到来自徐志摩家庭甚至她自己家庭的反对。

陆小曼婚变时,因为徐志摩和她的私情就发生在国内,且涉及的三人是军界政界文坛社交圈的名人,所以八卦小报连篇累牍地追踪报道。

陆小曼

一时间三人的过去、现在、家世、学历统统被翻了出来,徐志摩上一次离婚的事自然也不能幸免。

徐志摩和陆小曼已经生情时,曾经因印度诗豪泰戈尔来访和林徽因有过交集,当时媒体为了追求噱头,便传出二人的八卦。

现在更是有好事者把几人联系起来逐一挖掘,添油加醋,谣言脑洞满天飞,连梁思成的母亲都听之色变。

事情闹了几个月,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事到底定了下来,涉及的人中最大度的反倒是王赓。

王赓率先为两人婚事送上礼物和祝福,让一些想看梁启超门人决裂戏码的政敌和媒体都大失所望。

梁启超则干脆做了徐志摩陆小曼婚礼的证婚人,一方面是维护徐志摩这个弟子,一方面是破除外界关于自己儿子和未婚儿媳的流言。

不过梁启超在婚礼上的讲话相当严厉,不是一篇祝福,反倒是更像警诫。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陆小曼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

“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人这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这番讲话不可谓不严厉,但确实是作为师长对学生的一番苦心真意,梁启超深知因为这件事,徐志摩的前程基本上已经完了。

虽然徐志摩以“诗才”闻名天下,但就和唐宋文学大家基本上都是名臣一样,民国知名文人哪个没有政治抱负和野心。

徐志摩所受的高等教育,是以政治经济学为主,回国后主持的“新月派”虽然表面以浪漫新诗为招牌,但其政治色彩也是昭然若揭。

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外恋带来的影响超出一般范畴,毕竟在民国那个遍地渣男的时代,男女出轨并不稀罕,徐志摩触犯的是更为严重的大忌。

徐志摩和王赓并不是泛泛之交,他们是同门师兄弟,这样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儒家礼教里最特殊的关系之一,背叛师门等同于背叛血亲。

徐志摩风流多情在那个对男人异常宽容的年代不算什么,但他撩拨了师兄弟的老婆,与之偷情,导致婚变。

徐志摩

这种事,就如同他在张幼仪孕期出轨乃至逼迫对方打胎触犯了后世的底线一样,在当时他已经是某种程度的社会性死亡。

陆小曼闹离婚最高潮时,徐志摩出国避风头,不敢留在国内面对千夫所指,更让人对他这没担当的做派心生鄙夷。

梁启超的担心不是杞人忧天,之后几年徐志摩虽然先后在各大高校任教,并且接连创办刊物,但全都干不长久。

陆小曼

事业没有稳定发展,固定的收入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其实以徐志摩的家世背景,他在外工作的收入本就是锦上添花,并不靠薪水活着。

但徐志摩的父母,在他和陆小曼婚后不久就断了给他的经济支持,反倒是和张幼仪母子生活在一起。

其实徐志摩陆小曼的婚事虽然徐家父母和陆小曼母亲都不同意,但两人既然成婚,双方家长也还是鼓励夫妻俩和睦相处,不至于断了亲缘。

闹得两边家长都要断绝二人经济支持的原因,是陆小曼在和徐志摩婚后染上了鸦片毒瘾。

让陆小曼深陷鸦片不可自拔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他们自己。

陆小曼身有隐疾发病时脾气暴躁,徐志摩为她四处求医问药,但所托之人并非什么中西名医,而是社交名流,提供的治疗则是鸦片。

徐志摩不但同意用鸦片给陆小曼“治病”,而且让提供鸦片的人自由出入,导致陆小曼的毒瘾越来越大,到了须臾不可离开鸦片的地步。

徐志摩虽然私下会因此和陆小曼争吵,但却不敢直接阻止提供鸦片的人上门。

陆小曼自己也浑不在意,完全不知毒瘾之害,只沉溺在鸦片给她的快感里浑噩度日。

陆小曼

如果徐志摩陆小曼都是没受过教育的人,那么被鸦片控制也算情有可原,但他们所受教育、家庭背景和思想立场,如此结果实乃咎由自取。

有人说陆小曼徐志摩二人婚后的窘迫都是源于陆小曼奢靡的生活,实在是舍本逐末,就如梁启超所言,都是二人性格所致。

徐志摩和陆小曼毫无疑问都是自我中心的人,面对鸦片时的态度,也是二人性格的经典体现。

徐志摩默认陆小曼抽鸦片,表面是怜惜其身体病痛,实际上就是嫌麻烦,鸦片能最快速方便地安抚妻子病痛,让他重得清静,他就纵容鸦片;

陆小曼所患疾病虽然难缠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缓解,但她习惯享乐,鸦片不但能压制痛苦还能让她保持奢靡散漫的生活,她就选择鸦片。

这对夫妻为了自己的方便和享乐,选择让鸦片侵入、控制自己的生活,最痛心的是他们各自的父母。

两边的家长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断绝他们经济支持的方式,希望让徐志摩陆小曼放弃这种自毁之路。

奈何两人宁可四处借钱,导致债台高筑,也不肯回头,于是名声自然就更差。

陆小曼

徐志摩在上海混不下去,靠着胡适在北京重新找了工作,并且劝说陆小曼和他一起前往北京,换个环境才有可能摆脱鸦片。

不过陆小曼既不舍得离开鸦片,也不舍得离开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对徐志摩的催促各种敷衍了事。

徐志摩在上海北京两地奔波,经济更加窘迫,连衣食住行等基本支出都难以维系,要靠好友胡适前妻张幼仪等人暗中帮忙。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这是他前往北京任教之后,一次例行的南北往来。

林徽因

徐志摩因帮相关部门宣传有免费搭飞机的便利,来往京沪已经不只一次搭乘免费飞机,选择飞机纯粹为了节省路费。

结果不幸发生了,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飞行员降低高度希望识别地貌时不慎撞上开山。

包括徐志摩在内的机上人员全部遇难,一代诗人就此陨落。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当然首当其冲,引起公众巨大反感,她却一句“志摩之死,死于林、死于情者也”,祸水东引到了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和梁思成

该因有传闻徐志摩在北京时经常探望林徽因,且出事当天要参加林徽因举办的活动。

对林徽因来说这真是从天而降一口锅。

徐志摩和林徽因如果旧情复燃,何必省吃俭用凑出路费频繁往来,并哀求陆小曼北上和他长相思守?

若不是陆小曼的鸦片瘾和花销巨大的生活方式吸干了徐志摩的收入,他又何苦为了节省路费,去蹭免费飞机?

再说了,空难源于飞行员和天气因素,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林徽因来背锅。

林徽因

不过徐志摩之死确实让当时身患重病的林徽因很是伤心,流言蜚语不会让她屈服但也让她无力,徐志摩的葬礼上,她只送上一组无字挽联。

南风知我意,是非任评说。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虽然与他人同居近三十年,但始终没有再婚,永远保持着“徐志摩之妻”的身份。

晚年的陆小曼

从这个角度讲,梁启超确实一语成谶,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真的是“两人这辈子最后一次结婚”。

两人如飞蛾扑火般狂爱热恋,最终一个身败名裂死无全尸,一个终身不孕深陷毒瘾。

如尔所愿,自取其咎。

0 阅读:10

烨烁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