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外交部首位发言人钱其琛说了三句话,被各国媒体争相报道

Autumn萌宠 2024-12-24 16:55:50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那都是个到处都有变革和改变的时代。

过去十年,中国通过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与世界逐步接轨的进程里有了自己的新做法,尤其是外交方面的重大改革——创立外交部发言人制度,让新中国外交走上了新的道路。

1982年,外交部第一个发言人钱其琛在外交部首次发布会上就说了“三句话”。这“三句话”的发言,不但意味着中苏关系迈向新阶段,还是新中国发展进程里的重要里程碑。这个重要时刻,被各国媒体争着报道。

【一、首次发言的震动】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中苏关系就一直在恶化的边缘晃悠。冷战格局一变,再加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进,中苏关系就进入到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

1982年3月24日,苏联的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中亚的重要城市塔什干讲了话。他在讲话里虽然还在用一些话“批判”中国,可他着重指出“苏联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任何威胁”。此外,他认可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强调要尊重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勃列日涅夫讲话里能看出来,对峙了几十年之后,苏联对中国的态度很快就变了。他讲话释放出的友好信号,各国也都敏锐地察觉到了。

中国作为讲话重点对象,迟早得表明自己的态度。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把发言人制度建立起来,好向外界传达国家的声音,回应各国间的交流对话。

1982年3月26日,外交部在东四旧址的主楼门庭前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发布会。当时,钱其琛做了那个著名的“三句话”发言,他对在场的记者讲道:

我们发现3月24日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就中苏关系讲了话。他的讲话里攻击了中国,我们坚决不接受。在中苏关系以及国际事务方面,我们看重的是苏联怎么做的。

要注意的是,这次新闻发布会的现场特别简单,既没有提问环节,也没有设置座位。

中方这么布置现场是有意的,毕竟是头一回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就想简简单单地把自己最有力量的声音传给全世界。

实际上,这场新闻发布会确实达到了这种效果。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世界各国很快就把钱其琛的讲话推上了当年的热门话题榜。中苏关系是欧亚地区的一个关键要素,是维持该地区稳定的“压舱石”。这一回中方对苏联作出的回应,一方面表达了对苏联之前那种“对立情绪”的不满,另一方面也大度地接受了苏联递来的“橄榄枝”。

钱其琛在回忆录里提到这段历史时说,在那之前,新闻发布会制度还不是外交部的正式制度,我们也想过怎么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呢。1982年3月正好给我们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三句话”的重要性是明摆着的,这不仅对中国来说是这样,对世界来说也是如此。

这也表明,世界格局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意义重大的“三句话”】

先来看看钱其琛这三句话有啥深意。首先呢,钱其琛在讲话里提到“我们留意到了3月24日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就中苏关系所发表的讲话。”

像“我们坚决拒绝讲话里对中国的攻击”这种表述,就是在指责苏联在中苏关系上的破坏行径。

自打中苏关系快要破裂那时候起,苏联就搞单边主义,老是借着“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由头,对中国的国内国外的事儿乱加指责,还说话不算话,把给中国的援助给撤回去了,甚至趁着中越边境有冲突这个机会,靠支持越南来打压、遏制中国的发展。

在国际舆论这块儿,苏联也常常找机会抹黑中国。冷战的时候,苏联为了保住自己的资源体系,一个劲儿地对周边国家打击或者控制,中国哪能让苏联的霸权主义在自己这儿捞到好处呢。

中苏对抗的时候,中国老是拿自己的武器去抵挡苏联的“入侵”和进攻。所以啊,钱其琛发言的时候,才非要用“坚决拒绝”这几个字来表明对苏联特别不满呢。

最后,钱其琛着重指出:“在中苏两国关系以及国际事务方面,我们看重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说到底呢,中方希望苏方拿出足够的诚意,来表明对中国的态度。因为苏联之前老是说话不算话,中方对苏联的信任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个时候苏联更得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在努力恢复中苏关系。

钱其琛的发言之所以有时代意义,是因为这发言背后藏着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勃列日涅夫为啥挑这个时候说出这番话呢?他就是想靠修复中苏关系,来让苏联的对外关系变好。

你得明白,80年代初的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特别差。之前苏联入侵阿富汗,这事儿让国际社会特别不满。还有在中越冲突里,苏联支持越南,就因为这些事儿,苏联不但被西方国家使劲抵制,在东方阵营里呢,它表现出来的霸权主义也让各方特别反感。

各国抵制苏联,这使得苏联的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国内经济政策又失误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苏联的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

冷战的时候,苏联跟美国对抗已经有点吃力了。虽然勃列日涅夫胸前挂满勋章,在国际上还装出苏联很强硬的样子,可苏联共产党内部都分裂了,国家发展也不咋地了,这给勃列日涅夫提了个醒,他得好好想想以后咋让苏联发展了。

他也发觉,要是不消除当时苏联对外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苏联就没法再发展了。特别是中苏关系那么紧张,这会让苏联面临特别大的地缘危机。这时候美国还一个劲地向中国示好呢,苏联人就更有危机感了。

所以,勃列日涅夫才会在1982年3月向中国传达这个信号。

国际社会也察觉到,苏联向中国示好,这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形象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影响力方面。

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取得了发展成果,还向周边国家释放积极信号,这得到了各国高度认可。有着良好国际环境的中国,国际地位自然也更高更好了。

苏联向中国示好,这就表示它承认了中国当下的国际地位。更关键的是,苏联心里明白,要是没了中国这个伙伴,自己离灭亡就不远了。这也让各国察觉到,苏联到了一个转折点,一个开始走下坡路的转折点。

这一点让美国一下子就察觉到了。在接下来的8年里,美国人巧妙地拿苏联内部矛盾做突破口,对苏联的政治安全进行打击,最终致使苏联解体。

所以啊,可以这么讲,1982年勃列日涅夫的发言和钱其琛的发言呢,都体现了当时的国际环境,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尤其是钱其琛的发言,那表明一个崭新的中国形象就要出现了。

不一样的是,中国找到方向之后,在后面的道路上越走越敞亮,在国际社会上成了很有分量的国家!

【三、新形象】

1982年的时候,新中国正处于一个很关键的时期。随着开放政策不断推进,中国在外交方面也得推出自己的新名片了。

冷战不断发展变化的时候,中国瞅准了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在美苏两国争霸的局面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外交部创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其实就是给新中国外交提供了一个对话窗口与展示平台,而外交部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也让中国有了很好的展示新形象的机会。

一方面,中国借助首次新闻发布会有了向外传达理念的渠道。

和平发展理念得到了充分展现,尤其是在冷战背景下,中方的表态对美苏两国特别重要。跟以前的模式不一样,一场正规的新闻发布会常常能传达我方的意愿,更关键的是,通过这样表达意愿能获取更多国际动态。

不只是苏联,美国也能从中国的表态里知晓亚洲地区当下的形势变化。中国的表态让美国明白,中国乐意采用更开放的政策去接纳外国,这也为中国赢得了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钱其琛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对冷战有过这样的描述。

三是各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首要任务就是生存和发展。

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是对内想要稳定,对外希望和平。

美苏争霸不像20世纪上半叶的那两次热战,它是以冷战的形式开展的。

这是由于历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

两次世界大战把人类打得够呛。美苏争霸的时候,人类就重新思考战争这事儿了,所以美苏都比较克制。发展中国家呢,最要紧的就是发展、稳定、自强还有团结。

有了这样的理念,中国在外交方面当然要更多地传播这种声音。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方面了,也就是新秩序的构建。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直努力营造稳定团结的外部环境,构建和平共处的亚洲新平台。

要做到这一点,自己说话就很关键。

钱其琛的发言可以算是一个开端。在那个特别简单的发布会上,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形象:这个中国既敢对抗苏联霸权主义,又乐于接受和平。

这个形象契合当下国际社会的需求,也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向。这次发声让中国揭开神秘面纱,成为亲切又大气的大国。

钱其琛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曾有过一个说明,他着重指出中国的政策主张很明确,就是中国永远不称霸,即便强大起来了也不会称霸。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咱们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机会会越来越多。在政策和实际行动上,咱们会秉持平等协商、互相谅解、求同存异的原则,把分歧转化为共识。这样既能保障自身利益,也会尊重他国利益。

从这之后,中国跟国际对话就变得频繁起来了。钱其琛发言之后,外交部的新闻发布会也步入正轨了。中国的国家实力一直在提升,经过好几代新闻发言人不断努力,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发言权也越来越多了。

从那之后经历的数不清的国际事件里,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完整,始终为发展中国家说话,不断用实际行动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团结。

1982年那场既简洁又满含理论内容的发布会,是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可以看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正凭借自身极有魅力的行动,让世界各国钦佩不已,也让世界听到了我们这个有信仰民族的声音。

这场发布会期间,冷战也逐渐走向终结。美苏两国虽然结局各异,但相同的是,他们现在看到的是曾经低调的中国,如今已经站在同样的高度讲述自己了不起的故事。

1. 钱其琛同志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新世纪的国际关系》,出自《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第4期的5 - 10页。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