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相关简介及考点

柯远说文学 2025-03-16 10:58:33

一、孔尚任

(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别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擅长诗文,有《湖海集》《岸堂集》等 传世。

二、《桃花扇》内涵

(一)历史反思与征实精神

1、时代背景

东林党:顾宪成

复社:张溥

阉党:魏忠贤

主要人物表侯方域 字朝宗,明末官宦子弟,复社名士。李香君 秦淮名妓,侯朝宗之恋人。史可法 曾任南明兵部尚书,新主朝内任江北督帅。

左良玉 宁南侯,侯朝宗世交。柳敬亭 说书人,宁南侯幕僚。苏昆生 青楼院授歌者。李贞丽 老 鸨,李香君之养母。杨文骢 字龙友,新主朝内礼部主事。马士英 新主朝内任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阮大铖 即阮圆海,前主宦官,新主朝内任兵部侍郎。朱由崧 南明弘光帝。

(二)对于士林群体的怀疑

1、朋党之争

秀才公子,合局结社,令阮胡鼠窜而避,更甚于哄丁之打,侦戏之骂矣。他日得志,无怪甘心吾党也。

复社极力标榜东林,故有南朝党人之祸。

文争于内,武哄于外,置国于不顾,是何等乾坤!社稷可更,门户不可破,非但小人,君子亦然,可慨也!

2、夸夸其谈,不切实际

此何时也而倡公论,酸极呆极!

调嘴为章,当不的厮杀,此何时也而亟正文体!

《阻奸》:第一件,车驾存亡,传闻不一,天无二日同协。第二件,圣上果殉社稷,尚有太子监国,为何明弃储君,翻寻枝叶旁牒。第三件,这中兴之主,原不必拘定伦次的分别,中兴定霸如光武,要访取出群英杰。第四件,怕强藩乘机保立。第五件,又恐小人呵,将拥戴功挟。

《却奁》:就便 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

3、名士风流

(三)对贵贱尊卑观念的挑战

1、李香君:正气凛然

《却奁》: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批:巾帼卓识,独立天埌!妓 女倡正论,真学校朝堂之羞也。

《辞院》:官人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

批:香君事事英雄,侯生方寸乱矣。

2、柳敬亭:侠肝义胆

3、苏昆生:古道热肠

昆生笃朋友之义而不虑强敌,人杰哉!

南朝作者七人,一武弁,一画士,一妓 女,一串客,一说书人,一唱曲人,全不见一士大夫,表此七人者,愧天下之士大夫也。

(四)历史迷惘

借血点作桃花,千古新奇之事,既新矣奇矣,安得不传。既传矣,遂将离合兴亡之故作一部哭声泪痕之书。

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合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

《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借读者虽多,竟无一句一字着眼看毕之人,每抚胸浩叹,几欲付之一火。

桃源意象

赵山林《试论孔尚任的桃源情结》

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的桃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源(简称桃花源),一个是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条中的桃源(简称天台山)。这两个桃源故事不仅所假托的年代大体相同,其神理也是相通的,都是一种梦,一种追求。这种包括两层蕴涵的桃源梦,自晋至清,绵绵不绝,但清初文人的桃源情结有其时代特征。

在这方面,孔尚任具有代表性。就诗文中的表达而言,其桃花源情结主要表现在对早年隐居过的石门山的眷念,其天台山情结主要表现在对“桃花”、“桃花扇”意象的钟爱。而更重要的是,他精心结撰的《桃花扇》堪称表现桃源情结的一个典型。《桃花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桃花源型故事与天台山型故事的纽合,或者说是“桃源梦”与“天台梦”的纽合。细读《桃花扇》,可以发现其中的正面人物始终在追寻桃源梦、天台梦,却又时时从梦中惊醒,渡尽劫波,大彻大悟,直至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花光扇影之中。

三、艺术风格

(一)戏剧结构:以桃花扇为道具串联剧情,纷繁错综而不枝不蔓。

上本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本之首,皆写偷安宴游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

(二)人物塑造:较多注意到人物类型的多样化和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0 阅读:1

柯远说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