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为何始终不能强盛
——新视角读《史记》之二十四
文/宋玉山
山东简称鲁,山东人对鲁情有独钟。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是周武王最亲密的弟弟,而且功勋卓著,他的封地,肯定是个好地方。鲁国长期作为华夏文化的中心,是儒学文化发源地,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然而,自周公建国以来,历时近千年时间,经历了三十四代君主,却始终没有强盛过。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一直默默无闻,经常挨打受气,而且早早被灭。对此,笔者作为山东人,感到既遗憾又疑惑。读了《史记》以后,笔者认为,鲁国不能强盛,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不一定对,敬请读者指教。
首先,鲁国的治国理念因循守旧。《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建周以后,封周公于曲阜,但不让他去封地,而是留在朝廷辅佐武王,后来又辅佐周成王。周公就让儿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并治理鲁地。
伯禽到了鲁国,三年以后,才向周公汇报施政情况。周公问道:“为何如此迟晚?”伯禽回答:“变其风俗,改其礼仪,要等三年以后才能看到效果。”伯禽所说的变风俗、改礼仪,就是按照周朝的礼仪,去改变当地的民俗。
而同时受封的齐国,却与之相反,尽量简化礼仪,一切按当地风俗去做。所以,姜尚只过了五个月,就向周公汇报了施政情况。姜尚听说鲁国搞的这一套,叹息说:“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鲁国这样做,其后代将要成为齐国之臣了。”姜尚就是姜太公,他确实有远见。
长期以来,鲁国以周室正宗诸侯国自诩,奉行以周礼治国。而周礼,礼仪繁缛,等级森严,过于保守,泯灭个性。所以,鲁国死抱着陈旧观念不放,不能与时俱进,从未搞过革新变法,社会发展缺乏活力。这应该是鲁国不能强盛的根本原因。
鲁国重礼乐而轻武备。有一次,吴国的季礼访问鲁国。他早就听说,鲁国的音乐水平很高,请求欣赏一下。鲁国的乐工,为他演唱了周朝的音乐,还演唱了各诸侯国的音乐,内容丰富,美妙动人,如同一场大型音乐会。
《史记》用了很长的篇幅,记载了这次音乐会的盛况。季礼听得如痴如醉,感叹地说:“五音和谐,八音协调,节拍尺寸整齐,旋律遵循法度,这是音乐的最高境界了。”鲁公听客人夸奖,也洋洋得意。可是,《史记》中却没有任何关于鲁国训练军队、加强武备的记载。
鲁国军队的战斗力很差,打的胜仗屈指可数,多数时候都是打败仗。鲁国倒也安分,很少主动出击,更不对外扩张。试想,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重视礼乐而不修武备,鲁国怎么可能强盛呢?
鲁国缺少明君贤臣。鲁国重视礼仪、创建儒学,俨然是“礼仪之邦”。可是,出的明君却不多,更没有雄心勃勃的君主,而昏君倒是不少。伯禽的第三代,就出现了弟弟杀死哥哥、夺去君位的事情,以后兄弟相残,屡见不鲜。
在礼仪道德方面,也很糟糕。鲁桓公的夫人与齐襄公通奸,造成鲁桓公被杀。鲁桓公儿子鲁庄公的夫人,又与小叔子庆父私通,造成了“庆父之乱”。鲁惠公见儿媳妇漂亮,就占为己有。这样的事情,在其他诸侯国也发生过,但出现在重礼仪的鲁国,就有点讽刺意味了。司马迁在《鲁周公世家》中说:“我听说,孔子曾经说过:‘鲁国的道德,真是衰微至极了。’他们虽然一直遵循礼仪揖让之节,但实际行事,又多么与此违背啊!”
没有明君,自然就不会有贤臣。大军事家吴起,最早是在鲁国服务,曾经率领鲁军打败了强大的齐国。但是,大臣们诋毁他,鲁公猜忌他。吴起打了胜仗,不仅不赏赐,反而把他赶走了。鲁国没有明君和人才,是不能强盛的关键因素。
鲁国长期由大臣专权。鲁国最有权势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号称“三桓”。起初,他们是鲁庄公的三个兄弟,后来各自发展成了大家族势力,掌控了鲁国大权,并分别统领鲁国三军。“三桓”家族控制鲁国长达一百多年,历经四代君主。有的君主也想削弱“三桓”势力,但不是被杀死,就是被赶走。“三桓”之间,也相互争斗,鲁国政局长期处于不团结、不稳定状态。
晋国等其他诸侯国,也有大臣专权。他们虽有内讧,但在对外上是一致的,因为只有对外扩张,他们才能从中得到好处。而鲁国,内耗严重,对外又不行,只会搞“窝里斗”,怎么可能强盛呢?
周边强国限制了鲁国发展。鲁国北边是齐国,南边是楚国,西边是魏国,都比鲁国强大,而且都不希望看到鲁国强盛,一有借口,他们就讨伐鲁国,不断削弱鲁国实力。鲁国处于强敌包围之中,是很难发展的。
公元前496年,孔子代理国相职务,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很有成效。商贩不敢漫天要价,掉在路上的东西没人捡走,各地来的客人得到很好的照顾,办事情也不用向官员送礼了。齐国听到这个消息,害怕起来,唯恐孔子长期执政,鲁国就会强盛,那对齐国是大大的不利。
于是,齐国精心挑选了八十个美女,个个能歌善舞,还选了一百二十匹好马,一起送给鲁国。鲁国国君高兴坏了,一连三天不问政事,只顾享乐。孔子听说以后,叹息道:“接近那些女人,足可以让人事败身亡。”孔子一气之下,辞掉官职,拂袖而去,带领一帮弟子,周游列国去了。
公元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掉了。鲁国虽然长期没有强盛,更没有称霸,但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特别是诞生了圣人孔子,创建和发展了儒学文化,这对于中华文明是一个重大贡献,足能令人称道。作为齐鲁儿女,也可以有一点自豪的本钱了。
【作者简介】宋玉山,山东沂南人,1956年生,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共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历任茌平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农工部副部长,王老乡乡长,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聊城市委组织部科长,聊城市委办公室科长,茌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聊城市统计局长,聊城市教育局长,甘肃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山东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山东省人大常委等职。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高校特聘教授。2019年退休后,撰写《新视角读二十六史丛书》,共13册、300万字,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喜马拉雅平台将该书以“精读中国历史”为题播出,目前听众达2.1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