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黄忠任命为后将军这件事,引发了蜀汉上下广泛的争议。
大家都质疑,四方将军(前、左、右、后将军),是蜀汉军中的核心将领。黄忠真的有这个资格吗?
诸葛亮再三劝说刘备。黄忠的名望一向不能跟关羽、马超相比,关羽肯定不会服气,能不能先取消任命。
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关羽则在受封前将军时,甚至当场抗拒。
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黄忠是刘备麾下的名将,在汉中之战中因阵斩夏侯渊而一战成名,但随后刘备将其提拔四级,由杂牌将军直接升为四方将军,这让他成为饱受争议的人物。
刘备识人用人的眼光究竟如何?黄忠到底具有与关羽同起同坐的资本吗?黄忠与魏延几乎是同时期加入刘备集团,到底谁更适合后将军的职位?
后将军黄忠
黄忠应该是出身行伍,因为关羽称之为老兵,说明其应该是从大头兵开始,靠着军功不断提升职位的。
最初,他是刘表的属下,曾参加了攻占长沙的行动。
平定长沙太守张羡叛乱,是刘表发起的一场重大战役,打得极为艰难。
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
为了攻下长沙,刘表派出了军中的骨干将领,并因此获得了较大的战果。
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
黄忠肯定是在这个过程中立下较大战功,因此被提拔为中郎将。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中郎将”一职,在三国初期名号将军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几乎是地方军队军衔的天花板。三国时期,曹丕、诸葛亮和周瑜都担任过中郎将。
随后黄忠继续稳步提升。
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
黄忠之所以受到这样的重用,除了其战功突出外,很可能还和其家族有关,他很有可能是属于南阳黄氏,与黄盖同族。
赤壁之战后,刘备加快向南扩充势力,武陵、长沙、桂阳及零陵四郡都投降了刘备,黄忠自然随长沙太守韩玄加入刘备。
四郡归降的将领众多,黄忠想要脱颖而出获得刘备赏识,就必须战胜众多竞争者,其中之一就包括魏延。
刘备收荆南四郡
魏延是带着自己的部队跟随刘备进入蜀地的,颇受刘备倚重。
但后来黄忠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更能打。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想必黄忠十分清楚,这次刘备攻入益州,对于刘备而言至关重要,就和当年刘表在长沙平乱一样。
面对重大机会,黄忠豁了出去。身为中层指挥官,也是位老者,他却身先士卒,变成了最勇猛的士兵,哪里最危急,他就带头冲往哪里。在攻城略地时,第一个登上城头。
这让老将黄忠后来居上,颇为耀眼,勇冠三军。
被当作精锐的攻坚队伍使用的魏延,反倒表现平平。
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这个“数有战功”和“勇毅冠三军”比,就要平淡得多了。
不仅经验丰富,还不怕死敢冲锋,这样执行力超强的战将谁不看重?于是刘备让黄忠作为主要将领参加汉中之战。
刘备入蜀之战
定军山之战,其实很不好打。
要知道夏侯渊的军队战斗力是极强的。夏侯渊是魏军西线总指挥,为曹魏立下战功无数,是当之无愧的名将,手下将士更是极为凶悍。不久前刘备曾挑选万余蜀军精锐夜袭夏侯渊部将张郃,发起了十轮进攻,最后竟然也没能攻下魏军阵地,以失败告终。
这次黄忠的目标,是夏侯渊和他的嫡系部队。
面对强敌,黄忠首先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针锋相对,毫不示弱。他率领部下拼死向前推进,反正怎么不要命怎么来。
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
黄忠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气势上一定不能输。于是他表现出无畏的姿态,并不断劝勉士兵,“劝率士卒”。在他的鼓动下,蜀军表现得异常勇猛。
在蜀军的强势进攻下,双方进入相持。到了这个阶段,双方都已把脑袋别在了裤腰带上,胜负就只差一口气了。
黄忠异常老道地发起心理战。他命令士兵在定军山中敲起军鼓,鼓声震天,呐喊声震动山谷,让夏侯渊误认为自己中了十面埋伏,魏军士气大为受挫。
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趁此机会,黄忠率领士气高涨的蜀军,犹如猛虎下山般发起最后的冲锋。
接下来的战斗中,黄忠也不恋战,而是擒贼先擒王,先集中精力干掉魏军主帅夏侯渊,随后大队魏军便犹如无头苍蝇般土崩瓦解。
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定军山之战,成为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奠定胜局的关键一战。
此战与夏侯渊比起来,黄忠显得有勇有谋,极其善于把握战机。在这种局部战斗中,黄忠的优秀素质,让其占据了绝对优势。
年过七旬的老将黄忠,宝刀未老,用这次巨大的胜利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
黄忠宝刀不老
既然黄忠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在受封四方将军时,会遭受如此多的反对呢?
对于关羽而言,他质疑黄忠的资历。
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是元老派,随刘备起兵,南征北战,干了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黄忠与之相比,资历较为单薄。
关羽也质疑黄忠的身份。
黄忠只是作为降将加入刘备集团的,这个身份显然不怎么拿得上台面。
关羽还质疑黄忠的实力。
刘备征荆南四郡时,关羽全程没有参与。且黄忠此前也并未有过非常耀眼的表现。进军益州,汉中之战关羽也没有参与,对于黄忠的表现自然缺乏足够了解。
而与马超等名闻天下的战将相比,黄忠可以说是毫无知名度可言。
对于一个不太了解、资历单薄且没什么名气的降将,突然蹦出来要与关羽平起平坐,关羽肯定难以接受了。
这也验证了诸葛亮的说法。
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
但虽然事实如此,这显然是个托词。就算关羽不了解黄忠,只要刘备稍加解释即可,这并不能成为阻碍黄忠被封为后将军的理由。
而诸葛亮之所以反对,也许有可能不满于刘备对荆州派的压制。
因为关羽、张飞,都属于很早就追随刘备的元老派,马超则是前来归顺的凉州人士。作为蜀汉中流砥柱的荆州派,却无一人入选军方高层,这难免会让他们内心感到有些不平衡。
为此,刘备多方做工作。
他告诉诸葛亮,会给大家做好解释工作。
然后派使者费诗向关羽解释,称汉中王和他就像是一体同生,休戚与共,祸福相当。
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这让关羽等人最终放下了成见。
五虎上将
对黄忠的任用,其实是刘备转变用人观念的体现。
过去,刘备依靠元老派和荆州派,已经形成了某种固定的渠道。这种狭窄的人才选拔渠道,显然不利于蜀汉未来的长远发展。长此以往,蜀汉将领将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况。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就势必要扩宽选材渠道,广揽天下之才。而对黄忠和魏延的重用,就作为这个全新尝试的开端。
破格提拔果然带来相当大的震撼。黄忠因为定军山大捷而受到重用,连升四级,由杂牌将军被任命为“四方将军”中的后将军,引发蜀汉高层将领的争议。而魏延因为能力出众,被任命为汉中太守,则更是“一军尽惊”。
但这恰恰展现了刘备不在乎出身、资历、名望,开辟了一条唯才是举的全新人才选拔渠道。
这种全新的用人理念,远超过当时的魏吴。当时五子良将张辽、张郃等人,无论能力再强,也只是魏军中层将领,根本无缘魏军决策层。而周瑜、陆逊等人,就算立下了不世之功。也无法摆脱被排挤和边缘化的结局。
正是靠着这种开明风格,让刘备得到了益州乃至天下士人的归附和支持,为其称帝并建立蜀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