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益州后刘备为何遭遇一系列战略失败?根源在汉中问题上两大失误

品史学家江樵 2024-09-16 12:12:31

214年刘备占领益州,基本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战略框架。

但在入川过程中,对于汉中的态度却引发人们诸多争论。

起初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的目的,是让刘备帮其进攻张鲁,夺取汉中。而刘备却急于攻取益州,并未顾及汉中。这给了曹操充分的时间击败张鲁和西凉军,使其得以将凉州和汉中全部收入囊中。

有人认为汉中相比西川,如同鸡肋和肥羊的区别,因此夺取益州才是重点,汉中的重要性远不及益州。

对此益州犍杨洪讲得很清楚:

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

之后刘备又未分清主次,不仅忽视汉中,还在荆州与孙权对峙,以至于后来魏军深入益州腹地,益州险些不保。

对此,三国重要谋臣廖立评价说:

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

汉中得失,实际上关乎蜀汉的存亡。

对汉中的忽视,给刘备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直接导致汉中之战全面被动,甚至导致上庸覆败,以及关羽的死亡和荆州的丢失。

那么刘备在入川时,针对益州和汉中,应该如何取舍呢?

刘备入川

进汉中时,曹操一度惊呼其为“天狱”。

(孙)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取张鲁,阳平之役,危而后济。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数言‘南郑直为天狱’。”

为何会称其为“天狱”,因为这里几乎就是让人来了就走不脱。

这里北部属秦岭南坡山地,南部为汉江冲积平原,中部为沟梁相间的丘陵地带。整个地形从南向北呈阶地升高。秦岭北陡南缓,所以这里便是一个天然的关口。

汉中地形,实有险固,四岳三涂,皆不及也。彼有精甲数万,临高守要,一人挥戟,万夫不得进。

所以汉中被称为“益州咽喉”。

对此蜀汉重要谋臣黄权认识十分清晰:

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

诸葛亮在《隆中对》对此有着清晰的布局: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张鲁在北(汉中),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从汉中)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认为,刘备欲成大事,就必须占领汉中、荆州两地,待三国鼎立之后,若想实现统一,也要以汉中、荆州为基地北伐中原。可见就他看来,汉中的重要性和荆州相当,也极接近益州。

在对诸葛亮汉中战略进一步细化的基础上,法正提出“汉中三策”: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法正认为可以将汉中作为了前沿阵地,一拿下就在那里广为屯田,储备粮食,并寻找时机出兵。此时可有三个策略:上策可以消灭敌寇,辅佐王室;中策可以慢慢侵吞雍州、凉州,开拓疆土;下策可以固守要害,作为割据一方的长久之计。

那么刘备做到了多少呢?  

诸葛亮的布局

刘备攻打刘璋的进军路线,和东汉刘秀伐蜀路线十分相似。

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起益州之战。

有人认为益州是根本,自然需要重点攻取。如果刘备不取川先打张鲁会两败俱伤,到时候西川还在刘璋手里,刘璋把守住剑门关,刘备就会陷入进退无据的绝境。

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益州之战刘备阵营是从四路发起攻击,并不存在被刘璋堵死的可能。

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惟关羽留镇荆州。先主进军围雒;时璋子循守城,被攻且一年。

刘备从北往南打,经由梓潼、涪城、雒城,直指成都。而诸葛亮率军又从南往北打,从永安出发抵达江州后兵分三路,派遣赵云经外水出兵平定江阳、犍为,派张飞平定巴西、德阳后,自己则率军前往成都与刘备会师。

这种进军路线,不禁让人想起东汉初年,刘秀的灭蜀之战。公元35年,刘秀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攻击公孙述,汉军大将岑彭攻破黄石,由无蜀军驻守的长江、岷江一路突进到武阳直逼成都。如此形势下,公孙述很快便败亡。

刘秀伐蜀路线

而诸葛亮在江州分兵,让南线的进攻变成了三路。

南边三路进攻也和刘秀伐蜀一样顺利。从荆州入川,除了在江州遭遇严颜外,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抵抗,直抵成都城下。

而之所以诸葛亮在南线进展顺利,是因为刘备将刘璋的主力都吸引到了北边,导致南线兵力空虚。

南线的进攻举足轻重。此前刘秀伐蜀没有北线,全部靠从南线进攻,依旧顺利拿下蜀地。

也就是说哪怕刘备进入汉中打败张鲁后再南下,刘璋即便能守住剑门关,但主力依旧会被刘备拖住。诸葛亮在南线的进攻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当时曹操还在淮南对付孙权,无暇顾及汉中。而刘备入川后,手下兵力达到3万,完全可以与刘璋合作攻打张鲁,拿下并守住汉中。

当拿下汉中以后,刘备可以联合凉州的马超、韩遂,进犯关中,就足够让曹操难以应付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中,由益州攻关中的一路便能够成型。

可刘备因为急于拿下益州,便给了曹操平定关中和凉州的时间。后来曹操巧施计谋“抹书间韩遂”,离间了马超、韩遂,大破西凉军,刘备便失去了一个强劲的潜在盟友,不得不独自对付曹操。

这就造成了刘备在汉中问题上的全面被动,给了曹操占领汉中并向益州进犯的机会。

益州之战形势图

错失首轮的良机之后,接下来刘备又犯下更为明显的失误。

他和孙权为了荆州而在湘水边刀兵相向,而再次耽误了进攻汉中的宝贵时机。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刘备入蜀,作为盟友孙权是出兵相助,帮了大忙的。在拿下益州后,刘备无论如何都应该表示一下。而孙权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想要拿回荆州。

我们可以理解刘备的心情,因为当时他在益州立足未稳,贸然还回荆州无异于釜底抽薪。但即便不能全部还荆州,归还部分土地,作为对孙权帮助的酬劳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在这个急需盟友协助的节骨眼上,刘备却耍起了无赖,说要等拿到凉州了再归还荆州。要知道这凉州到蜀汉灭亡都没有拿到,刘备此言这岂不是相当于给孙权画饼?

正因为此,孙权才颇感不满,并率军在湘江与刘备对峙,如果没有张郃打岔,双方大概率会提前打一场小型的夷陵之战。

在益州前途未定之时,刘备完全可以顺势而为,对孙权给予一定程度的妥协,从而将一场冲突化解于无形。可刘备偏偏选择了硬刚。

这样就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在刘备和孙权对着干时,曹操拿下了汉中,并且张郃还由汉中出兵深入益州腹地,一度威胁到成都。

益州危险不说,汉中也几乎被搬空了。

本来在张鲁时代汉中“户出十万”,韩遂、马超起兵抗曹时,“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曹操占领汉中更是变本加厉,徙民“八万余口”,后又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这样汉中基本上就没什么人了。法正在汉中三策中提出“广农积谷”,将汉中打造成粮食基地和军事基地的构想便彻底落了空。

就算刘备后来占领了汉中,连驻军的粮食都成了问题。

这样刘备丢下汉中去夺荆州,不仅没保全荆州,还动摇和孙权的联盟关系,最后还得到了一片无人的空地。

汉中即便吞下去了,也很难守住。

对此廖立评价并不高:

昔先帝不取汉中,走与吴人争南三郡,卒以三郡与吴人,徒劳役吏士,无益而还。既亡汉中,使夏侯渊、张郃深入于巴,几丧一州。  

刘备入蜀时形势图

前面说了,曹操将汉中人口全部迁走,导致汉中驻军的士兵招募和粮食供给全都成了问题。

这种情况下汉中是很难防守的。后来姜维进攻陇西时同样将当地人口迁走,也造成陇西空虚,为姜维在洮西之战大获全胜打下基础。

曹操虽然暂时性退出汉中,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不会再来呀。

为了牵制曹操主力,给巩固汉中争取时间,上庸之战和襄樊之战就这样开始了。

但这种拿地方偏师和曹魏主力对决,无疑是带了一点炮灰的味道。

上庸之战虽然胜利了,但刘封、孟达二人之间又互相恼恨争斗不和,孟达之后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魏国。曹丕即帝位后,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督领徐晃、孟达等诸军袭取上庸三郡。上庸之战的战果便全部化为乌有。

而襄樊之战,则败得更为惨烈。关羽进攻樊城失利后,吕蒙趁其后方空虚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蜀汉不仅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跨有荆益”的战略从此落空。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彻底告吹,双方反目成仇直至发生夷陵之战。

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

蜀汉由此元气大伤。

而此后诸葛亮北伐,便只剩下从汉中攻关中一路,道路艰难行军补给困难不说,曹军也得以集中防守一面。蜀军屡次北伐而收获甚微,便已成为了定局。

火烧夷陵

汉中前期被忽视,但后期却成为影响蜀汉生存和发展的命门之所在。

倘若刘备在进军益州的同时,抓住机会布局汉中,或许蜀汉将能够真正有可能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构想。

甚至有望占据荆州、汉中、凉州三大要地,同时实现“跨有荆益”“跨有凉益”的大好局面,三国历史将由此改写。

只可惜刘备没有分清主次和敌友关系,导致诸葛亮的一盘战略好棋最终付诸东流。

-1 阅读: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