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延安中央党校学员中有一位叫吴顺英的,年龄虽然不大,但已是一个久经考验的“老战士”了。
她吃苦耐劳,事事争先,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她泼辣爽快,热情大方,从不见她有忸怩作态的样子。

爽朗、大方的红军战士李桂英(剧照)
可是,1936年底的一天,十九岁的吴顺英却满脸绯红了……
那天,党校的一位教师把吴顺英叫到一边,悄悄地问她:“小吴,你认识咱们党校的马树良同志吗?”
吴顺英听了,当即直筒筒地回复道:“马树良不就是咱们党校的军事教员吗?他给我们上过课,怎么能不认识?”
那位老师又问她:“你了解老马过去的经历吗?”吴顺英边摇头,边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马树良留给她的印记:“三十多岁的年纪,走路腿有点跛,听口音像是个山东人。”
“马树良同志可是位战斗英雄!”那位教师告诉吴顺英,“他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红军的连长,还曾是第四军第十二师及独立第五师的政治指导员。
1932年,他在江西永丰县的一次战斗中,腿部负伤。后因党校缺军事干部,才把他调到党校任大队长和军事教员。”

马树良率军出征(剧照)
听了介绍,吴顺英对马树良充满了敬佩之情。不过,她吴顺英的革命经历也不简单。
1917年5月,吴顺英出生于四川大巴山区。刚出生几天,就因家中生计艰难而被母亲无奈扔掉。幸亏舅母及时发现了她这个“弃儿”,她才活了下来。
1933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大巴山地区,组织穷人闹革命时,吴顺英开始参与革命活动。1933年7月,吴顺英正式参加革命工作,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时任金堂县委妇女部长的吴顺英遭遇敌人突袭而受伤,子弹穿进了她的左部肩胛骨。摆脱敌人后,她硬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让医生为她取出了肩胛骨中的子弹。
手术完成后,医生望着紧咬牙关的吴顺英,由衷地赞道:“这小姑娘,够硬气,好样的!”
随之,吴顺英带伤参加了长征。1936年8月,部队到达甘肃哈达铺时,吴顺英的伤势才彻底好转。长征告捷后,她进入延安党校学习。

延安党校的学员们在认真学习(图像)
如今,当吴顺英听说要把她介绍给军事教员马树良,让他俩做夫妻时,她有了少女本能的娇羞,一时间低头不语。
在这之前,吴顺英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个人问题,更没想到会跟老马这个腿有点瘸的战斗英雄联系在一起。
然而,吴顺英思考片刻后,竟然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
此种情况,在今天的青年人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当时的吴顺英看来,却认为天经地义。
一则,两个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二则,党组织中的革命同志认为他们在一起合适,那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其实,我们的革命前辈中,有很多革命夫妻都是通过“党”这根红线,牵连在一起的。
几天后,吴顺英与马树良喜结良缘。恋爱的过程,省略得不能再省略;结婚的仪式,也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老马置办了几个简单的菜蔬,请党校的几位老师吃了顿便饭。然后,大家给他俩腾出一孔窑洞,就算结婚了。

李桂英与马树良喜结良缘(画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校的大部分学员都奔赴了抗日前线。吴顺英也想上前线,但她已身怀有孕,行动不便,只好留下来,给党校的学员们印讲义。
此时,她的丈夫马树良在延安联防军司令部任处长。
期间,吴顺英先后生育过三个孩子。不幸的是,有的刚出生就夭折了,有的成长几年后因病去世了。为此,刚强的吴顺英常常偷偷地抹眼泪。后在丈夫的劝慰下,她才逐渐走出了丧失孩子的阴影。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我党选派了不少干部到山东、东北地区,接收抗战的胜利果实。1945年冬天,吴顺英跟随马树良前往东北工作。
新中国成立不久,马树良奉命到煤炭部鸡西矿务局任党委书记兼局长。
这时的吴顺英终于有了两个孩子,但都还太小。为了照看孩子,她不得不暂停了工作,这对她来说是很痛苦的。
一天,渴望工作的吴顺英找到鸡西矿务局的干部处处长,急切地对他说:“麻烦你给我安排一个工作。”

要求安排工作的李桂英(剧照)
干部处处长先是一愣神,随之反问吴顺英:“马书记知道吗?他同意吗?”
吴顺英一听,急了,并不管不顾地“吼”道:“难道我要工作还得征得他同意吗?我是共产党员,有为革命工作的权力和义务!”
到了晚上,没能在干部处处长那里解决问题的吴顺英,又对忙碌了一天的马树良发火了:“你就知道你自己忙工作,我呢?你能不能考虑考虑我的工作问题,我也要工作!”
马树良任由妻子数落了一顿后,温和地对她说:“我也愿意你去工作,可孩子们怎么办?他们都还小,需要人照顾啊!”
吴顺英一听,刚压下去的火气又窜上来了:“难道我爬雪山、过草地就是为了给你带孩子的吗?”
后在吴顺英的一再强烈要求下,她终于走出家庭,重新投入了革命工作,在鸡西矿务局总工会担任了妇女部部长。

妇女部部长李桂英(剧照)
矿山的妇女家属很多,女职工也不少,她们大多没有多少文化。吴顺英就东奔西跑,落实场所,聘请教师,办起了一个妇女识字班。于是,矿山每天都有了读书声。
通过识字班的学习,她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的妇女家属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有的女职工走上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
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吴顺英干了五年,赢得了广大矿工们的厚爱、好评。
1956年,吴顺英跟随奉调进京任煤炭部政治部副主任的丈夫来到北京,在煤炭部的第一招待所当了所长。
在这一工作岗位上,吴顺英工作了很多年。她离休后,人们每当回忆这位易于相处的老所长,对她有一个颇有内涵的评价:“她不像个所长,倒更像一个普通的服务员!”
这就是一个老红军革命的、普通的人生之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她默默地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地奉献自己的点点滴滴!
主要参考文献:《走完长征的女红军》、《长征中的女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