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朴素、节俭,从来没有过什么奢侈享用。就其穿戴来说,不论什么时候,他都以实用为标准——能蔽体即可,既不注重样式,也不讲究用料。
延安时期的一个冬天,后勤部门分发了一种软毡帽。毛主席的警卫员嫌这种帽子的前檐耷拉着,不精神,不愿意戴。
毛主席见了,却高兴地说:“我看这种棉帽用料实在,暖和,很不错。你们不戴,我戴。”于是,他就把警卫员瞧不上的棉毡帽,戴在了自己头上。而且,他戴着它从容自如地出入各种场合。

延安时期,戴着软毡帽讲话的毛主席(图像)
毛主席的衣裤鞋袜,基本上是缝补着穿。不管是冬装,还是夏衣;也不管是内衣,还是外套,大都补丁摞着补丁。他的袜子底部,有时比其它地方厚许多。那是因为,容易磨烂的袜子底部多次缝补所致。
率领中央前委机关转战陕北时,他的鞋子前部破了,露着大脚趾。一位房东大嫂见了,便埋怨他人对毛主席照顾不周。接着,她让毛主席脱下来,为他缝补好。
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顺利推进,革命即将成功之际,毛主席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移驻北平(北京)城。这时,毛主席身穿的衣服,脚穿的布鞋,仍然是带着补丁的。
建国后,出于工作需要,尤其是外事工作(活动)所需,毛主席不再穿带补丁的外衣,但他的内衣上仍不缺补丁。

毛主席的衬衣等遗物(图像)
毛主席的衣物,一般不敢用力搓洗。因为,一不小心,就会为“年龄太大”的它们留下更多、更大的“伤口”。清洗时,工作人员只好加倍小心,或者只是在水中多“涮洗”一会儿。
毛主席不允许工作人员不经他的批准,而废弃他的任何一件衣物。实在不能穿了的,就当作缝补其它衣物的材料用。
一次,当毛主席发现自己的一件穿了多年的衬衣,被工作人员“私自”处理掉后,很是不高兴。
工作人员赶紧解释说,他们见衬衣确实洗不得、补不得了,就把它赠送给一位同志,让他改一改,给他自己的小孩子穿了。
毛主席得知他的旧衬衣用作他途,并没有被无辜扔掉后,才微笑着说:“好,这样也好,充分利用嘛!”

毛主席与工作人员在一起(图像)
接着,毛主席又严肃地对工作人员重申,不经他的允许,不得擅自处理他的旧衣物。
如果不是迫于特殊情况(如开国大典等),他老人家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衣服。即便有时接见外宾,他也是经常身着整洁,但早已是添置多年的衣服。
不过,毛主席的旧衣物也有派不上用场的时候。
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即。此时已七十九高龄的毛主席还在病中,不过,病情已经大有好。
按照既定的尼克松总统来华访问时间推算,届时,毛主席接见尼克松的可能性很大。再者,毛主席也希望见一见美国的这位总统。
于是,毛主席身边的医护人员张玉凤、吴旭君两位女同志,立即根据中央的安排,及早为毛主席准备会见外宾用的服装,尤其是外衣。

毛主席与张玉凤(图像)
张、吴二人在毛主席的衣物中,翻来覆去地找了许久,心酸地发现:毛主席现有的外衣,大多年头太久,过于破旧。一两件看起来还说得过去的,也已经不合毛主席眼下的身形了。
面对这种情况,张玉凤、吴旭君暗中思量:说什么也得让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穿着合体、周正的衣服,精精神神地接见美国总统!
可是,该咋办呢?吴旭君与张玉凤一合计,决定“先斩后奏”,为毛主席做一套新的外衣。怎么做?毛主席还病着,没法让裁缝师傅为他量身定做。再者,如果让他老人家知道了,恐怕不会同意。

老年吴旭君同志(图像)
熟悉毛主席当时的身形的吴旭君、张玉凤两人灵机一动,她们把毛主席近年来穿过的、一套宽大的旧外衣,给了裁缝师傅,让他以此外衣的尺码为基础,再适当放大一点,去为毛主席做新衣服。
同时,她们还让鞋店为毛主席做了两双肥大的圆口布鞋。因为,老人家的脚浮肿得厉害,以前的鞋都穿不上了。
1972年2月21日,是尼克松总统到北京的日子。仍在病中,但头脑清晰,且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的毛主席,不仅清楚地记得此事,还不时询问尼克松专机到北京的时间及到京后的有关情况。
当天下午,尼克松到京四个小时后,毛主席穿着张玉凤、吴旭君为他准备的一身宽松的新外衣,在他的书房,接见了跨越辽阔的太平洋而来的尼克松总统,开启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新时代。

毛主席接见尼克松总统(图像)
上述,就是一代伟人、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简朴生活的几个片段。现记录于此,以为怀念!
主要参考文献:《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生平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