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夏,胡景翼来到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浩然学社”,勤奋、刻苦地学习军事。学成之后,胡景翼寻机拜见了仰慕已久的、正在日本谋划“继续革命”的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十分赏识正气凛然且胸怀革命壮志的胡景翼,并郑重地对他说:“在我经济条件好转之日,将为你划拨一定数额的经费,供你开展革命活动,创建革命军队之用。”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图像)
胡景翼听了,当即慨然回道:“孙先生,我不要钱,我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自当无事不成!一旦我率军攻克北京,必定马上迎请先生主持国政。”
听闻此言,孙中山不由得走近胡景翼,边拍打着意气风发、年少有为的胡景翼的肩头,边频频点头,欣然而应。
胡景翼,陕西富平人,出生于1892年,是民国时期涌现出的许多爱国为民的雄杰人物之一。其少儿时代,正值帝国主义无限度地疯狂侵略瓜分中国之际。
随着年龄的增长,接受了传统教育又不断受到革命活动影响的胡景翼,逐渐树立了打击、驱除一切“外来强盗”的壮志。初期的行为表现主要是经常练习射箭,时时研读兵法。
胡景翼倾慕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时常为他率军南征北战,痛击元军的事迹兴奋、激动不已。

徐达率军征战疆场(画作)
徐达去世后,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故而,胡景翼曾自号“中山”(后因孙中山先生而取消),以示景仰之情。为此,同学们戏称他为“中山王”。
1910年,时年十八岁的胡景翼在乡党、早期“同盟会”会员于右任(陕西三原人)、井勿幕(陕西蒲城人)等革命激进分子的介绍下,加入了同盟会。
当时,陕西同盟会的会员多为文人。胡景翼认为,秀才造反,等于纸上谈兵,不会有什么作为,若要倾覆腐败无能的满清朝廷,驱除外寇,必须动用武力才成。
为此,胡景翼倡议陕西同盟会,近结清廷新军中的会党,远交渭北各地的具有侠义精神的刀客,择机举行武装起义。
辛亥武昌首义成功后,胡景翼与其所结交的豪侠之士在耀州城外的药王山竖起了义旗。井勿幕被拥立为“陕北招讨使”,胡景翼为其麾下的第一标统,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实际的革命行动。

民国雄杰胡景翼将军(图像)
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井勿幕决意解甲归田,并打算把陕北的“革命军”交给胡景翼指挥。但是,胡景翼拒绝了。
胡景翼认为,自己的学识不足,能力不够,难以当此大任。接着,他断然决定,舍家离国,远赴日本求学深造。
途经上海时,身在上海的于右任为胡景翼组织了个同乡欢送会,并在会上以赞扬、鼓励的口吻说:“古一中山,今一中山;老一中山,小一中山。”
从日本回国后,为了推翻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倒行逆施的“袁氏政权”,践行自己对孙中山先生的承诺,胡景翼与范续亭(山西原平人,同盟会会员,后来的抗日爱国将领。)等革命志士策划“讨袁”。
他们召唤、集结山西、陕西、甘肃、河北等地的的仁人志士,“聚义华山”,筹备起义。后因时机不成熟,行动暂停。
随之,抱定革命宗旨的胡景翼闭门读书、习武,静待良机。一段时日后,胡景翼屈身于皖系军阀、陕西安康人陈树藩所部任连长。胡景翼英勇善战,吃苦耐劳,很快升任营长、团长。

皖系军阀陈树藩(图像)
1918年,胡景翼脱离陈树藩部,于三原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旨在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护法运动”,出任陕西靖国军右翼总司令、第四路军司令,与广东革命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遥相呼应。
不久,由于北洋军阀势力过于强大,陕西靖国军被迫接受了北洋政府的改编。胡景翼本人于万般无奈之下,接受了北洋政府陕西陆军第一师师长的任命。
这时,许多革命党人纷纷批评指责胡景翼“软弱”、“投机”、“背离革命阵营”。就连与他关系最为密切的邓宝珊(甘肃天水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为西北军的重要将领。)也不理解他。
胡景翼没有计较这些,而是牢记自己的誓言,忍辱负重,暗中一步步为发动新的革命,迎接孙中山先生北上打基础。
1922年,直奉战争爆发,胡景翼奉命率部出潼关,与冯玉祥(安徽巢湖人,民国时期的西北军统帅。)部协同、配合,大战河南军阀赵倜军于郑州附近。此后,胡景翼与冯玉祥意气相投,交往密切。

冯玉祥将军(图像)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胡景翼被直系军阀吴佩孚委任为“援军第二路军司令”,出征奉军。
接受差遣后,胡景翼觉得发动“新的革命”的时机已到。于是,他暗中派遣自己的贴心部属李仲三、刘守忠、张璧、王世清等往来南苑、大名、古北口等地,联系冯玉祥及时任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大名镇守使、京畿警备副总司令的孙岳,密谋发动政变。
10月22日,胡景翼率部到达北京近郊的北苑。次日清晨,他与冯玉祥、孙岳联手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北洋政府的贿选总统曹锟;将虽已逊位,仍享受着帝王待遇的溥仪赶出皇宫;重组了以黄郛(同盟会会员、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为首的摄政内阁。同时,电请孙中山先生北上主持国家大计。
可惜的是,孙中山先生接受邀请,北上途中身染重疾。抵达北京后,他没来得及与胡景翼见上一面,就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了。

孙中山先生病逝(图像)
未能再次面见孙中山先生,汇报革命行动,聆听其教诲的胡景翼,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追悼大会,并在追悼会上失声痛哭。
当时,胡景翼的右臂上生了一个疮疔,但他没拿着当回事,认为不过是疥癣小疾。
参加完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后,胡景翼右臂的疮疔恶化,病情加重,遂请西医诊治。不料,接连两次手术治疗后,胡景翼的病情没能好转。
1925年4月10日,一代革命雄杰胡景翼病逝于河南开封。冯玉祥在悼词中说:“已矣英哲,浩气弥空。怅望洒泪,欲问苍穹。”
主要参考文献:《民国人物列传》、《胡景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