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第一反应,决定你的人生高度

易家 2023-06-25 20:49:46

看过一句话:

“人与人的差距表面看起来是智商、情商和运气的差距,但长久看来其实是格局的差距。”

细细想来,的确如此。

格局,是一个人认知、层次、胸襟的内在布局。

也直接体现在一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和面对问题的心态。

格局大的人,遇事先从更宽广的视角切入人生,改变自己看事情的态度,再提高自己的人生高度。

去年,董宇辉意外走红。

大家惊艳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每次直播高能输出,精彩不断。

走红的同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质疑产品定价不合理,有人眼红他的吸钞能力,更有人涌进直播间处处抬杠。

但他从不去争辩,也未曾责怪过任何人。

只是在一次直播卖烤肠时,意味深长的问到:“各位朋友,从你们的角度,这是什么形状?”

旁边的人回答:“放上面去一点,和你衬衣上黑色的音麦正好形成一个感叹号。”

谁知董宇辉却说:“可从我这看到的,这是圆的。”

然后他又接着说道:

“你知道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吗?就是我们不要再跟人抬杠了,咱俩立场都不同,看到东西自然不一样,咱俩都是对的,我为什么要说服你,你又何必要说服我。”

虽然这只是很小的一段插曲,但大家又一次被他的智慧与豁达所折服。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他人存在分歧,但有的人特别喜欢与人争论。

不管是因为什么事什么人,他们都要上去怼两句。

看似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与此同时,也把自己引导到一个糟糕的局面——

越争论,越惹人嫌。

很多事情不是靠争论就可以解决的,争来争去,即使最后占了上风,也暴露自己内心的匮乏。

所谓愚者争辩,智者示弱。

认知高的人从不做无谓的解释,因为他们明白,越计较只会让自己陷入巨大的内耗中。

最好的争辩永远是不争,认知相同的人自然的懂,认知不同的人说再多也是浪费口舌。

我们的努力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追求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

洛克菲说过一句话:

“我鄙视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病源。”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只是表现程度或轻或重。

面对困难,心里总是不由自主的恐慌,想办法逃避,想办法拖延,深陷泥潭挣扎不已。

可人生苦难是常态,习惯性逃避,生活就永远没有变好的可能。

就像《在人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故事一样。

阿廖沙很小的时候,父母便相继去世,他只得寄居在外祖父家中。

后来为了补贴家用,年幼的他不得不到城里打工,受尽欺辱打骂。

圣像作坊当学徒时,老板为人粗暴下作,不仅栽赃阿廖沙偷窃,还怂恿别人拐带阿廖沙偷东西。

换做旁人,历经半生磨难,早就窒息和绝望,与苦难共同沉沦。

但阿廖沙不允许自己逃避,而是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读书。

他读了龚古尔的小说、巴尔扎克的著作,也读了普希金诗集……

在书中,他找到心灵的庇护所,也不再惧怕生活的苦难。

而书最后的结尾是:“天终于快亮了,黎明熄灭了天空的星星。”

很多人说,阿廖沙的经历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

他被痛苦折磨了大半生,受尽颠沛流离,可他也在迎难而上之中到未来的方向。

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和阿廖沙一样,背负累累创伤。

但面对痛苦的态度,也决定一个人境界的高低。

真正的强者,会把痛苦当成生活的垫脚石,化被动为主动。

当你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受了常人不能受的累,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受过的苦和累,已经成为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也是命运馈赠我们最好的礼物。

法学教授罗翔曾在一次访谈中,提起自己的一段往事。

读大学的时候,睡在他上铺的室友经常半夜打呼噜、翻身,吵得罗翔睡不好。

罗翔虽然恼火,但也没有说什么。

后来一次无意间,另一位室友提到,罗翔才是宿舍呼噜声最大的人。

罗翔上铺的室友,之所以睡觉辗转反侧,也是因为被罗翔的呼噜声吵得睡不着,又不好意思叫醒罗翔。

罗翔知道真相后,非常惭愧。

他以为自己大度,宽容了别人,殊不知,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犯错的人。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

人生在世,矛盾总是必不可免,但大部人会下意识把所有错误都归咎于外因,进而将痛苦发泄到别人身上。

而真正的强者却遇事不责备,凡事向内归因。

第一层:忍。

我们每个人潜意识里都藏着愤怒的种子,但人在冲动情况下,做出的举动往往伤人又害己。

忍也许不能立马解决问题,但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智慧。

第二层:恕。

凡事多换位思考,多用宽厚之心容忍别人的过失,放下别人的过错,这也是比忍站在更高一层的位置看待问题。

学会宽恕,不仅是一种善良,更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第三层: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真正大格局的人,都明白凡事少一些抱怨与指责,多一些自我反省。

摒弃自以为是的想法,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省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出现,人生之路也才能越走越宽。

很认同一句话:

“品现于事,心藏于身。”

人这一生,所谓修行,无非就是遇事的反应和处理事情的方式。

遇事不争的人,从不活在别人的嘴里,而是超越过去的自己。

遇难不避的人,把每一次磨难都当成修炼场,最终实现人生翻盘。

遇事不责的人,不断认清和完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更美的人生。

点个“关注”,愿我们都能修好自己的内心,修好自己的人生。

做一个大格局的人,方能有所成就。

1 阅读:48

易家

简介:爱生活,爱读书,分享快乐,留下您的脚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