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感触颇深。
昔日老同学十几年未见,大家每个人身上都透露着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有的人一打眼就和当年的气质不同,相比曾经的稚嫩懵懂,如今谈吐优雅、举止大方。
也有人当年意气风发,现在收敛了许多少年心气,变得平稳从容。
人到中年,能让自己内核越来越稳,心态越来越丰盈,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内涵,实现进一步自我成长,让下半生一直走在上坡路上?
做到下面三点至关重要——多读书、少妄言、慎交友。
同学会上很多人感叹自己这几年“年纪大了,脑子转得慢了”。
老同学@芹芹 说:
“有时候拜托孩子教自己用电子产品,一个功能讲了三四遍还是记不住,再问又怕孩子烦。”
一旁的@希希 也跟着附和:
“上班看材料的时候真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打开合上,马冬什么?打开再合上,什么冬梅?”
记忆力、理解力,大不如前,吸收理解新东西的速度也比以前慢了。
这时,一位在高校做大学教授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正如身体要锻炼才会强健一样,大脑也要经常思考训练,才会更加灵敏活泛。
而练脑子最方便、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读书。”
所言极是。
读书,是个人成长性价比最高的事情。
我们通过阅读书籍游走在文字之间,将其中的故事、人物、情节穿针引线,编织成网。
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脑会归纳、吸收、理解,每每读到酣畅淋漓,还会迸发出很多新奇的想法,与作者进行精神碰撞。
通过阅读,我们一边汲取知识,一边锻炼着自己的思维能力。
随着书阅读越多,我们的谈吐会越来越有质感。
甚至在不知不觉间,这些读过的书会内化成一种气质和内涵,伴随我们一生。
作家毕淑敏曾说:“书不是胭脂,却会使女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女人铿锵有力;
书不是羽毛,却会使女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女人千变万化。”
人到中年,多读书,读好书。
积累知识、锻炼思维、提升气质,一举多得。
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一书中曾经说: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
大多数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谨言慎行,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用一生去学习的功课。
闺蜜小清上个月和她的一位高中同学一刀两断了。
疫情过后,小清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出国玩玩,看看异国风景。
她做了很多攻略,和老公去了西班牙。
在国外游玩的第三天,她发了一条快乐旅游的朋友圈,文案很低调,只有一个小太阳☀️。
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却招致了高中同学的嫉妒。
对方在下面留言:“国内都玩遍了吗?就去国外转悠?”
见小清没理她,她还给小清发私信:
“老同学,在国外能不能帮代购点东西啊?我也不是买不起,就是想把钱花到刀刃上。”
前一秒还在我朋友圈底下冷嘲热讽,下一秒又想找人帮忙。
小清看到后气得不打一处来,直接回复:“我明天的飞机,没时间给你买东西。”
结果同学莫名其妙来了句:“呦,这么高冷,不带就不带呗,装什么装,出个国牛气坏了。”
冷嘲热讽,上纲上线,几句话就暴露了自己的情商和格局。
小清说:“没必要和讲不通的人多费言语。”
在拉黑了这位同学之后她说:
“越是人到中年,越要注重自己的谈吐,千万不要变成人群中大家最避而远之的那种人。
得意忘形时胡言乱语,怒火攻心时出口伤人,锱铢必较时多说多错。”
十点君十分认同,人到中年,一定要谨慎对待自己的言行。
正所谓,少妄言,可留口福之德。
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不一定需要很多。
越往后面走越会发现,知己三两个,就以足够。
同事老李前两年忙着拉项目,搞应酬,认识了很多酒肉朋友。
大家聊项目的时候喝酒,不聊项目的时候,也组饭局带他喝酒。
酒桌上推杯换盏,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往外说。
结果呢?
去年年底老李喝出了脂肪肝,大鱼大肉把自己吃成了三高。
躺在家里吃药的时候,这帮“酒肉朋友”们依旧打电话来说:
“李哥,出来喝啊!天天听医生吓唬人不用活了,得潇洒一天算一天!”
老李这才看明白,原来大家只在乎你能不能助兴,根本不在乎你的身体,你的人生。
认清了这个真相之后,老李觉醒了,他开始远离这种无意义的饭局。
把时间放在读书喝茶遛鸟上,偶尔带老婆孩子去郊外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人到中年,慎交友,交好友,对待感情要有火眼金睛的辨别能力。
遇到消耗你的关系时,不要碍于面子,尽早远离。
很喜欢导航指路时提示的⼀句话:请在合适的位置掉头!
也不必⾼估⾃⼰在别⼈⼼⾥的位置,人和人之间最易变的不过是感情,最令⼈受伤的不过是⼈⼼。
与其把时间放在阿谀奉承、互相吹捧的酒局,与“假朋友”推杯换盏,不如提升自身的实力。
多读书、多运动、多思考,提升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自身有价值了,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吸引他人的磁场,很多人会愿意转身与你为伴。
余生,让自己强大坚固,才是给自己最好的安全感。
人生在世,快乐是一生,忧愁也一世。
把每一天都当成崭新的一天,认真经营,好好对待。
闲时多读书,闲谈少妄言,余生慎交友。
用心将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全心全意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此甚好。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