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越低的人,越喜欢把这种话挂在嘴边,希望你一句没说过

易家 2023-06-28 22:01:23

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

男主人公在情人节当天,为老婆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盒。

推门那刻,他的神情是那么小心翼翼、真挚无比,生怕把礼盒弄坏了。

收到礼盒的妻子,幸福溢出了屏幕,开心地把礼盒放到床上,细细端详。

视频全程,除了礼盒自带的音效外,没有别的声音,却那么打动人。

点开视频底下的评论,一些是感动祝福:

“看得出来很用心了,泪目。”

可更多的,却是些刺眼的“指责”:

“这个礼盒真的很廉价,那个发亮的灯快会闪瞎我的眼。”

“直男首选。”

多划了几下,原本挂在我脸上的“姨妈笑”渐渐凝固了。

确实,送礼是有讲究的。

送贵了怕对方有负担,送轻了又怕显得不够用心。

更怕的,是送出的礼物,完全不符合收礼人的审美和喜爱。

但我想,所有的担心,在对方收到的一刻,就应该有个答案了:

只要对方能开心,这就是一份好的礼物。

因为比起价格和质感,对方更看重的,往往是礼物背后的诚意。

那才是永远不会过时,更不会贬值的东西。

至于旁人的评价,我只有四个字:

无足轻重。

每次中高考结束,很多考生会把三年来积攒的书本和笔记本卖掉。

被丢弃,似乎就是它们的宿命。

可前段时间,一张“收废书”的照片却击中了我。

一个收废品的叔叔,并不急着把这些收起来,赶往下一个堆放点。

而是坐在车沿,翻开一本书,认真看了起来。

“尽管一直有书不断地丢上去,要他整理,但他还是会把手上这本书暂时放下来,忙完再继续看。”

看到这张图片和这段文字描述时,我的脑海立马蹦出了一句话:

“你看不上的东西,别人可能正梦寐以求。”

这个叔叔在翻阅书本时,会不会也幻想着,自己拿着笔在教室奋笔疾书的样子?

还是在憧憬,自己如果读完这些书,会不会拥有不同的命运?

我们无从得知。

但是,他那一刻认真对待书本、认真对待知识的样子,真的太动人了。

一位网友也在这篇帖子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之前我们学校集中在一起卖废品,一个阿姨拿着一张生物试卷看了半个小时,然后笑着说:‘你们真厉害,我连上面的字都不认识。’”

让人心酸又心疼。

说不清阿姨的话里有多少羡慕。

但那一刻,她一定感到了某种自己想要追上却束手无措的差距。

我们总是对唾手可得的东西不屑一顾,却不知道,那可能是多少人努力踮脚都够不着的生活。

分享这些事例,不只是想让大家都去共情他们。

更多的是想告诉大家:

很多时候,我们会想当然地觉得现在享受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

但其实,这些现状的背后有太多的偶然:

我们所处的环境尚算和平和积极;

我们的父辈足够努力,让我们可以吃得饱穿得暖;

我们自己也还算好运,付出的努力得到了一定比值的回馈。

但是,当我们把视野再往出扩一下,会发现:

不是每一个渴望都能得到回应,也不是所有努力都能得偿所愿。

太多人连坐在教室里上学都是奢望;

太多人顶着烈日重复着体力劳动,只为了家人能稍微舒服一点。

所以,请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吧。

那可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村子里有个孩子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学,他的父亲知道后很是高兴。

他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并不懂得什么大学好、什么大学差,只要孩子能考上,他就很开心了。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孩子父亲叫了许多亲戚朋友聚餐庆祝。

碰巧有个外地的远方亲戚,问了一嘴“什么学校啊”,在听到回答后,一脸不屑地评价道:

“哦,那所大学并不怎么样啊,你们怎么还那么开心啊?”

孩子和父亲的神情,一下就黯淡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很久说不出话。

这所“不怎么样”的大学,可能正是他们很努力、很用心地准备才换来的结果。

这个快乐甚至可能会抵消父亲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可以让他们父子俩很长一段时间在村子里抬着头走路。

可是现在,都没了。

著名的作家菲兹杰拉德,曾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道:

“当你想要批评什么人的时候,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所拥有的优势。”

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人生际遇。

我们可以为自己拥有的好条件而满足,为自己努力的成果而骄傲。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拥有了看轻别人和权利,和评判别人的资本。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肯定别人的话可以考虑一下再说,而居高临下的评判,请千万不要说。

因为你不知道你的“无心之举”,会给别人带了什么样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刷到过这个帖子。

一位单亲妈妈,在丈夫赌博欠下巨款后离婚了。

不仅背负着一半的债务,还要独自带娃。

但这一切,都没有压垮她。

尽管每月预算只有600元,但她用心记录着一日三餐,尽量做好营养搭配。

简单的文字里,透露着对生活的积极乐观。

“饭饭有点烫,乖乖坐着等。”

“日子越来越难了,一定会撑下去的!”

明明是很正能量的帖子,却引来了一些“炫耀者”:

“我觉得3000是最低标准了。”

“一个月花一万不知道吃了什么买了什么。”

甚至还有人,直接在评论区指责这位妈妈:

“生不起就不要生了,一个人吃苦好过多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幸福好像变成了统一的、可以定性被衡量的东西。

有着差不多的形状,被放到差不多的容器里,任人打量。

“没有985、211,失去了竞争力,谈什么幸福。”

“都30多岁了,还没嫁出去,这辈子肯定不会幸福了。”

一旦达不到所谓的标准,就会被评判。

但事实是:

每个人对幸福的感知不同,每个人都可以定义自己的幸福。

而当你“打扰别人的幸福”时:

不仅不高级,而且充满了傲慢和无知。

武汉大学教师陈铭曾说过:

“自信,是我觉得我自己很好;而优越感,是我觉得我比你好。”

这句话掀开了某些“评论者”的遮羞布。

真正自信的人,不会通过比较来突显自己,也用不着给别人判定来证明自己的“地位”。

相反,他们会力所能及的,把自己的光布散出去。

看过一则公益短片,令我印象深刻。

一栋居民楼下的环卫工夫妇,在结束一天工作后,坐在长椅上吃馒头。

搭配馒头的咸菜,不时从手里的塑料袋掉下几片。

尽管神情疲惫,却不乏满足。

楼上的女主人在阳台收完衣服后,正好看到这一幕,收回了关灯的手。

丈夫回来后,看到阳台灯没关,径直走到外面,打算关掉灯。

妻子及时拦住,示意他往下看。

夫妇二人悄声看着楼下的环卫工夫妇,相视一笑。

随后,转身回屋,留下阳台的灯,淡淡地打在环卫工夫妇身上。

你看,真正的发光体,并不会嘲笑别人的“幸福”,不会吹灭别人的灯。

而是会将自身的光覆盖到周围的人事物上。

我常常在想:

我们活这一趟,就是为了把人生过成马拉松吗?

读书时,要尽量拿到好成绩,以便踏入社会之后,以绝对优势在面试竞争中胜出;

开始工作之后,为了拿到体面高薪的职位,又要不断消耗自身时间和精力,希望被别人看到;

就连发个朋友圈,也在暗自对比,怎么样才能呈现一种令人艳羡的状态?

以弱肉强食为过程,以站上食物链顶端宣告胜利。

好在站上领奖台时,拥有藐视一切的权利。

但似乎不该是这样的。

有很多人拼尽全力,依然过着平凡的一生,但同样值得被尊敬。

在纪录片《生活万岁》中,有单亲妈妈带着儿子跑出租,有人孤身一人远赴拉萨,有盲人夫妻相濡以沫,有一家四口其中三口都生病的家庭,也有八十岁还在打工还债的老人……

每每看到那些用力活着的瞬间,都觉得他们好厉害。

这些勤勤恳恳的人,并不比谁低一等。

用那些世俗的标准强迫自己负重前行,本来就没有很可取;

若是再以此去评判每一个人,就更没必要了。

我们爱这个世界,爱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就是因为他们千姿百态,又别具生命力。

你可以是斜插在玻璃瓶一支无名的绿植,我也可以是在热闹的街角锦簇的花。

对自己,放下那些“和别人比”的执着,收获真正的自信和快乐;

对别人,摘下“审视”的眼镜,收回“打扰”的手,学着去理解和欣赏。

那么即使再平凡的生活,也有无尽的意义。

像王阳明说的,“生命久如暗室,不妨碍我明写春诗。”

人生在世,总有无数个迷茫却又坚定着前行的决定,同时也有无数个崩溃又悄悄自愈的瞬间。

“别人”已经有人在做了,房子、车子、票子也有很多人在追求了。

你且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每一秒。

而你的生命力,也会在每个具体的事件和瞬间中,得以扎根、生长。

作家李筱懿说过一段话,我非常喜欢:

“不用期待命运在某个瞬间被突然扭转,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能量,就在这普普通通的每一天。”

你有被别人一句话打扰或鼓励的瞬间吗?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故事~

点亮【关注】,希望我们不去打扰他人的幸福,也不被其他人打扰。

0 阅读:70

易家

简介:爱生活,爱读书,分享快乐,留下您的脚步,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