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机制这两天非常忙碌,连续的新闻发布会。毕竟,十条优化措施出台后,中国的防疫彻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又要去适应一个新常态。
从老的打法转变到新的打法,需要有一个全社会思路和观念的统一,同时也需要由专家帮普通民众校正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和做法。所以,这两天的发布会,都是对一些带有最普遍问题的及时回答,帮助民众度过这段关键的有序放开期。
过渡期的问题已经在各地出现,比如到药店排队囤药,加急网购维生素片等。
毕竟,在大面积放开的时候,社会内难免会有恐惧。因为过去3年里,中国人“被狠狠地保护”,中国也是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的一片绿洲。
这是中国国情使然,只能在防控、研究、总结、调整中打运动战,游击战,而这种战法和战术,恰恰是中国人最熟悉、最擅长的。
西方国家在战疫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措施上僵化和机械得多,几乎没有听说过多版本的诊疗方案,要么封,要么放,简单二分法,没有在封与放的操作空间里,精准科学调控。
对中国最大的挑战是人口基数,14亿人。
幸运的是,中国注定不会成为2021年的印度,那个被德尔塔毒株狠狠虐过一回的人口大国。
面对病毒,所有国家其实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关键就是看对于水流和石头的判断。
过去3年,病毒凶猛,激流汹涌,随时会冲垮过河的人流。中国并没有在水流最复杂、最凶险,脚下基石不稳的时候贸然放开去蹚水,而是通过动态清零等“筑坝”等方式,等待更安全的过河时机,不断做好健康教育、施打疫苗、储备物资等各种渡河准备,把脚下的石头路基筑牢,同时等待病毒的毒性下降。
这意味着,当中国人今天集体过河的时候,是在水流不急,脚下石头更牢固的情况下过河,成功到达彼岸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几乎可以断定,有共识、有能力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救治的,也就是中国。这种分级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让占多数人口比例的青壮年人能在面对“弱势病毒”时,可以不占用医疗资源,而把有限的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老弱病残。
中国过去3年没有放开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个国家和社会无法应对全社会范围内,医疗资源遭到挤兑的悲凉局面。
如今,在这场和病毒较量的“持久战”当中,我们对病毒的特点了解更深了,它已经演变成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隐匿传播,但感染者绝大多数已是轻症或无症状,重症比例少。
知己知彼知病毒,才能更加精准防范应对。在这个新局面下,对于本身身体健康的人,可以居家自我照护的,就把医疗资源让渡给真正需要就诊的老人们,对他们实施社会面救治。
其实,专家在指导我们如何应对时,已经说明这个病毒一定会按照它现在的特点传播,对它的传播规律是有共识的。
即便是在这种相对低风险的情况下,大家也要一起安全渡河,不抛弃不放弃,让老弱病残有更多的担架,抬也要把他们抬过去,不让一个人轻易掉队而被河水无情冲走。对于有能力自行渡河的人,专家们正在告诉我们,怎样做好个人防护,即便居家隔离也要做好通风、消毒等细节,绝不能倒在漫长隧道的最后一公里处。
这是14亿人的生命观,对健康的共识,社会最大公约数就是共同渡过,集体渡过,而不是部分人选择性渡过。中国提倡“生命至上”,这里不分年龄层,也不分体质好坏,在生命面前,不做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