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与毛主席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毛主席关怀起人人,就十分细腻,让人心里感到非常温暖。
对此,罗荣桓元帅有着很深的体会。正因为如此,罗荣桓元帅在后来说过这样的话:“我革命这么多年,就认准一条,那就是要坚决跟着毛主席走!”
1963年9月,罗荣桓元帅的病情恶化,不得不接受住院治疗。然而,由于多年的劳累,医生虽然给了精心的治疗,但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逝世。
罗荣桓元帅病逝后,毛主席怀着沉痛的心情,写下了一首七律诗《吊罗荣桓同志》,以此来表达他对罗荣桓元帅的倚重和惋惜之情。其内容为: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安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除了这首诗外,毛主席还给了罗荣桓元帅非常高的评价:“罗荣桓的品格,用十句话概括:无私利,不专断,抓大事,敢用人,提得起,看得破,算得到,做得完,撇得开,放得下。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只有罗荣桓。”
罗荣桓与毛主席都是湖南人,两人相识很早。
罗荣桓,1902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荣桓镇)寒水乡南湾村,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
早年间,罗荣桓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长沙协均中学、青岛大学工科预科、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
1927年,罗荣桓在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读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同年5月,在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时,罗荣桓没有被敌人所吓到,毅然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罗荣桓被任命为通城、崇阳农民武装的党代表,前往鄂南,参加了暴动。
不久后,罗荣桓所在的部队被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为黄埔二期的卢德铭。
9月,罗荣桓跟随卢德铭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当时,卢德铭原本是准备前往江西,参加南昌起义的。然而,在部队到达江西宜春奉新县时,南昌起义的部队已经撤离南昌,南下作战了。于是,卢德铭便奉命带着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
正是这次阴差阳错的变化,罗荣桓成为了毛主席的部下。后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罗荣桓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并聆听了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对此,罗荣桓在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的讲话让他茅塞顿开。
后来,部队经过三湾改编后,面貌焕然一新。三湾改编后不久,罗荣桓便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
在上了井冈山后,罗荣桓历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
任职期间,罗荣桓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积极建立军队基层的共产党组织,实行民主制度,尊重爱护士兵,反对军阀作风。
那时候,罗荣桓总是默默地付出,从来不争功,因此职务升迁不是很快。对此,毛主席在后来带着惋惜的口吻,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我们发现他晚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罗荣桓就是那块金子,在露出金色的光芒后,很快便受到了重用。
1929年,在古田会议上,罗荣桓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那时候,在推选第二纵队党代表时,毛主席明确说:“我没那么多人选,就一个罗荣桓。”
见毛主席只推选了一个人,大家都十分疑惑。对此,毛主席解释说:
“因为他老实做人,老实做事!但老实不代表没原则性,荣桓同志的原则性,我看比大多数人强多了!像罗荣桓这样的人才,我们为什么今天才发现?如果早发现,不是对革命更有贡献吗?”
1930年8月,在提名红四军政委的时候,毛主席说:“除了罗荣桓,我想不出谁更合适。”
见毛主席推荐罗荣桓,有人表示担忧,害怕罗荣桓和军长林彪不合拍,不利于团结。然而,毛主席却语气坚定地说:“他肯定能和林彪搭好班子!”
于是,罗荣桓便被任命为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委。
后来,罗荣桓又先后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曾兼任扩大红军突击队总队长。任职期间,罗荣桓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然而,在毛主席被排挤的时候,罗荣桓也会遭受低谷。对此,毛主席曾笑着说:“我倒霉,罗荣桓也跟着我一起倒霉。”
即使被打压,罗荣桓也不改初衷。他坚定地说:“毛主席的游击战符合国情,不听毛主席的,肯定要吃亏!”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期间,罗荣桓先后担任了中央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全面抗战爆发后,罗荣桓先后担任了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等职。
那时候,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很快。对此,毛主席非常满意。他在后来说:
“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最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四野的主力,三野的一半,二野的一部分,一野还动员了几万兵,都是从山东动员的。”
然而,由于身上的担子太重,罗荣桓的身体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1945年5月27日,罗荣桓给毛主席发了一封电报。在这封电报里,罗荣桓说自己健康状况不良,希望中央能派人去接替他的工作。
6月9日,经过深思熟虑后,毛主席给罗荣桓发了回电。在回电中,毛主席表达了对爱将罗荣桓的亲切关怀,并对后面的工作作了安排。他说:
“病未好甚系念。拟派林彪来鲁,尚未最后决定,稍迟当可酌定电报。你可于休养中在病许可下,指导大政方针,工作多交黎玉同志办。”
看到毛主席给他的回电后,罗荣桓心里非常感激。
随后,罗荣桓在将工作作了安排后,前往了鲁南休养。此时,毛主席再次发来一封电报,关怀道:“身体重要。能否到新四军检查治疗。”
于是,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罗荣桓来到淮南,治疗了一个时期。然而,新四军的医疗条件也不够好,无法查出罗荣桓的病因。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议让罗荣桓化装成商人,到上海做一个彻底的检查。
很快,提议罗荣桓道上海做检查的事情,便上报给了毛主席。看到来电后,考虑到罗荣桓的健康状况,毛主席回电表示同意。
然而,在电报发出不久后,毛主席想起了罗荣桓的身体情况,生怕他们将罗荣桓送到上海,心里非常着急,立即发了一封急电。
在这封急电里,毛主席细心地说:“罗荣桓同志身上有枪疤,易被敌人发现,不宜去上海。”
收到毛主席的这封紧急电报时,所有的人都非常吃惊,但也十分感动。
大家都没有想到,毛主席对部下的关怀,会如此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