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张国焘逃离陕甘宁,众人气愤,毛主席:边区可以节省些小米

兴衰五千年 2025-02-13 09:30:25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很难强行改变的。这一点,毛主席是知道的。

因此,在面临重大变故时,毛主席总能够在坏事中找到有利的一方面,并经过冷静地分析利弊后,作出正确的决策。

1938年4月,在陕甘宁边区发生了一件大事,所有人都感觉到非常气愤,唯独毛主席表现得十分冷静。这件事情,就是张国焘逃离陕甘宁。

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张国焘借祭黄帝陵之机,在没有向组织报备的情况下,私自离开陕甘宁边区,并在国民党方面的庇护下,到达了武汉。

4月17日,张国焘发表了一个声明,脱离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张国焘又加入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积极从事反共活动,成为了令人可耻的叛徒。

这件事情,在陕甘宁边区乃至全国都造成了很大的混动,影响非常恶劣。那时候,党内许多人纷纷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之情。

对此,毛主席虽然也非常气愤,但经过深思熟虑后,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938年5月7日,毛主席受邀来到陕北公学,为大家作报告。

当天,毛主席为陕北公学即将毕业的第二期学生,带来了题为《坚定革命的旗帜》的报告。

在毛主席讲话时,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

看着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毛主席的心里十分满意。期间,毛主席主动提到了前不久发生的张国焘逃离陕甘宁边区之事。他说:

“张国焘自命是个革命的‘老资格’。他的资格究竟有多老呢?打个比方,譬如革命道路好比从延安到西安,有800里路,可是他只走到十里铺就开了小差。张国焘过去在政治上早已开过小差,现在又在组织上开小差了。此人一贯称自己是‘中国的列宁’,什么都要争第一,但实际上他是一个十足的老机,在历史上不‘左’就右。”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党的‘三大’讨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开会十几天,他反对十几天。到了武汉,他又支持陈独秀的右倾。长征路上,他反对北上抗日,另立中央,以后又主张到新疆去建立根据地。”

毛主席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到陕北以后,1936年10月,他反对党中央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的信,反对第二次国共合作,说什么党中央的信是‘韩文公祭鳄鱼文,与国民党合作是幻想’。党中央进入延安后,张国焘说:‘延安是一块鸡骨头,吃之无油,弃之有味’,这是曹操主义,结果味也没有了,开了小差,一直逃到汉口。”

说着,毛主席看了看同学们,接着说:“延安有自由,有民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好的工作作风,但是张国焘没有看到。他开小差以后做什么呢?你们不是看过演剧队演的那出《放下你的鞭子》吗?”

这时,毛主席又做了一个手势,又说了一段让人感到气愤的话:“张国焘开小差是放下革命的旗帜,他放下革命的旗帜就拿起了鞭子。拿起鞭子干什么呢?拿起鞭子来打人民。他开小差以后,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我们破坏国共合作,破坏统一战线。可是,事实是怎么样的呢?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半夜敲了我的门,坚决主张对蒋介石处以极刑。”

说完后,毛主席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放在了桌子上,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张国焘不在,我就随便乱说。有人可以作证,当夜‘独眼龙’就在场,张国焘要杀老蒋的话,他全都听见了。”

毛主席所说的“独眼龙”,名字叫做周纯全,此时是陕北公学的生活指导主任,就在报告现场。

毛主席这样称呼周纯全,并非对周纯全有偏见,而是因为他在作战中一只眼受过伤,之后大家都戏称他是“独眼龙”,是战友们对他的一种亲近称呼。对此,周纯全也乐意接受。

说着,毛主席看了看周纯全,周纯全点了点头,证明毛主席所说全部是真实的。

在得到周纯全的证明后,毛主席回过头,看着大家,又说:“张国焘开小差对我们有什么损失吗?我看没有。他是个胖子,吃得很多,他开了小差,边区可以节省些小米,这倒是有好处的。”

听了毛主席的话,大家心中对张国焘的愤怒少了很多,心里感觉到舒畅了不少。

最后,毛主席又鼓励大家说:“我今天讲的,是坚定革命的旗帜,就作为对同志们远行的礼物。每个同志出去要记住,坚决奋斗,不怕困难、不开小差,不学张国焘。”

毛主席说完后,大家都鼓起掌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以此为鉴,绝对不能做张国焘这样的人。

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出生在江西萍乡上栗县金山镇一个富裕的官绅世家里,字恺荫,原名张特立,曾用名特、凯音、天师、国涛。

作为家里的长子,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经常和他在一起交流新思想。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国焘的思想变得非常活络。

1916年,张国焘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后又转入哲学系本科。

在北大读书期间,张国焘对陈独秀等人倡导的新文化运动表示赞同,并积极探求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

1919年,在五四运动期间,张国焘坚持站在学生们的前列,受到了大家的推崇,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成为了北大学生领袖之一,赚取了一些政治资本。

1920年10月,北京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成立,张国焘和李大钊、张申府成为最早的三名成员。

1921年7月,张国焘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主席和张国焘等来自全国各地和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

在这次大会上,张国焘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持反对的态度。

后来,在国民党一大上,张国焘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了中共中央局委员、中央工农部主任。

那时候,张国焘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执行了妥协退让政策。

1927年,在南昌起义时,张国焘曾专门前往南昌,进行阻止。

1931年,张国焘从苏联回国,不久后,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了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

在鄂豫皖,张国焘执行了“左”的肃反政策,肃掉了2500多名红军指战员,给革命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之后,张国焘又另立中央,公然进行了分裂党的活动。

就算这样,党依然对张国焘采取了宽容的政策,还让他担任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代主席。

1938年4月,张国焘却突然私自逃离陕甘宁边区,投靠了国民党,成为了可耻的叛徒。

4月18日,张国焘被开除党籍。在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党内报告中,指出:张国焘的出党,对于本党不但不是什么损失,而是去掉了一个腐朽的不可救药的脓包。

最终,张国焘的下场也十分凄惨。

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在国外的一家养老院里被冻死,时年82岁。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