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文解字》:爾
《说文解字》:“爾,麗爾,猶靡麗也。从冂(jiōng),从㸚(Iǐ),其孔㸚,尒聲。”
也就是说,“爾”像一个“冂”里面有“㸚”形状的孔,很漂亮。
《字源》中说“爾”像三足的络丝架。
《汉字演变五百例》中把“爾”解释为“缠绕蚕丝的架子”。
《字源》和《汉字演变五百例》中的解释都出自《说文解字》。因为《说文解字》中解释“檷”(nǐ)是络丝架,所以后来的学者多认为“爾”(ěr)是“檷”(nǐ)的初文。

《汉字演变五百例》:尔
“尔”,也写作“尒”,是“爾”的简化字。如果把金文(下图)中“爾”的下部复杂笔画去掉,上部的笔画就是“尒”。

金文《何尊》:尔

金文:尔
《说文解字》中认为“爾”和“尔”是两个字,“尔”是一个语气助词。许慎有时候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一个“无”字,许慎也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他认为“無”字形不是“无”,而是“芜”。
二、“玺”字的来源“玺”(xǐ),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印,自秦代以后专指皇帝的印。”
在秦代以前,它就是印章的称呼,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我们现代人刻古玺印章时,跟随着那个时代的习惯,刻成“某某某玺”,也是可以的。
“玺”字在战国古玺中被大量使用,它的构造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01 以“尔”代“玺”
例如《古玺文编》中的4251等字形:

《古玺文编》:玺
这里有有个问题,为什么不说它是“木”呢?因为“木”字下面的撇和捺代表的是树根,和竖笔代表的树干相连,而这里并不相连。
02 “玺”=“土”+“尔”
表示在土块上刻出美丽的文字。
也可能与封泥有关,战国时期已经有封泥的使用,封泥是竹简传书时把竹简捆起来,然后用泥巴糊起来,再在上面盖上印章,用火烤干,以防止别人拆阅。
《说文解字》:“玺: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爾声。”
许慎认为“玺”从土是因为王者拥有领土。但在秦以前,玺并不是帝王的专用之物,所以许慎的解释存疑。
例如《古玺文编》中的4610等字形,它看起来有点像“杜”:

《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中的“大车之玺”:

大车之玺
汉官印“广陵王玺”:

《说文解字》中的“玺”字形,下面也是“土”:

《说文解字》:玺
03 “玺”=“金”+“尔”
表示在金属上刻出美丽的文字。
例如《古玺文编》中的4574字形,就是一个很标准的“金”+“尔”:

《古玺文编》:玺
也有把“尔”字上部的撇和捺连写成一横的,看起来就像一个“示”字,例如《古玺文编》(上图)中的3693字形。
也有把“尔”字上部的撇和捺连写成一横,并且竖笔最上端出头的,看起来有点像“木”字,例如《古玺文编》(下图)中的0331字形。

也有在“尔”字竖笔中间加一横的。横的位置不同,字形也会有所不同。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如果横的位置在中间,看起来有点像“本”字。例如《古玺文编》(上图)中的0346字形;
②如果横的位置比较高,看起来有点像“余”字,但比“余”字少一横。例如古玺“郢粟客玺”(下图)中的“玺”字;
③如果横的位置比较低,看起来有点像“伞”字。例如《古玺文编》(下图)中的0184字形:

《古玺文编》:玺

郢粟客玺
也有把“金”字里面的四个点连起来,写得像一个小房子形状的。例如《古玺文编》中的0343、0228等字形:

《古玺文编》:玺
04 “玺”=“玉”+“尔”
表示在玉石上刻出美丽的文字。
注意,“玉”一般都写在“尔”的下面,如果“玉”写在“尔”的左边容易和“珍”字混淆。
例如,汉玉印“朔宁王太后玺”:

《说文广义》中的“玺”:

《说文广义》:玺
作者:董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