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一天,华东医院一个病房挤满了人。
贺敏学也慌忙从福建赶来,在医院遇到了李敏。
原来,李敏接到贺小平的电话,也马上从北京赶来。
医生告诉李敏,贺子珍现在高烧不退,建议马上吃安宫牛黄丸,这是病危的病人才吃的药,情况紧急,李敏只好按医生的要求来。
贺子珍晚年
等到贺子珍吃了药后,体温才慢慢降下来,并沉沉地睡着了。
李敏在一边焦急地等待着,这么多年来,她因为工作忙碌,加上家里一堆事,很少来看望母亲,如今突然得知母亲病重,她心痛不已。
两天后,李敏和哥哥贺敏去再次去病房看望贺子珍,贺子珍慢慢地睁开了眼,而且神志也清楚了,她睁开眼,第一眼就看到了李敏,然后微微转头,看到两个外孙孔继宁和孔东梅也在。
她笑着说:“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贺子珍开着玩笑,然后对李敏说:“快给东梅弄点好吃的。”
看到贺子珍神情恢复,她和贺敏学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贺子珍的这句话居然成为了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
1984年4月18日晚上,贺子珍突然陷入了昏迷,然后就病情加重,昏迷不醒。
据医生的护理记录看,贺子珍两次体温升高,陷入了昏迷状态,医生马上让李敏和贺敏学出去,对贺子珍进行了抢救。
但遗憾的是,贺子珍再也没有醒过来。4月19日,贺子珍去世,享年75岁。
特殊的身份贺子珍逝世后,她的骨灰到底该放在哪里?上海市委不敢决定,毕竟贺子珍身份特殊,她曾是毛主席的夫人。
贺子珍和毛主席相识于1927年。
时年毛泽东34岁。
刚刚秋收起义的毛泽东率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和袁文才合作。二人谈判当天,袁文才让毛泽东当即留下来,好了解井冈山的风土人情和气候环境。
由于脚上有脚伤,毛泽东便接受了袁文才的好意,住在步云山。几天后,为了工作方便,袁文才让贺敏学把茅坪的八角楼腾出来,给毛泽东住。
八角楼距离袁文才家很近,每天写完文章,毛泽东都会探出窗外看看外面,他总是可以看到楼下有个年轻的姑娘在晒太阳。
经过打听才知道,她是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
贺子珍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毛泽东诧异十足,他还以为这是袁文才的女儿呢。
原来,当时贺子珍生病了,每天也不说话,就在外面晒太阳,毛泽东工作之余就和贺子珍聊聊天,两个人也慢慢熟悉起来。
有一次,毛泽东说:“井冈山这个地方很好啊,地理环境好,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在这里站稳脚跟,革命一定可以胜利的。”
贺子珍说:“山下很多地方,包括我们永新,都建立了党组织,群众运动很火呢。”
这时毛泽东才知道,原来贺子珍参加过永新暴动,是个了不起的女红军!
图 | 1931年贺子珍在瑞金(后排:康克清、钱希均、周月林、贺子珍,前排:彭儒、曾碧漪)
1928年4月,井冈山沸腾了,朱德和陈毅带着南昌起义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正式成立,井冈山的力量逐渐强大。
此时,毛泽东和贺子珍的感情已经水到渠成。一次要去永新做调查,毛泽东听不懂当地方言,便让贺子珍当临时“翻译”,两个人再此期间感情升温。
袁文才看出了两个人的心思,便撮合他们在井冈山结婚。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当时杨开慧还在世,为什么他们会结婚。
其实,从1927年毛泽东上山以来,由于敌人的封锁,他和妻子便失去了联系,尤其是1928年初,山下传来了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实际是误传),毛泽东派人下山打探,得到的消息依然如此。当时毛泽东悲痛欲绝,贺子珍去照顾毛泽东,给了他巨大安慰。一直到1930年,毛泽东才得知准确消息,杨开慧在长沙避难,后被敌人杀害。
第二,毛泽东结过婚,贺子珍是否知情?
其实毛泽东和贺子珍认识的时候就坦言:“我结过婚,有三个娃娃。一个叫岸英,一个叫岸青,还有个叫岸龙。”
出走的真相从1928年二人结婚,到1937年贺子珍出走,其间整整十年时间。
这十年,对贺子珍来说,是艰苦无比的。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图 | 1937年春,毛泽东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部分人员合影(一排左五为贺子珍)
一方面,在遵义会议前,毛泽东在党内的职务并不稳定,很多人都排挤他,尤其是还拿着他不听共产国际的命令,擅自上井冈山这件事。
另一方面,毛泽东由于精神上遭受巨大落差,多次生病,很多时间,他不仅在和身体斗争,还一直为红军的命运担忧。
从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到第五次反“围剿”,毛泽东多次带着红军打胜仗,还给中央出谋划策。但很多人仍然不听劝告,一直到湘江战役失利后,大部分人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只有毛泽东的战略才是对的。
遗憾的是,当时由于其他人的错误指挥,红军队伍由几年时间辛辛苦苦建立的8万人,锐减到了3万。
深明大义的周恩来和张闻天等人,极力力荐毛泽东担任红军的最高统帅,特别是在遵义会议上,大家一直把毛泽东推到了最高位置,让他来指挥红军,领导全局。
从此,红军的命运改变了。
伟大的毛主席,带着红军队伍,经过四渡赤水等诸多神作,顺利完成长征,化险为夷,挽救了中国革命。
他是当之无愧的统帅。
实际上,早在瑞金时期,周恩来和陈毅等人,早就看出了毛泽东身上超高的军事天赋和指挥才能,他通晓古今,博览群书,而且早期一直领导农民运动,深知中国国情。
所以他们才极力力荐,也是他们内心最真挚的心愿。
在此期间,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遭受巨大挫折,她不仅在长征期间艰苦产子,而且还为了保护战友,身负重伤,差点牺牲。
1936年贺子珍到了陕北时,已经身心俱疲,尤其是生下李敏后,她的情绪变得极其不稳定。
据刘英回忆,她在陕北时和毛主席是邻居,她经常听见贺子珍的窑洞里传来吵架声。
大概是1937年秋,贺子珍下定决定离开了延安。在出走前,包括叶子龙等人,多次去劝说她,她还是那句话:“我已经下定决心,这件事不必说了。”
毛主席公务繁忙,等他回到家,发现贺子珍已经远去,听说已经坐上了去苏联的飞机。
贺子珍离开其实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她身体不好,体内还有没有取出的弹片,她想去做手术,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知识不多,能力不够,想出去多学学。
另外其他原因,不再赘述,总之这已成为过往云烟,对于毛主席和贺子珍来说,都是无限的遗憾。
所以在日后庐山重逢时,毛主席才感叹地对她说:“这不是你的错,这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不为人知的晚年贺子珍去苏联一年后,听说了爱人再婚的消息,她知道她已经回不去了,等到1947年,她才带着李敏回到中国暂住在哈尔滨。
贺子珍在苏联其实过得并不好,1940年李敏(娇娇)去苏联陪伴贺子珍,她是最清楚的了,她日后就对毛主席讲过,说妈妈在苏联遭受了很多不公。
贺子珍回国后,妹妹贺怡专门找过毛主席,意思就是想要处理这件事,贺怡的意思是,让贺子珍进北京,安排个工作。
毛主席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那就按中国的老传统办吧。”至于怎么办,贺怡也不清楚。
因此,1949年贺怡带着贺子珍打算进京时,被人拦住。石家庄的工作人员也很难办,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无奈下,贺子珍才南下去找贺敏学。
贺子珍到上海后,受到老战友陈毅的招待,她感到十分欣慰。
此后多年,贺子珍就一直生活在南方,从未北上。这些年,李敏也慢慢长大,而且成家立业,还生了两个孩子,即孔继宁和孔东梅。
岁月沧桑,贺子珍回国时年纪并不大,如今她已是花甲老人。
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开会间,曾秘密和贺子珍见了一面,也仅此一面,让贺子珍回忆终身,恋恋不舍。
1979年,毛主席逝世3年后,贺子珍因一场病住院不起,出行靠一辆轮椅,她或许知道自己这一生将要走完,对女儿提出最后的愿望,那就是想去北京看看。
党中央得知后,同意了她的愿望,还派专机把她接到北京。
在北京,她不仅去了天安门,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李敏回忆,贺子珍看到水晶棺那一刻,眼泪不禁流了出来,不到十分钟,贺子珍就泪流满面,老泪纵横。
或许外人无法体会贺子珍的这种情感,但李敏永远不会忘记,离开天安门的时候,她看到妈妈贺子珍,望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嘴巴翕动着,眼神里尽是不舍。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对于她的后事引发了争议,骨灰葬在哪里?规格怎么设定?
上海市委不敢做主,请示了中央办公厅,中办又请示了邓小平。
邓小平一锤定音:我们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
“一室”指的是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那里放着的都是中央领导的骨灰,可见其规格。
贺子珍逝世后,很多报刊刊登了她去世的消息。
有媒体评价:
她的一生,慷慨激昂,英勇悲壮,她的苦日子太多,心里流着血,眼里流着泪。她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她的名字注定会永远刻在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