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8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宣布,第一批特赦的7个人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室担任文史专员,其中有杜聿明,王耀武,宋希濂等人。
其他人都是面露喜色,只有溥仪一个人低头不语,周总理待人仔细,一眼就看出了溥仪的顾虑。
1959年9月,在庆祝建国10周年之际,毛主席已经下令将会把战犯分批特赦,这年被特赦的人中,有个十分特殊,他就是溥仪。
和其他国民党战犯不同,溥仪虽然是末代皇帝,但他的罪行主要是和日本人勾结,在东北当了多年的伪满洲国皇帝。
溥仪回到北京的第五天,周总理就专门派人把他从什刹海接到人民大会堂,一起来的还有在功德林被特赦的10人。
在古代,溥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现在他作为普通公民,是应该看看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和周总理一起来的,还有章士钊,傅作义等人。
大家刚坐下,杜聿明就愧疚地说:“我们都是坏学生,没有听老师的话,都走到反革命的路上去了。”
杜聿明说完,大家都纷纷点头。因为当年在黄埔军校,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他们都算是周恩来的学生。
听到这些话,周总理幽默地说:“这不能怪你们,是我这个老师没教好。”
为了缓解大家的情绪,周总理把溥仪给大家介绍,周总理说:“溥仪啊,当年我在北京读书时,也是你管辖下的臣民啊。”
这句话,让在座的都笑起来了,溥仪虽然也陪笑,但心事重重。
周总理接着说:“当年你才两三岁,现在好了,大家都是公民了,都是朋友,以朋友相待。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
溥仪其实内心慌张的,并不是住过监狱,而是他的身份,他曾对自己的朋友沈醉说过,说凡是末代皇帝,基本都没有好下场,比如南唐后主李煜,还有明朝崇祯皇帝,临死前居然杀了自己的女儿。
看得出来,他的这种思想还是没有纠正,为了做溥仪的工作,周总理多次单独和溥仪谈话,让他不要着急,工作的问题慢慢来。
1960年春节前,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溥仪也在其中,周总理打算让溥仪去植物园,询问郭沫若。郭沫若说了一句:“圣上驾到,当然欢迎!”
实际上,溥仪十分不希望别人喊自己皇帝,周总理就是为了让溥仪正视自己的身份,现在是新中国,要相信国家。
也正是多次的安慰和谈话,溥仪终于明白了,加上毛主席还专门请溥仪吃了一顿饭,解开了溥仪心中的疙瘩。
溥仪告诉周总理:自从写完《我的前半生》之后,自己觉得没东西可写了,住在城市总感到不如植物园清静。希望在文史资料委员会领取特遇,仍住在植物园参加劳动。
但周恩来只同意他每星期去一两次植物园,从此以后,溥仪就在文史馆上班,有自己的工资养活自己,他这个末代皇帝,可以得到如此的待遇,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
但溥仪向来身体不好,1967年10月17日,溥仪带着对新中国的感激,和对人间的眷恋,静静离开了人世,骨灰被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实际上,在溥仪被安排工作前,有人建议让他去故宫,但溥仪作为封建统治的最高代表,曾经在皇宫称孤论寡,如果让其重回故宫景区。每天那么多游客,如果都来看“皇上”,怎么办?
而周总理让他去当文史专员,看似轻描淡写的安排,却恰恰点破了事情的要害。可见周总理是何等的富有智慧,这就是周总理与众不同的才华展示。参考:《魅力口才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