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南海的张玉凤:从铁道部退休,女儿攻读博士,没辜负毛主席

芊芊之言 2023-08-24 09:12:14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大概都不会对张玉凤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从1962年到毛主席逝世,张玉凤陪伴了毛主席14年,历任毛主席的秘书,宣传干事等职。

1988年,张玉凤从铁道部正式退休,她深居简出,过着安静的晚年生活。

图|毛主席会见外宾时的张玉凤

据说张玉凤的丈夫刘爱民也从铁道部一个职位上退休,两个人经常外出参观,大家常常在纪念毛主席的活动上看到他们。

从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张玉凤受到中央办公厅委托,一直在整理毛主席的藏书,在她退休后,曾主编了一套《毛泽东藏书》的巨著,耗费了大量心血。

张玉凤介绍说,这本书里的很多书目,都是毛主席生前最喜欢看的,有《诗经》《论语》《史记》还有《楚辞》等,当然还有四大名著。

1999年的一次采访中,刘爱民说:“那年我和张玉凤去了湖南,参观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那里有很多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东西,我们后来用自己的工资为纪念馆添加了一些设备。”

此外,他们还带来了很多书籍,一起赠给纪念馆,算是完成了一个心愿。

那么,张玉凤在担任毛主席秘书的十多年时间,有哪些珍贵的回忆呢?

来到北京,改变命运

张玉凤出生于1914年,家里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14岁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她选择出来打工,做过很多艰苦的工作。

有一次铁道部招人,张玉凤看到招生简介后,试着去报名。她本来是试试,没有想到最后录取了她,毕竟自己各个方面都还没有经验。

她不久得到铁道部通知,让她去试试,如果做得好就可以录取。当时正好铁路客运乘务员缺人,张玉凤十分珍惜这次机会。

她在列车上努力做好一个服务员,认真对待每一个乘客,也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她有幸可以坐着火车来到北京,看到一路上的景色,心里十分激动。

1960年,已经在火车上工作了几年的张玉凤,看到铁道部的另一个通知,说中央首长的专列上要选几个服务员,让大家报名。

张玉凤报名后,很快就收到了领导的通知,说因为她工作踏实认真,被选中了。

当时张玉凤才16岁,有幸成为了中央首长专列上的服务员,不久就被调到了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

在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让张玉凤十分兴奋,因为这样就可以见到毛主席了。但是当她真的来到这里才发现,毛主席的专列上制度严格,每个服务员都各司其职,如果不是在上下车的车厢,根本没机会见到毛主席。

但张玉凤并没有多想,一直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张玉凤正好被调在靠近车门的车厢,列车停稳后,张玉凤看到毛主席和几个干部在外面坐着休息,一边抽烟一边谈话,张玉凤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就一直盯着毛主席看。

毛主席或许也注意到了,上车后就问她:“你叫什么呀?家里哪里的?”张玉凤回答说:“我叫张玉凤,是牡丹江的。”

毛主席虽然和张玉凤没有说几句话,但是对这个机灵的小姑娘印象深刻。

1970年,中央办公厅考虑到毛主席的身体,决定选一个秘书负责毛主席的生活,由于专列上的服务员对毛主席的生活习惯比较了解,便决定从专列上选。

最后选择了张玉凤,就这样,张玉凤有幸来到北京工作,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人的命运或许不能由自己掌握,但张玉凤无疑是幸运的,这个来自边陲小城的女孩,做梦都想不到,自己可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张玉凤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小女孩,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期间,她举止文雅,轻声细语,不管是对谁都待人诚恳,而且读过书,写得一手好字,毛主席对她的工作十分满意。

张玉凤的丈夫也在铁道部工作,两人在一个部门工作时因缘分结识。

刘爱民一米八的大个子,是个标准的男子汉,家庭十分幸福,虽然张玉凤一直在北京工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照顾孩子。

1974年10月,毛主席在长沙休养,张玉凤在整理文件时,突然看到了一个关于她自己的任命通知,原来是中办让张玉凤担任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图 | 毛主席和专列工作人员合影

从生活秘书到机要秘书,张玉凤不敢当,毕竟文件都涉及到机密,她自己也没有经验。

随后,她主动找到毛主席说:“主席,这个工作我干不好,你还是找个可以干好的人吧。”

毛主席当时身体已经不好,他说:“怎么干不好呢,徐秘书生病这段时间,不都是你在代替吗?”

随后,毛主席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做我的秘书也不难,就是收收发发文件,难的是遵守纪律,有些文件是机密文件,汪东兴他们不能看,包括我的家人,李敏李讷都不能看。”

张玉凤记得,毛主席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十分吃力了,他那浓重的口音,张玉凤慢慢也听懂了。

后来中办的工作人员告诉她,毛主席的身体不好,而且患上了眼疾,让张玉凤担任机要秘书是方便给毛主席读文件等。

张玉凤得知后明白了这件事的重要性,在两年的时间内,张玉凤兢兢业业,干得相当出色。

图丨张玉凤、毛主席、吴旭君、周福明

短暂陪伴,永远怀念

在张玉凤担任机要秘书期间,有外宾来访,大多时候都是张玉凤作陪,因为有时候毛主席说话翻译员听不清楚,张玉凤需要帮忙重新叙述一下。

让张玉凤记忆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毛主席做手术,还有一次春节。

1975年夏,毛主席因为白内障,要做手术。那天毛主席睡了一个好觉,醒来后医生笑着说:“主席,我们做件大事吧。”

毛主席说:“什么大事呀?”医生笑着说:“不是要做手术吗?您难道忘了?”

毛主席这才想起来,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随后医生为毛主席量了血压,测了脉搏,就开始做手术了。

据张玉凤回忆,手术由唐由之大夫主刀,同仁医院的一些医生参加。

毛主席戎马一生,很少在身上做手术,甚至这是第一次,或许因为心里有点不安,毛主席吩咐张玉凤,放一段戏曲,边听边做。

最后张玉凤放了昆剧演员演唱的《满江红》录音,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走上手术台的。

这是多么伟大的领袖。

对于张玉凤而言,还有一件事印象深刻,那就是毛主席的最后一次春节。

1976年的春节,毛主席是在自己的书房度过的,当时毛主席身边没自己的家人,只有几个工作人员陪伴着他。

除夕夜,或许是听到了不远处的鞭炮声,毛主席提醒工作人员:“可以放点鞭炮。”听到噼里啪啦的炮声,张玉凤看到毛主席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张玉凤回忆,到了1976年6月,毛主席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甚至有一次心肌梗塞,差点发生危险,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从“鬼门关”闯了一次,毛主席让张玉凤把《枯树赋》拿来给他看,张玉凤还没有读,毛主席就说:“你对照着,看看我能不能背下来。”

毛主席就那样一字一字地背诵下来了,张玉凤说:“可见他老人家的头脑很清晰,也可以看出他老人家是多么的博览群书。”

张玉凤始终忘不掉,毛主席多次和她说:“等我死了,多去坟上看看我。”张玉凤说:“多年来,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愿望。”

按照毛主席生前的遗愿,他是希望遗体被火化的,但华国锋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永远保存下来,让后人世世代代可以瞻仰。

这个决定虽然违背了他老人家的愿望,但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难忘一天,终身铭记

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

中南海毛主席卧室里荧屏上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一个护士含着泪水从卧室走出来,对外面等候的人轻声说:主席去世了。

她的话那么轻,几乎看不到她嘴的动作。

汪东兴和张耀祠等人,吩咐秘书张玉凤和孟锦云,把毛主席的遗物整理一下,随后他们便退出去开会去了。

张玉凤和孟锦云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不敢相信,眼泪簌簌地流。

根据孟锦云回忆,她拿起来床头的毛主席临终前刚刚看过的文件,轻轻放在文件袋里,张玉凤拿起毛主席刚刚读过的书,轻轻地合上了。

随后,孟锦云把床头的衣服整理了一下,叠的整整齐齐,张玉凤从毛主席的床头摸出来了一本厚厚的《鲁迅全集》,这是毛主席生前最爱的书之一。

她随便翻了记下,发现里面夹着一封信,是一封没有装信封的信,是李敏写给父亲毛泽东的。

爸爸,您好:

近来,您的身体如何?女儿十分想念,您让我读这本《鲁迅全集》,我已经读完了,什么时候,我也和你谈谈我看这些杂文的想法。您在书里画了不少符号,写了不少批注,我都看了,就是有的地方还是不太懂,抽空我找您问问。

祝您愉快。

您的女儿李敏。

1975年4月15日

张玉凤看到这封信心里默默地绞痛,她知道由于一些原因,李敏来中南海看望父亲一面很难,面对这安静的空气,张玉凤难以承受这突如其来的痛楚。

几个小时前,卧室里还是人影晃动,医疗器械的声音,还有人们的说话声,咳嗽声。可是现在居然如此安静。

张玉凤知道,她敬爱的毛主席永远地走了,她也知道,她该离开这个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地方了。

她在中南海最后见到的,是当天的一些真实情况。

毛主席逝世后,他的女儿李敏赶来。李敏扑在父亲身边,嚎啕大哭。

9月11日晚上,中南海开来了一辆大型的灵车,黑色的花点缀在前面,很多卫士慢慢把毛主席的遗体抬起来,放在平板小车内,然后送上巨大的灵车。

那就是在那一晚,毛主席永远离开了他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南海。张玉凤说:主席深居简出,特别是在晚年,他一直在这小小的卧室活动,读书,吃饭,闲庭信步,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灵车慢慢开到了人民大会堂,将要在这里举行追悼会。

秋风阵阵,没有哀乐,没有哭声,只有凝重。

张玉凤回忆说:“我和孟锦云坐在沙发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整理什么,我们知道,那张床永远不会有人在上面就寝了。”

她们的心中除了无限的悲伤,还是无限的悲伤。

图|另一位秘书小孟

从那以后,张玉凤和孟锦云就离开了中南海,多年来,她们的状况鲜为人知,张玉凤除了整理毛主席的书籍,大部分时间都在家过着安静的生活。

结语

此前报道,张玉凤离开中南海后,先是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过,后来她主动提出,要回到铁道部工作,后来她到铁道部成为了一名普通干部,到年龄后正常退休。

她有两个女儿,都培养的很好,大女儿在北京上完大学后去美国攻取了博士学位,小女儿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个知名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现在她的两个女儿也都有了小孩。

在晚年,每当她接受采访,都会说:“我永远怀念毛主席,有人和我合影,我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我知道,他们不是冲我来的,而是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

每当撰写怀念毛主席的文章,张玉凤也会坦诚地总结道,我所知道的毛主席的所有真相,都是我亲眼看到的,我很负责。

“他说过,让我每年到坟上看看她,我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愿望,每年我都会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看到现在很多后辈都怀念毛主席,我想他老人家一定会感到安慰的。”

如今的张玉凤,已经步入老年,但往日陪伴毛主席的分分秒秒,她都无法忘记。

对于她而言,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她不仅把他老人家的故事写出来,还要永远记在心里,他老人家的伟大精神,也会永远讲述给孩子们听。一代代传承下去,是每个人的责任。

2 阅读: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