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仰诸葛亮诗七首之二:蜀相

漫卷学诗文 2023-04-21 11:21:39

长使英雄泪满襟

1、原诗解读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①丞相祠堂:成都武侯祠。

锦官城:成都得名锦官城不是在三国时期,西汉时就有了。

李白《蜀道难》中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国从蚕丛氏开始,形成独特的农桑文明,蜀锦成为重要特产。蜀地丝绸业发达以后,丝织品以成都为起点,经云南进入中南半岛、印度,进一步流通到中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形成南方丝绸之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发现有蜀锦走非官方渠道流入国外。据《史记·西南夷列传》: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yuān)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大夏在今阿富汗北部,身毒为印度。张骞推测汉朝西南方有由蜀地通往印度转而至阿富汗的通道(即蜀身毒道),引起朝廷强烈重视。后来,就在成都设置蜀锦专管机构“锦官”。自此,成都也称锦官城。

三国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管理织锦的生产和调拨,诸葛亮恢复“锦官”官制。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写祠内景物,“自”“空”二字含情忧伤。

③三顾: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频烦:即“频繁”,多次。天下计:诸葛亮《隆中对》中表现出的天才预见。

两朝开济:指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④出师:出兵。捷:胜利。

2、两朝开济的困难

从207年冬出山到234年秋逝于军中,诸葛亮工作27年,其中刘备16年,刘禅11年。

开时困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对刘备的主要建议是三点,一是主要敌人曹操很强大,对付他得统战孙权;二是当时可占的地盘不多了,只有荆州、益州;三是做好自己,等待大变局。

两人一拍即合。

刘备生于161年,大诸葛亮20岁。出茅庐,是26岁的青年选择跟随46岁的中老年。

当时的刘备,没有地盘,在刘表的荆州寄人篱下;队伍很少,能打的只有关张赵;行程狼狈,从北方一路败到南方。

但是,出山后的鱼水君臣从此开挂:

208年,赤壁之战,次年刘备领荆州牧;214年,进围成都,刘备复领益州牧,219年,斩夏侯渊,刘备自称汉中王。

至此,诸葛亮工作12年,实现《隆中对》中制定的“跨有荆、益”战略目标。

济时难

222年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一年后,63岁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辞世。

局面难不难,历史很清楚:

官渡之战后,袁绍身死族灭;赤壁之战后,曹操放弃江南,天下三分。

这场战役之后呢?

时局是内忧外患、岌岌可危。

主少国疑:诸葛亮43岁,刘禅17岁。

精锐尽失:马良、程畿、冯习、张南、傅肜、王甫、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降吴,黄权降魏,宿将只剩赵云、魏延。从关羽走麦城到刘备夷陵后兵败三年时间,损失部队十多万。

当时,蜀地总人口才一百来万。

内乱四起:汉嘉太守黄元、越巂(xī)夷王高定、建宁豪强雍闿、牂牁(zāng kē)太守朱褒等叛乱。

东吴背刺:乐见蜀内乱四起,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

曹魏恐吓:华歆、王朗、陈群、许芝、诸葛璋等纷纷写信诸葛亮,劝其举国投降。

然而,实际结果却是:

三年后(225年),诸葛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利用当地蛮夷兵组建无当飞军。

六年后(227年),蜀汉国力已经可以支撑大规模的北伐,《前出师表》中有言:“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3、北伐没有失败,只是没有成功

诸葛亮的北伐,谈不上成功,但也不能简单地说失败了。

举两个例

一是1904年日俄战争。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清政府以日俄两国“均系友邦”宣布“局外中立”。战争中,俄日两国是有巨大的人员伤亡,但是,打烂的是中国东北。

二是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在军事上有很多考虑,比如说形成“中央突破,三军配合,两翼牵制”战略格局,掌握主动权。

其实也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就是仗如果总在解放区打,导致百姓流离、村庄破败、土地荒芜,军队的粮食供应、物资补充和新兵征募都面临重大困难,各根据地将难以为继。仗得出去打。

知乎上曾有人研究得出过一个结论:宋朝对外战争胜率远高于唐朝。

这个研究结论当然有问题。唐朝的对外战争基本上是想出去打人,宋朝的对外战争基本上是想把人打出去。

在自己国境内进行的对外战争,无论胜败,都会付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代价的。

诸葛亮北伐,仗在魏国境里打,战后的烂摊子得魏国收拾。

可能也有更好的方法,只是诸葛亮没有做出来。

一般人想不出来。

1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3-04-29 15:55

    你敬慕丞相,我们就是同道中人

    用户10xxx35 回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