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老兵回忆:死刑犯被执行前浑然不知,下车时全身软绵面无血色

峻辉聊过去 2024-09-15 15:19:11

在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制定了非常多的死刑执行方式,例如五马分尸、凌迟、斩首、绞杀、溺死等。

古代的死刑执行在结束了罪犯作为人的根本权利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了反人道的伤害,所以当时的犯人在面临死刑时十分恐惧。

如今的死刑执行在尊重罪犯的基础上进行,虽然死刑执行方式远不如古代残酷,但据武警回忆,罪犯依旧会被吓得面无血色、抖似筛糠。

死刑的繁杂程序

在18世纪,就有人相继对于死刑这一刑罚提出质疑。

他们质疑的点在于死刑是一种反人道主义的刑罚,这种刑罚的存在会滋生酷刑以及滥用极刑的现象。

且死刑执行后无法挽回,如果一旦误判,对于被执行人而言也没有再挽回的余地,即使进行金额赔偿,被执行人也无法享受,因为他已经丧失了生命。

刑罚执行不以伤害人为目的,它的存在是为了警示众人远离犯罪道路、对罪犯进行应有程度的惩处。

质疑死刑者认为,死刑无法达到劝人改恶从善的目的,没有侧面或者正面数据表明,死刑执行降低了犯罪率。

死刑执行相较于自由刑罚和罚金刑等一般刑罚而言,极其特殊性,它造成的社会舆论影响也比其余二者大的多。

假如死刑执行错误,那法律的威严将受到强烈质疑。

因为国际社会上一些刑法专家对于死刑存在的质疑和其他一些原因,许多国家废除了死刑,例如澳大利亚、奥地利、丹麦、加拿大、意大利等。

当然还有一些国家保留死刑,例如伊朗、沙特阿拉伯以及我国等。

关于死刑是否应该存在的问题,国际上争论不休,但对于应该限制死刑以及审慎执行死刑这一意见,各个国家都达成了一致。

我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因为这项刑罚的特殊性,所以在作出判罚时极为慎重,死刑的诉讼程序也比其他刑罚复杂。

罪犯被判处死刑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层层审判、复核后,死刑执行令才能签发。

在死刑签发令签发之前,死刑判决之后,罪犯仍然可以进行上诉,防止误判的情况的出现。

罚金刑和自由刑罚还能够用金钱对被执行人进行赔偿,而死刑被执行人一但失去生命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误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法律效果的影响太大,他们不仅需要承担双份诉讼费,还要对被执行人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金额赔偿。

而且一旦误判,对被执行人和被害人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关于死刑量刑、定罪一定需要慎重。

如果罪犯已经定罪、量刑结束,下一步就是签发死刑执行令。

死刑执行令是死刑是否能够执行的重要书面依据,假如死刑最终裁决已经下达,但死刑执行令并未签发,那相关负责部门依旧无法执行死刑。

一般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签发死刑执行令后,下级人民法院需要在七天内部完成执行。

这七天中,他们需要准备对执行死刑人员进行训练、寻找执行死刑的场地、确定死刑具体执行的时间、安排押送罪犯的武警、监督人员以及确立刑场的警戒工作。

虽然被执行死刑的罪犯罪大恶极,但执法机关依然要遵循人道主义、尊重罪犯,询问罪犯在死刑执行前是否有交给家属的遗言或者信件。

死刑执行前,还要验明罪犯的身份,核对他们的基本信息,防止出现意外。

罪犯的煎熬岁月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诉讼程序大概要走一年左右,还有的甚至更久。

在这一年时间内,有死刑犯对刑罚判决表示接受,而有的死刑犯则认为自己冤枉,反反复复上诉,希望能够改变判决结果。

对于这些罪犯,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管、教育,让他们认清自己的罪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监管人员的教育下,一些罪犯便开始忏悔,后悔当初的犯罪行为,对受害者及其受害者的家属感到抱歉、愧疚。

除此之外,还有人会在这一年内给自己的家属写遗书,回顾自己的犯罪事实以及被判决后的忏悔心里。

在最终裁决下达前后,罪犯的身体与心理变化格外明显。

一开始,他们可能还会抱有侥幸,幻想自己还会有希望。

然而等到了最终裁决后,他们开始变得崩溃,无法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一边忏悔,一边崩溃、一边接受这个事实,一边又高喊自己冤枉。

死刑执行的恐惧折磨着监狱中每一个即将被执行的罪犯,他们的脚上带着厚厚的镣铐,腿明显一副无力的样子,常常要用手提着镣铐才能进行活动。

他们靠在监狱的墙上,有的号啕大哭、有的低声啜泣、还有人仰头长叹。

在罪犯死亡倒计时开始后,监狱会给罪犯安排一些特别的饭,这些饭基本都是罪犯要求的,例如有的罪犯想吃面条、有的则想吃炒菜。

对于这种临终前不出格的要求,监狱一般情况下都会满足他们。

罪犯们吃饭时,一般很少会有人去打扰他们,跨过恐惧死亡的鸿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这这段最后的日子的,死亡的事实还要他们自己去接受。

当然也有接受不了的罪犯,到了上刑场执行的时候还高喊着冤枉。

死刑执行签发令下达后,下级人民法院在准备行刑的一周内都很忙碌,而罪犯也同样忙碌。

面对生命还有屈指可数几天的事实,罪犯们大都不愿意去睡觉,他们想着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还有一些要交代给家属的遗言或者是信件。

女刑犯大多还有进行洗澡、化妆等,这些生命尽头的忙碌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罪犯对于死亡的恐惧。

对生活没有产生绝望想法的人都不想失去生命,所以罪犯的恐惧也是人之常情。

很多罪犯一开始被抓时,三缄其口,对于警方的调查也十分不配合。而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却能敞开心扉,希望有人能够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对于已经接受了死亡的罪犯而言,执行死刑对他们就是一种解脱,在最后两天,罪犯的的情绪基本都能稳定下来。

有时候,关押在一起的罪犯还会相互聊天,开玩笑、道别等,此时,监狱室里的氛围便十分祥和。

执行武警的回忆

虽然当今的刑罚不像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那样残酷,但在罪犯被执行前,他们依旧能感受到深深地恐惧。

罪犯在进行作案时,往往穷凶极恶、视人命如草芥,而等到了他们面临死亡时,他们仿佛从滥杀的暴徒变成了懦弱的人。

在以统治者和贵族阶层利益为主导的封建帝制社会,死刑的执行地点都会放在热闹的菜市口,震慑周围观看的群众,让观看者受到威慑,不敢轻易犯罪。

但这样的刑场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那就是会有劫法场的事情发生。

如今,为了保证死刑的顺利执行,负责机关都会找好刑场,罪犯在执行时也并不知道自己将会在什么地方被执行。

死刑执行的方式颇多,但现在保留死刑的国家基本都采用枪决和注射这两种,最大限度上尊重人权。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从开始诉讼到真正走上刑场,他们的情绪会发生多种转变。

据负责死刑执行武警回忆,许多罪犯都是心理高度扭曲的人,这种人在面临死亡的恐惧时展现出的崩溃状态也很吓人。

有人在裁决宣判时就已经面如死灰、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负责执行的武警常常能在刑场看到罪犯被吓得大小便失禁的模样,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执行前一般都会将罪犯的裤脚扎起来。

看着刑场上宛如一滩烂泥般的罪犯,无法想象他曾经凶残的犯罪经过。

犯罪时对被害人麻木不仁、失去感知的罪犯,审判后却好像会恢复知觉,了解了被剥夺生命权的恐惧滋味。

死刑执行前,为了防止情绪出现崩溃的罪犯自残或者伤害他人,负责的警员会提前采取管理措施。

等坐上去往刑场的刑车时,罪犯基本都处于瘫成难泥的状态。到了下车的时候,还需要押送的武警架着走向刑场。

每一个罪犯在上刑场之前一般都由四个武警押解,刑场有一名执行武警、一名辅助武警负责死刑执行。

执行时,还会有监管人员在刑场监督。

执行完毕后,法医上前鉴定罪犯的生命是否结束。

然后罪犯的尸体被送往殡仪馆,罪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结语:

虽然死刑的留存问题直至今天依然在国际上争论不休,但对于一些暴力犯罪、无恶不作、令人咬牙切齿的罪犯而言,就是将其处以古刑罚中的极刑也不为过。

可能他们在最终面临死刑执行时才真正开始忏悔自己的罪过,感受到了当初他们伤害的被害人的痛苦。

参考资料:

《论犯罪与刑罚》

死刑犯的最后人生(人民网)

武警揭秘:死刑犯们的最后一夜

6 阅读:3047
评论列表
  • 2024-09-18 16:08

    这七天之中就,就是下灵件[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峻辉聊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