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强调,将“坚决稳住楼市”,并部署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推进城中村改造等四大举措。这一表态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注入强心剂,也为行业转型指明了方向。

倪虹指出,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实现正增长,2025年1-2月楼市继续保持“止跌回稳”的积极势头。这一成果得益于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组合拳”政策,包括降息、增贷、减税等措施,以及各地因城施策的精准调控。
关键数据:
2024年完成保交房年度目标,保障购房人权益;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
为巩固市场回暖成果,倪虹提出以下重点任务:
1. 巩固政策“组合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金融支持: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要求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确保项目建设和交付。保交房目标:2024年完成396万套保交房任务,2025年继续强化资金监管和工程质量,实现“交付一套、销号一套”。2. 推进城中村改造与危旧房改造规模扩大:在2024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2025年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优先推进货币化安置,赋予居民更多选择权。模式创新:因地制宜采取拆除重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同步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3. 收购存量商品房,盘活市场资源专项债支持:2025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安排4.4万亿元,重点用于收购存量商品房,优先转化为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等。地方自主权:支持地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上灵活决策,加速库存消化和民生保障。4.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打造“好房子”制度转型:改革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制度,推广现房销售试点,完善“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品质升级:修订住宅规范,将层高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米,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能的“好房子”。
倪虹的发言释放多重信号:
民生优先:通过保交房、旧改、保障房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强获得感;金融协同:白名单机制与专项债结合,缓解房企资金压力,降低系统性风险;行业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推动房企竞争聚焦科技、服务与创新。案例落地:
广州、重庆等地已启动存量房收购计划,用于保障性租赁住房;多地试点现房销售,探索“交房即交证”模式,提升市场透明度。
尽管政策效果显著,但楼市仍面临结构性矛盾:
资金平衡:存量房收购需兼顾成本与效益,避免财政压力;区域差异: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较大,需差异化施策。 倪虹强调,需“坚定信心、因城施策”,通过技术升级(如AI监测、数字化管理)和制度创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结语: 住建部的四大举措,既是稳楼市的“及时雨”,也是行业转型的“风向标”。从保交付到建好房,从消化库存到保障民生,中国房地产正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您如何看待当前楼市政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