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欢迎转发!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朋友都感觉到,在中美关系这个牵动全球神经的大舞台上,我们似乎不再是那个总是小心翼翼、步步退让的角色了。无论是面对一些不合理的指责,还是遭遇层层加码的限制,我们的回应非常直接有力,对“野蛮人”重拳出击,除了对等加关税之外,还直接掐断对美国的稀土供应、退还波音飞机、制裁某些不守规矩的美企等等,一轮精准的组合拳打得特朗普政府满脸桃花开。
有人可能会问,这算不算“硬碰硬”?我们为什么敢于展现出这样的姿态?难道不担心冲突升级吗?
这种变化,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我们自身实力的增长和对当前国际格局清醒的判断。说白了,就是我们手里有了更厚的“家底”和更强的“底气”。这底气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个关乎“能不能打”,一个关乎“有多能打”。
第一层底气:安全上的充足能力
国际关系归根结底是实力博弈。在面对极端施压时,确保自身安全、拥有可靠的自卫和威慑能力,是一切战略选择的基础。
我们今天所说的“安全”,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防卫,更包括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利益和国民安全的综合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关键安全领域的进步是巨大的。
比如,在军事现代化方面,我们不再是“小米加步枪”的年代。无论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战机(比如不断改进和批量生产的歼-20还有六代机的问世),还是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水面舰艇(比如055型万吨大驱,福建号航母),抑或是那些让潜在对手高度忌惮的非对称作战能力(例如在特定区域具备高精度、高超音速打击能力的武器系统),都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在核心区域的防御和反制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升,不是为了穷兵黩武,而是为了形成有效的战略平衡和威慑。它让任何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企图,都需要掂量掂量付出的代价。当你在安全上有了足够自保的能力,谈判桌上的腰杆自然就硬了,面对压力时的选择空间也就更大了。这就像你在外面闯荡,手里有把趁手的工具,心里就会踏实很多。
第二层底气:经济上的韧性与体量
经济实力是国家力量的基石,“有多能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上的支撑和在全球体系中的地位。
说到经济体量,大家最常看的是GDP。按美元计算的GDP,美国目前数字依然领先。但很多人都知道,名义GDP容易受到汇率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特别是像美国那样,医疗、教育、法律等服务业成本极高,这些高昂的服务费用也会推高GDP数字。同时,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名义数据的真实含金量。
所以,经济学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GDP。这个指标更能反映一个经济体真实的产出和居民的购买力。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体量早已经超过美国,而且领先优势还在扩大。这说明,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产出来的“硬通货”和老百姓能买到的“真东西”总量更大。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全球唯一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从最基础的螺丝钉到最复杂的航天器部件,我们都能生产。这种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赋予了我们在全球供应链中独特的地位和强大的韧性。即使面对外部“脱钩”或“去风险化”的压力,我们依靠强大的国内配套能力,也能保持经济的基本运转和供应链的安全。
再看看我们的国内市场。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具增长潜力的统一大市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国内消费市场的能量正在持续释放。这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和“稳定器”,能够有效缓冲外部需求波动带来的冲击,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这就像一个人,不仅能在外面赚钱,自己的“后院”也能种出足够养活一家人的粮食,甚至还能开个小卖部,风险抵御能力自然强很多。
不是“掀桌子”,而是“稳桌子”
所以,我们今天在对美关系中所展现出的相对更强的姿态,并非是要主动“掀桌子”,而是因为我们手里有了能够“稳住自己的桌子”的能力和底气。
面对一些国家试图在关键技术、贸易等领域与我们“脱钩”的努力,我们知道这既不符合经济规律,也难以完全实现,因为全球产业链是高度互嵌的,强行拆解代价巨大,对他们自己同样是伤害。我们应对的方式,是继续提升自身产业链韧性,壮大国内市场,并且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国等更广泛的贸易伙伴关系,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和安全的全球经济网络。
面对一些试图拉拢盟友“孤立”中国的企图,我们也看到,绝大多数国家都奉行务实的外交政策,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他们可以在安全上与美国合作,但在经济上,与中国的紧密联系是无法替代的。各国都有自己的“算盘”,不会轻易为了美国的地缘政治目标而牺牲自身的经济福祉。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国家依然在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再比如,针对一些具体的贸易或港口限制措施,凭借我们在全球航运和贸易体系中的体量,我们完全有能力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让对方的企图难以得逞。
结语
大国之间的博弈是长期而复杂的。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实力是最好的语言,底气是最强的后盾。
中国在安全和经济上不断增长的实力和韧性,是我们今天能够更加从容、更加坚定地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正当权利的根本原因。这是一种基于自身力量的自信,而不是盲目冲动。就像中国商务部曾经说过的那样:“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当我们拥有足够的实力时,才能真正赢得尊重,才能在风浪中稳稳地把控住自己的航向。喜欢本文的朋友还请多多分享转发,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订阅本号并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