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欢迎转发!
最近一段时间,军迷圈和航空爱好者的社交媒体上,都被一些关于“新飞机”试飞的讨论刷屏了。虽然歼-36依然笼罩着神秘面纱,但大家根据流出的一些模糊照片和视频片段,以及测试场地的活动迹象,都能感受到一股不同寻常的节奏——密集的飞行测试,仿佛在为某个重要节点做着准备。
2025年初,成飞的歼-36首次公开试飞,随后便以惊人的速度推进测试进程。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一些关于其空中机动能力的猜测和描述。有网友用“惊艳”、“不可思议”来形容他们在视频中捕捉到的瞬间。这些描述虽然零碎,但指向的似乎是同一个核心:这架“新飞机”在低速或中速下的飞行姿态和瞬时响应,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完全颠覆了传统重型战斗机给人的那种笨重感。
最近的空中机动飞行测试,更是将这款战机的潜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根据网友最新上传的视频,歼-36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近乎“不可思议”的转向动作——几乎是原地直角转弯,转向过程流畅得像丝绸滑动,转弯半径小到让人瞠目结舌。相比之下,歼-20作为中国现役的第五代隐身战机,已经在机动性上名列前茅,但歼-36的表现似乎更上一层楼。这种灵活性不仅让人感叹技术的进步,更让人对它在实战中的表现充满期待。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对其飞行控制系统和气动布局的高度认可。传统的战斗机进行大过载转弯时,需要较大的半径和持续的能量管理,而新的技术趋势追求的,正是在失速边缘甚至超越失速状态下的可控性,以及极低的瞬时转弯半径。
与现有主力战机(比如歼-20或歼-16)相比,新一代战机可能代表着一种能力侧重点的差异或技术代际的进步。歼-20作为重型隐身战斗机,其核心优势在于超音速巡航、隐身性能和态势感知能力,其机动性已经非常优异,但在某些极端低速高迎角机动方面,未来的平台通过应用更极致的技术,确实有可能实现新的突破。这更像是对未来空战,特别是复杂环境下近距离格斗需求的潜在回应。
当然,目前所有的讨论都建立在有限的信息和合理推测之上。但无论如何,这些引发热议的试飞迹象,以及背后可能蕴含的飞控、气动和动力技术进步,都强烈地释放出一个信号: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高速迭代,不断探索和突破飞行性能的极限。这种持续的创新和进步,才是最令人振奋的。我们期待着官方何时能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睹“新飞机”的真正风采!喜欢本文的朋友还请多多分享转发,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订阅本号并在下方留言讨论!
希望是真的,但事实很扎心,拍摄时快速转动镜头而已
中国战机最新命名标准:最重型战机前面数字用偶数,数字越大代级越大,如2✘、4✘、6✘、......。次重、中型战机前面数字用奇数,数字越大代级越大,如1✘、3✘、5✘、......。2✘、3✘为五代机,4✘、5✘为六代机,6✘、7✘为七代机,......如此类推。后面数字代表类型或升级次数,衍生版加字母,5是舰载机的惯用数字。如歼20代表第五代重型战斗机,歼20S代表它的衍生版双座版。歼35代表第五代中型舰载战斗机,歼35A代表它的衍生版空军版。所以成飞六代机:歼40代表第六代超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版、无人僚机指挥版、电子战版。沈飞六代机:歼50代表第六代重型空优战斗机版、多用途版、舰载机版。现在有编号的六代机都是电脑模拟视频或图片,36011编号是创作者自己编的,并不是真实视频或图片。[笑着哭][拍手][点赞]
总体来说,美国由于军费要大副缩减、技术难道、研发和生产成本过高等因素,不得不由原来的两套六代机方案,变为现在的一套方案。估计F-47基本上还停留在图纸和电脑上,充其量只做了些前期研发,研发成功并且服役至少要落后中国十年。而我国有两套六代机方案,成飞和沈飞的六代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用途,并且会衍生出多种版本,都会装备军队,机型多样完备,能针对不同作战任务和需求灵活配合运用,完美发挥整体最高战斗力![拍手][点赞]
沈飞六代机的腹部两条十字大凶沟!说明沈飞对隐身飞机的设计还没有学到精髓,估计他们看到苏57和F35的腹部凹凸不平,也想学,问题是学的是缺点,想要设计些与众不同的特色,六代机就有了现在看到的设计。然而那两条十字大凶沟严重妨碍了腹部的隐身性能,违反了隐身学,画虎不成反成猫!😂听君一席话 ,现在只是试验机改正还来得及,空军版的腹部全部抹平,越平越好!舰载机版的中部和前部抹平,只在中后部留一条小浅沟用于安置长尾勾。同时,要采用两元矢量方型喷口!这样,大副增加了雷达隐形性能,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红外线隐形,同时增加了机动性,一举三得![拍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