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丘县第一个中共县委的建立
作者:李传尧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章丘人民对日寇的侵略罪行义愤填膺,三支抗日武装在章丘大地揭竿而起,纷纷投入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县境内的地痞、土顽、豪绅也趁火打劫,打着抗日的旗号,到处招兵买马,网罗党羽,干着反共反人民的罪恶勾当。土顽翟毓蔚霸占着章丘县的北半部,以高松坡、程学通、王连仲为首的土顽霸占着章丘县的南半部。人民群众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抗日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党组织的领导,不少爱国志士、抗日积极分子,到莱芜县、长山县寻找党的领导,探索抗日救国救民的哲理。此时,中共章丘县委秘密诞生了,担负起领导章丘人民进行抗日活动的重任。

一九三八年九月,朱家峪村进步教师张游(原名张承立),抱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到了菜芜城,见到了已担任莱芜县委书记的刘莱夫同志。刘莱夫与张游促膝交谈,从济南乡师的同学关系谈到抗日救国的决心,当即发展张游为中共党员,并介绍张游到沂水岸堤抗日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学习。

张游存照
一九三九年二月,张游学习结业,受泰山特委的派遣,与孙志超同志组成“章(丘)历(城)工作团”,分别在章丘、历城县开展抗日工作。
张游返回章丘后,见土顽势力猖狂,就以卖笔做掩护,在朱家峪一带村庄,秘密宣传抗日,为我主力部队搜集敌人的情报。同年四五月份,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司令部,为开辟章丘抗日战场,扩大宣传,派特务大队长武中奇,率领部队到章莱边境活动。
一天夜间, 特务大队将垛庄附近几个村庄的国民党区长、镇长,集中到靠近章丘县的莱芜县安子湾、鹿野等村庄,举办训练班,对他们进行抗日教育,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垛庄一带的山区人民,听到八路军来此地活动的消息后,奔走相告,非常高兴。有的群众组织起来为部队送粮、送草,有的青年踊跃参军,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抗日活动。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民党军队不仅不积极抵抗日寇的侵略,而且到处扩充破坏抗日力量,委任章丘的土顽高松坡为山东保安第八团团长。高松坡指派所部程学通的九十三大队、刘培祥的九十一大队,经常活动在章丘南部山区一带,以种种借口限制我八路军在这一带的活动,破坏我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是年秋,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二营,由募集员张万里作向导,在章丘六区的郭家楼村,将敌程学通的五中队计八十余人全部消灭,给予了顽固派高松坡部以沉重的打击。

一九三九年九月,泰山特委为加强章丘抗日工作,派七十余人组成工作团,由四支队敌工科长徐仑带领,开赴章丘六区的北王庄、上下白秋、西周峪等村,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活动。同时,经泰山特委批准,建立章丘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书记张游,委员有徐仑、何雨田,不长时间徐、何调走。十月,特委又派亓仲文任工委书记,委员张游、刘延博、李芸斋。在县工委的领导下,工作团先后在南北垛庄、龙王岭、温桑、麦腰、桥子、张家庄等村,秘密发展党员。多次举办抗日积极分子培训班,大大提高了抗日骨干的政治觉悟。县工委领导和工作团的干部,还在六区上下井子村,召开了二十几个村的村长会,成立了章丘县第一个抗日民主乡政府。后又在垛庄附近建立了垛庄乡、射垛乡抗日民主政府。同年十月,县工委又在常三行村,成立了章丘县第一个抗日民主区政府章丘县六区抗日联合办事处。随着抗日基层政权的建立,章丘南部的抗日武装也得到了发展。在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的帮助下,以莱芜县雪野区中队为主,有章丘部分抗日青年参加,组建了“章(丘)莱(芜)县大队”,共四个连,魏春舫任大队长,张健飞任教导员。章莱县大队组建后,与主力部队密切配合,在章莱边境地带,不时地袭击鬼子汉奸,摧垮伪政权,为开辟章丘南部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一定贡献。有的村建起自卫队、儿童团,儿童团员在村头轮流站岗放哨,盘查行人。

泰山特委见章丘组建县委的条件已趋成熟,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批准建立中共章丘县委,县委有五人组成:亓仲文任书记,吴建章(原名吴卓先)、张游、刘延博、张健飞四人为县委委员。是月,章丘县委成员四人(张健飞未到),在菜芜县境靠近章丘的南王庄,召开会议,秘密宣布县委建立。县委对外名称是:八路军驻章历办事处,县委书记对外称呼主任。同时建立章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吴建章。随即,研究了章丘抗日斗争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县委成员进行了分工。吴建章为县委政府工作部长,张游为县委组织部长兼民运部长,刘延博为县委宣传部长,张健飞为县委军事部长。亓仲文、吴建章、刘延博带工作团部分干部,到垛庄一带,张游带部分干部在北王庄、胡山一带村庄,分头进行抗日工作。张健飞主要负责章莱县大队,掩护县委开展抗日活动。
是年底,县委成员分别在垛庄(九区)、胡山(六区)一带村庄,带领县委的干部,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群众投身于抗日活动。在原县工委领导发动的基础上,章丘县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很快建立了九、十区两个抗日区政府,还在个别乡抗日民主政府秘密建立了党支部,党的力量不断加强,区、乡、村抗日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章丘县委的建立,逐步引导章丘人民的抗日活动步步深入,为后来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寇投降。泰山地委为开辟新解放区,决定将章丘县划为章丘和章历县。将章丘县域的北部划为章历县,宣布建立中共章历县委、县政府。章丘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已移居埠村,县区武装配合主力部队横扫残敌。在全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诉苦、减租减息”运动,由点到面。斗争恶霸地主,动员伪工人员到政府登记,深入发动群众。在新解放的村庄,建立村政权、农会、妇救会,民兵组织,举办贫雇农积极分子学习班,大量发展党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

一九四六年夏,国民党反动军队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先后占领龙山、枣园、明水、埠村、文祖、阎家峪等四百四十三个新解放的村庄。敌军所到之处,杀害我党员和村干部,还乡团也伺机向贫农积极分子反攻倒算。章丘县委坚决执行了上级对敌人要“针锋相对”的指示。一方面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一方面组织精干的武工队,深入敌占区,打击镇压顽化分子,破坏铁路,炸毁铁路大桥。以县公安局长尚克东、黉山区委书记刘仁轩带领的武工队,在黉山区打垮了敌两个乡队,摧毁了六个顽乡政权,大大鼓舞了群众。 一九四六年冬,遵照中央“五四土改指示”,先在老区进行土改试点,然后于一九四七年春,开展了大规模的土改运动。国民党反动军队不甘心失败,又向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到八月章丘的大部分重要村镇又被敌占领。县委提出“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就地坚持斗争”的口号,并把机关老弱病残干部安排转移。县区武装不失时机地到处袭扰敌人,有力地惩罚了还乡团、顽敌的反动罪行,为群众撑了腰,并动员群众随主力部队支前。解放军在各个战场节节获胜,章丘于一九四八年六月获得了彻底解放。济南战役中,章丘县军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力以赴,妇女碾米、做饭、做军鞋,男人运粮草、挖工事、抬运伤员。马不停蹄,车不停转,男女老少齐参战。后在支援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章丘县支前民工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县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出现了母送子、妻送夫的动人场面。一九四九年,全县掀起了恢复生产的高潮,全力支援全国解放。党的队伍经过艰苦斗争的磨炼,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章丘党员发展到一千八百二十六名。

章丘县的党组织,在民主革命时期所走过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许多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带领人民,沿着党的正确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道上继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