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厕都说「上」而非「下厕所」,其实与古人的生活有关。(示意图/达志影像)
人生大事里,吃喝拉撒的重要性恐怕没有谁敢怀疑。 要完成新陈代谢,实现五谷轮回,从古到今的人们都离不开厨房和厕所,它们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联络感情、感受温暖、思考人生、读书看手机⋯⋯
「上厕所」、「下厨房」这两个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前者在学生时代是友谊的见证(并不),后者已经有同名APP、网站,还有一句文艺的广告标语:「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和爱」。 相信已经有爱思考的朋友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说『下厕所』、『上厨房』? 好像也有道理啊! 在厕所里需要蹲下,在厨房也是要站在流理台前的嘛!」
2008 © mana_wu , 灶 @ Flickr, CC BY-SA 2.0.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不只一位思考过这个重要的问题了。 通过搜索发现,已经有人严肃认真地提出:说「上厕所」、「下厨房」是有讲究的!这要从中国古代的五行观来解释。
古人提出的五行学说,是将万事万物根据这五个性质划分:「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土曰稼穑。润下作咸, 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出自《尚书. 洪范》)。
方位也与五行相对应,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 五行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即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五行论者的观点是这样的:厕所是什么属性的呢?我们都知道,在没有抽水马桶的时代,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肥料,都说「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厕所属水,肥料又有利于种植属木的庄稼,符合「水生木」的相生关系,东属木,因此综合看来,厕所是建造在宅院中的东北方向的,要不为什么古人管上厕所叫「登东」呢?
厨房因为要生火做饭,而火又是由木材燃起的,属火属木,所以建造在东南方向。而中国的地形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北方不仅地势更高,在传统文化里还有尊贵之意,帝王的座位都是面南背北,所以去南方习惯说「南下」,去北方习惯说「北上」,又比如「乾隆皇帝下江南」这样的说法。这样,结合厕所、厨房的方位,就成了上厕所、下厨房了。
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不妨用事实说话。 过于久远的民居构造暂时不可考,但近代的建筑资料还是可以查阅到的。
以北京传统四合院为例,厕所通常处于院落的西南角,并不像很多人推测的那样处于东北。
那其他地方的民居情况呢? 经查阅研究论文等文献发现,晋中地区的传统民居里,位于宅院南部的倒座通常用于储藏、厕所等功能,东向或西向、靠近门口的厢房会用作厨房使用,但并未严格规定东或西方位。(出自闫冬佳《晋中传统民居在现代生活模式下的更新探索》)
可见,为了符合「北上厕所」的含义而把厕所设置在北方的说法,在现实里很难找到理论依据。为什么北京和晋中的四合院会出现这样的安排? 因为这两种民居都是根据后天八卦「坎宅巽门」的形式设计的,大门开在院子的东南角,厕所设置在院子的西南方,离北边的正房有一定距离,即使有特殊的气味飘出,也不至于干扰到房主的生活; 但离大门又不太远,便于清理厕所的粪夫出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北方地区多北风,这些地区的厕所如果还建在住家院子北边,要是刮起风来,那还真是无法忽视臭气的存在了。而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往往不设厕所,用马桶来盛装粪便,更无所谓放在哪个方向了。
那到底为什么要说上厕所呢? 这恐怕要从最早的厕所形制开始说明。 《释名. 释宫室》中写道:「厕或曰溷,浊也。 或曰圊,至秽之处。」 溷就是猪圈的意思,说明当时的厕所和猪圈是结合在一起的。在一些出土陶制明器里,仍然可以看到厕所兼猪圈的模型,有的还特别塑出几只小猪,和蹲位相映成趣。
这种布置有助于积肥和喂猪,相对于下层的猪,厕的位置在上层,所以「登东」、「上厕所」都有从低处往高处之义,也和厕所的原始含义相符。时至今日,在一些农村仍有这种形制的厕所留存,有的下面接的不是猪圈,而是鱼塘。
至于“下厨房”又是什么原因呢? 厨房的位置一般处于南侧吗? 实际上,北京四合院里的厨房通常设在东厢房背后或东厢房南侧,这仍然是受后天八卦的影响,认为该方位是吉位。
而南方民居并没有固定厨房的位置,比如在江南水乡民居里,厨房主要位于最靠近用于交通的河道一侧的建筑底层,便于运送食材和取水,厨房的方位由河流的位置决定。福建土楼的厨房也是设在最外围的底层,有的土楼甚至外围一圈都是厨房(出自王其钧《中国传统厨房研究》)。
从这些传统建筑的结构可以看到,为了有助于倾倒厨余垃圾和运送食材,厨房的位置通常低于主房,所以产生了「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唐诗,也因此有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俗语,渐渐地,就变成「下厨房」了。
比起高深莫测的五行学说,厨房和厕所的方位更多是基于人们的需要而决定的,这也是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