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长城汽车魏建军在纪录片中的一句“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不仅塑造了年度经典汽车营销案例,也引发了业界对汽车行业未来的深思。三年过去,长城汽车虽面临挑战,却远未至绝境。同样,市场份额下滑至1%的韩系、法系车,仍在中国市场奋力维持。
然而,汽车展会的境遇却大不相同。以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车展为首的中国汽车展会,虽同为行业盛会,实则暗藏差距。成都车展,作为其中的薄弱环节,似乎预示着车展的衰落。
车企对车展的态度转变显著。吉利、长安主品牌在即将到来的成都车展上选择仅参展不举办发布会,而比亚迪、奇瑞、长城则继续扩大发布会规模。合资品牌普遍选择“后撤”,唯独宝马表现突出。
车展的困境,并非流量不足,而是“流量过载”。新势力车企及品牌吸引了大部分关注,导致传统车企在车展上的努力被边缘化。一位合资公司负责人透露,参加大型车展的成本高达数千万,而回报却难以保证。
成都车展呈现出明显的“实用性”倾向。车企更注重售车这一最终目标,有限的预算被用在刀刃上。在车市内卷的大环境下,节约成本成为车企的必然选择。
成都车展的“遇冷”并非偶然,而是行业现状的反映。如果现状不改善,北京、上海车展也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车展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全球扩张的关键舞台。我们期待车展能回归本真,以技术和产品引领行业向上发展。
牌子太多,车企太多。只有死掉一大半,那些在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王者,才是我考虑的
经济不景气啥展也白搭。
没一个像样的本地汽车品牌的成都,车展自然没厂家重视
达人 一年多少次车展哪还有多少人关注,几个重要品牌也没换代亮相
买车不但贬值快,看看现在的交通事故。每天报道多少多少。再看看到处画个圈圈收费的。进村收费的。所以出门选高铁,地铁准没错。买个鸟车
主要是国内需求几乎饱满过剩
浮华不再,难以为继
说明电子产品还是不受人待见
感觉车市乌烟瘴气的,脑子不够用无法分辨谁在说实话干实事,先闭为敬[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