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解决中国军队,中印尺冬作战,印中将7800字捷报,发往新德里

冰心在玉壶 2025-03-23 03:17:39

瓦弄之战是印度对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称呼,在这场战争中,印度率先向中国边境入侵,最终却落得个全败的下场。

负责指挥这次作战的是印度中将考尔,他的观点是中国决不可能对印度大规模出兵,而印度在小规模作战上必胜无疑。

因此,考尔甚至说出了十天解决中国军队的话,在第一天占领尺冬后就向新德里发出了七千八百字的捷报。

狂妄自大的考尔

考尔这个中将可以说是典型的因宠受用的代表,他本人则是没有一丁点的军事才能。

如果要说在考尔的升职道路上谁对他的帮助最大,那无疑就是时任总理的尼赫鲁。

考尔在很早之前就与尼赫鲁建立了友谊,而考尔与尼赫鲁又都带有民族主义色彩,这一点让尼赫鲁很喜欢考尔。

而考尔的口才也绝非庸辈——从他一次小小的胜利就可以写七千八百字就能看出来,而这也是他备受尼赫鲁宠信的原因。

再加上尼赫鲁与考尔都是印度的高种姓,尼赫鲁的妻子也是考尔家族的,亲上加亲,尼赫鲁与考尔的关系就日益深厚。

因此,考尔的军职上升极快,尽管从来没有打过仗,但考尔却凭借着尼赫鲁的信任不断高升。

在考尔终于要作战的时候,兴许是看出了考尔军事天赋差,当时考尔的上司并没有让考尔指挥军队,而是让他指挥了民兵。

考尔因此与上司闹掰,尼赫鲁便转手把考尔调回了陆军之中,并多次为考尔提供外交机会。

考尔凭借这些外交活动为他带来的良好履历不断晋升,很快就成为了少将,并开始想要往中将的位置上爬。

军队中还是有识货的人的,将军看得出考尔没有真才实学,不愿意将考尔提升到中将的位置,就把目光看向了另外两个少将。

但很可惜,一位少将缺少指挥步兵的任职经历,不符合晋升中将的资格,而考尔则在尼赫鲁的安排下担任过这一职位。

另一位少将则是考尔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就在这时,另一边的某个职位空缺出来,这个少将则被晋升到了那个职位上去。

这下没人能够替代考尔晋升中将了,将军十分生气,也不愿意提升靠耳朵军职,就干脆辞职了。

而代替他作为将军的同僚可没他这眼力见,加上考尔跟尼赫鲁有关系,干脆就爽快地把考尔升为中将了。

考尔中将志得意满,在军队中也因为与总理关系好而十分有名,这下子,考尔的目标只剩下真正地参与一场战争了。

而考尔的战争目标定到了中国身上,考尔浅显地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战争,而印军小规模作战的能力极强,所以印军对中国的战斗可以说是必胜的。

而恰好,尼赫鲁这时在多次与中国进行关于边境问题的谈判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后,动了对中国进军的念头。

而考尔则抓住了这机会,主动请求去前线指挥印度军队,并扬言要在十天之内击败中国军队。于是踌躇满志的考尔就被任命为军长,前往前线负责对中国的不义入侵。

考尔在出发前就要求各个军队在冰天雪地中急行军,在一天之内赶到他所要求的战斗地点。

而被他强行越级命令的军队中,就有当时印度军队的第七旅旅长达尔维。达尔维是个军事人才,但却被考尔强命带领军队急行军。

达尔维无奈,为了完成考尔的命令,不得不让军队扔下重型装备全速前进,在几乎全员冻伤的情况下抵达了作战地点。

得知军队完美执行了自己命令的考尔十分兴奋,对达尔维要求道:“八号的时候,你们要把雍错攻下来!”

达尔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传讯员手里抢过军令看了两遍,达尔维终于暴跳如雷。

“告诉考尔,这意味着我们的军队要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爬上五千米海拔的高山!还是一天!我决不可能执行他的要求!”

而考尔的态度也很坚决:“如果你的部下足够勇敢,那么他们根本不需要其他人的掩护就能完成任务!”

军令中考尔的语气极尽严肃,带有一股不容反抗的意味,达尔维这下也知道军中盛传的考尔的性格了。

无奈之下,达尔维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图:“告诉中将,在进攻雍错之前,我要先进攻尺冬作为掩护。”

这次考尔答应了达尔维的请求,甚至“大发慈悲”地把进攻雍错的时间改为达尔维建议的十号。

大败撤职

在上司的严令之下,达尔维虽然知道不太可能顺利进攻,但还是在这天率领三个营对尺冬哨所一个排的中国军队进行攻击。

不出所料地,中国军队的抵抗十分强烈,达尔维所率领的军队几乎付出了和中国军队相同的伤亡。

要知道,中国军队仅仅只有一个排,却在印度军队人数倍于己方的情况下几乎做到了“一换一”。

达尔维艰难攻下尺冬后,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向考尔发去战报:“...攻下了尺冬....伤亡众多...请求停止进攻计划...”

考尔收到消息后十分兴奋,为了凸显自己的指挥能力和“辉煌”的战果,考尔用了整整七千八百个字向上报告。

这一天,印度军队的通信频道被考尔的战报占用,很多前线情报根本发不出去。

而达尔维的预感也成真了,在攻下尺冬没多久之后,中国军队的反击就到来了,而这次反击也是中国反击自卫战的开始。

达尔维在尺冬的部队很快就被击退,达尔维无奈将军中情报尽数销毁,带领部下躲进深山老林中,并向着后方撤退。

而考尔则在这边失利后,另一方战场上依然我行我素,刚愎自用。很快将手下的剩下几个旅也“霍霍”个精光。

而这场战争最终也以中方军队徐徐撤出印度边境而告终,考尔则因为这次失败被判处永久退役并接受调查。

达尔维的俘虏之旅

达尔维这边在中国的反击战中也没好到哪里去,尽管自己有一定的作战头脑,但连续饿了几十个小时的他在一次觅食的过程中也被中国军队发现并俘虏。

在达尔维的叙述中,中国军队也明白了印度军队比想象中还要脆弱的原因,审讯结束,达尔维受到了良好的对待。

后来,出于尊重达尔维及其部下的意愿,中国军方以旅行团的名义为达尔维安排了参观多个城市的旅行。

达尔维最终被中方释放回国,与考尔被调查判罪的结果不同,印度军方不仅没有处罚他,还让达尔维做了参谋长。

不久之后,达尔维又因为自己的能力,成功晋升了少将,并在军事学院开课教授作战思路。

说来也巧,考尔与达尔维晚年的时候,各根据自己的回忆来描述了那次让两人命运发生转折的战役。

达尔维的书名叫做《喜马拉雅失策》,而考尔为自己当时的行为解释的书名则为《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书名就能看出两人的性格与品质了,也无外乎达尔维打了败仗依然升职,而考尔却永远因七千八百字的捷报而被世人耻笑。

信息来源: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百度百科

约翰·达尔维——百度百科

布里吉·莫汉·考尔——百度百科

2 阅读:650
评论列表

冰心在玉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