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中进士,45岁升巡抚,乾隆一朝此人堪称汉人督抚的天花板

春引百花竟放 2025-02-22 15:51:50

陈宏谋,这位于清朝历史上声名卓著的人物,其仕途历程堪称传奇。在长达18年的入仕生涯中,他辗转于十二行省任职,凭借卓越的才具与不懈的努力,逐步擢升。从地方官职起步,历任陕甘、两江、两广及湖广等地总督要职,最终荣登东阁大学士之位。在乾隆一朝,他以汉人身份位至督抚之巅峰,且成为清代广西省唯一获此殊荣者,于朝堂之上树立起独特的标杆。

【仕途之顺汉人督抚中无出其右】

陈宏谋,籍贯广西临桂。其于康熙三十五年降生于家境清寒之户。自少年伊始,陈宏谋便勤勉自励,矢志不渝地踏上以科举晋身仕途之途。

清雍正元年,时年二十七岁的陈宏谋在科举之途过关斩将,荣登进士之列。继而于朝考之中,凭借优异表现,以二等成绩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此成就,于彼时读书人而言,堪称达成了久怀于心的至高目标。

历经三载研习,陈宏谋获授翰林院检讨之职,自此踏上仕途。至雍正四年,陈宏谋获任吏部郎中,于同榜进士之中,其升迁速率堪称最快。

雍正七年,陈宏谋获朝廷拔擢,任职都察院浙江道御史。其秉持直言敢谏之风范,深得雍正帝嘉许。时隔两载,陈宏谋又膺选扬州知府,自此踏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封疆大吏履职征程。

凭借翰林出身这一颇具分量的资历,加之深受雍正帝的青睐赏识,陈宏谋的仕途可谓顺遂畅达,晋升速度迅猛。在尚未任满知府任期之时,旋即获擢升,出任江南盐驿道一职。

雍正十一年,陈宏谋未循常规经按察使一职过渡,径直擢升为云南布政使。自其进士登第起,不过11载光阴,且实际入仕仅8年,便已取得常人终其一生亦难以企及之成就。

依既定发展态势推测,若无意外状况,三年之后陈宏谋理应能够获任巡抚之职。但事与愿违,乾隆二年,彼时陈宏谋正处于丁忧守制期间,却向乾隆帝呈上一份密折,就广西政务事宜建言献策。

陈宏谋的这一举措,明显违背了官场既定规则与惯例。对此,乾隆帝作出批示,称此事务并非其任期内应负责处理的范畴,此举实在是过于鲁莽轻率。基于此,乾隆帝决定对陈宏谋施以降二级调用的惩处措施。

乾隆三年,陈宏谋守孝期满,旋即出任直隶天津道一职。任职期间,虽曾遭受处分,然其办事效能与才具禀赋,仍获乾隆帝认可。时隔两载,陈宏谋获擢升,出任江苏按察使。至翌年,再度晋升,就任江宁布政使。

陈宏谋甫抵江宁履职,旋即接获上谕,获授江西巡抚之职。如此擢升之速,于彼时官场而言,非但汉族官员鲜能企及,即便满洲旗人亦多抱歆羡之意。

自乾隆六年起的十五载光阴里,陈宏谋宦海辗转,于多地肩负巡抚重任。其任职履历丰富,曾两度主政江西巡抚之职,亦两度掌理陕西巡抚事务,湖北巡抚之位亦先后履职两次。此外,还历任福建巡抚、河南巡抚以及江苏巡抚之要职。

在雍正至乾隆时期的官僚体系中,省级督抚职位,约有七八成由旗人担任。彼时,汉人于地方任职,若能升至布政使与按察使这一级别,在当时众人的认知里,已然达到相当高的官阶地位。

陈宏谋并无家世背景作为倚仗,凭借其卓越的个人才具,于雍正、乾隆两朝获帝王赏识。在短短十余年间,他于数省间频繁调任,屡屡执掌封疆大吏之职。如此仕途顺遂,引得同僚们钦羡不已,纷纷以“殊恩”称之。

【以总督晋大学士位极人臣】

乾隆二十一年,陈宏谋由江苏巡抚擢升至两广总督之职。在清代,官员任职严格恪守回避制度。陈宏谋籍贯为广西,依制不应出任两广总督。当他获此任命后,旋即向乾隆帝上奏疏,表明此任命与既定规制相悖,恳请圣上另行委任他省之职。

乾隆帝做出重要谕示,明确表明在其考量中,诸多官员皆难以堪当此任,唯独对陈宏谋及相关人物予以充分信任,故而坚定地饬令陈宏谋就任两广总督之职。

历史经验表明,任用籍贯与任职地相同的官员存在一定弊端。以陈宏谋为例,其履新之后,由于受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羁绊,致使无法全身心投入政务处理之中。

数月之后,乾隆帝降旨,令陈宏谋以总督衔继续执掌江苏巡抚之职,并额外加恩,赐予其太子少傅之衔。在清朝统治时期,于整个官僚体系中,以总督衔兼任江苏巡抚这一职务者,仅陈宏谋一人而已。

在其仕宦生涯中,陈宏谋于巡抚任上任期便非长久。此后七载,他辗转担任湖广、两江、陕甘等地总督之职。尽管履职之地屡有变更,然陈宏谋始终秉持恤民之念,其仁心善举,深得百姓敬慕与爱戴。

乾隆帝对陈宏谋有如是评鉴:陈宏谋于地方任职长达三十余载,辗转历经十二个行省,先后担任二十一个职位。在其履职之地,无论任期长短,皆潜心致力于洞察社会风气之优劣,以及利弊之兴革事宜。他细致梳理,分条详加考察,而后按序逐步施行。

每至履职之地,他皆会将辖内村庄、河流等详细绘制成图,并悬于壁上,以便在进行规划布局、建设实施以及巡查监督等工作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而当他离任之际,定会将任职期间所开展之事务,以正式公文形式呈报朝廷,并郑重恳请继任者延续推进,确保各项事务得以妥善完成。

陈宏谋于考察下属官吏之操守时,秉持严谨且高标准之态度。在此过程中,他并未广撒网式地全面问责,而是精挑细选,仅针对那些劣迹显著且具有典型性的少数官吏实施弹劾举措。此做法旨在以部分典型案例为契机,达成以儆效尤之目的,进而对整个官吏群体形成有效威慑与规范引导。

陈宏谋兼具官员与学者的双重身份,他善于将学识转化为官政智慧。秉持“学以不欺为本”的理念,与人论及政务时,常以学问为引,称“仕即学也,尽吾焉而已”。基于此,其施政举措皆切中要害,使得民众咸获安宁。

乾隆二十有八年,陈宏谋获迁兵部尚书之职,且加太子太保衔,入京之后,其职改任吏部尚书。翌年,即乾隆二十九年,陈宏谋进阶为协办大学士,同时获赐紫禁城骑马之殊遇。

乾隆三十二年,其获任东阁大学士,同时兼任工部尚书之职。至乾隆三十四年,因其身体抱恙,呈请辞官,然未获允准。迨至乾隆三十六年春,鉴于病情加剧,再度奏请辞官休养。此次,终获乾隆帝恩准,不仅加封其为太子太傅,俸禄依旧照发,且赐予御用服冠。与此同时,特命其孙陈兰森随侍,经由运河水路归乡。此外,规定所经之处,二十里以内的地方官员,皆需亲往迎送、护行。

恰值乾隆年间某岁,乾隆帝启东巡之行。彼时,于天津行宫(武清宝稼宫)处,乾隆帝与陈宏谋君臣得以再度会晤,乾隆帝复赐诗作。同年六月,陈宏谋行至兖州韩庄,身体抱恙之状加剧,最终溘然长逝于舟中,享年七十六岁。

乾隆帝闻知陈宏谋溘然长逝,内心悲恸万分。旋即,乾隆帝降诏,恩准陈宏谋入祀贤良祠,同时赐予祭葬之荣典,并追谥为“文恭”。

陈宏谋兼具学者与官吏的双重身份,因此在其仕宦生涯中,始终以孔孟之道为行事准则。他曾提出:“是非需自我衡量,毁誉应任人评说,得失当安于命运,此三者不可或缺。”此语堪称对陈宏谋一生较为精准的总结。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