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帝王用上了外国的绰号(上篇)

小文章的大视野 2023-04-04 21:20:26

我们读西方历史的时候,会发现西方很多君主都有着有趣的绰号。这些绰号有的是褒义的,比如“大帝”、“征服者”、“伟大者”等,有的则是贬义的,比如“失地王”、“血腥玛丽”“恐怖伊凡”等,有的则无褒无贬,只是形容生理特征,比如“红胡子”、“黄毛”等等。这些绰号有可能是自己起的,比如“太阳王”路易十四,而其他则有可能是民间或者历史学者起的,不一而足。

而如果给中国历朝历代的君王也起一个绰号,会是怎样一副场景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位:“开拓者”、“大帝”秦始皇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他地位超然,他最大的功绩不在于扫平六国,而在于这之后第一次将大一统的观念注入到华夏民族的灵魂之中,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政体都基本上抛开了分封制,而遵循了他所规划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的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他却是人们心目中的千古一帝,所以给他“开拓者”或者“大帝”的称号是基本符合的,

第二位:“斩蛇者”汉高祖刘邦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率领萧何、樊哙等人东征西战,最终第一个杀进关中,灭亡了秦朝。更在之后的楚汉战争中,击败了比自己强大数倍的西楚霸王项羽,夺得了皇帝的宝座。

历来开国之君都有非同寻常的征兆。《史记》上就说刘邦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走到哪里头上都有祥云笼罩。更为神奇的是,刘邦起事之时曾经斩杀了一条白蛇。那白蛇并不是白娘子,而是白帝之子。白蛇刚死,便有一个老妇人跳出来哭丧,说赤帝之子杀了自己的儿子。言下之意就是说刘邦是赤帝之子下凡。

既然有这一层神化色彩,干脆便称刘邦为“斩蛇者”吧。

第三位:“征服者”汉武帝刘彻

刘彻是继刘邦之后的另一雄主。西汉自开国以来,一直备受北方强大的匈奴所侵扰。这是一个游牧国家,勒弦控马之士以数十万计。刘邦在立国之初本想趁着兵锋正锐,彻底解决北方匈奴的隐患,但是战略布置错误,导致被围困在白登山。后来是靠着贿赂匈奴的阏氏才得以返回。

这之后,大汉对匈奴的方针便是和亲。名字说得好听,实际上就是靠送美女和财物,以使匈奴不再南侵。

汉武帝继位之后,先是摆脱了窦太后的控制,之后更是一改西汉初期无为而治的思想,转而尊崇儒家尊王治国之说。后来破格任用卫青、霍去病二人为大将,率领大军深入漠北,直达单于庭。

匈奴在汉朝的持续打击之下终于崩溃,远遁漠北,再不敢南下牧马。而西域也由此而开。这之后,汉武帝并没有停下他征伐的脚步,灭掉南越之后,将今天的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中北部地区并入中国版图。所以汉武帝“征服者”的名号也是实至如归。

第四位:“江流儿”汉宣帝刘洵

说起汉宣帝刘洵,或许大家还不熟悉。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到了晚年开始多疑雄猜。因为听信江充等人的谗言,逼死了太子刘据,史称“巫蛊之祸”。刘据的儿子叫做刘进,也在巫蛊之祸中死去。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戾太子的孙子、汉武帝的重孙刘病己却活了下来,先是身陷囹圄,而后流落民间。

海昏侯刘贺被废后,辅政大臣霍光开始在宗亲之中挑选新皇帝的人选。选来选去,觉得掖幽庭里的刘病已作为汉武帝的嫡重孙,似乎是个不错的人选。他有仁义之名,又博学多才,怎么看怎么合适。于是霍光将其迎入宫中,先封阳武侯,之后正式继承大统,是为汉宣帝。在他的治下,汉朝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给汉宣帝“江流儿”这个绰号,正好可以反映出他早年的颠沛流离。

第五位:“面位之子”、“陨石召唤者”汉光武帝刘秀

这一位皇帝大家可能就比较熟悉了。他是西汉长沙王刘发的后裔。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了新朝,对刘氏宗亲大加屠杀。刘秀之后参加了绿林义军。后来在昆阳一战中,刘秀以三千人击败新朝三十万大军。据说在双方大战时,突然天降陨石,将王莽军打得溃不成军,刘秀因此取得这场大胜。所以好多人认为刘秀会“陨石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

和更始帝闹翻之后,刘秀又在河北起事,几乎是以秋风扫落叶之态荡平南北,奠定了东汉二百年的江山。历数中国历史上开国之君,最容易的便是刘秀了。所以刘秀也被称为“面位之子”。

第六位:“吟游诗人”曹操

说道曹操,我们更熟悉的是《三国演义》中那一位“知识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及爱好人妻的那个人。他是一位武功卓著的军事家,一生之中南征百战,大小经历了数百次战斗,终于平定了北方,成为三国之中最强者。他更是一位文学家、诗人。他的《短歌行》、《龟虽寿》是我们上学读书时必背的篇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读起来,依旧顿觉胸襟开阔。基于此,我更倾向于给他“吟游诗人”的绰号。

第七位:“傻子”晋惠帝司马衷

这一位在历史上出名,纯粹是因为当时天下大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饥渴难耐。而随从将这些说给当时的皇帝司马衷听时,他竟然很惊讶的说了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说,老百姓没有粥吃,为什么不吃肉羹呢?

在史书记载中,晋惠帝的智力是有问题的。而他的老爹晋武帝司马炎最终还是将皇位和江山传给了他,也不知道受苦的究竟是他,还是这天下!晋惠帝登基之后便是一个傀儡,任人摆布。在他的治下爆发了“八王之乱”,整个宫廷、整个天下都乱成了一锅粥,这也为后面的南北朝乱世拉开了序幕。

不过,晋惠帝虽然智力低下,但是在逃难途中,侍中嵇绍为了保护他被乱兵砍死,他的血溅在晋惠帝的衣服上。随从想要把血迹擦去,晋惠帝说:“此嵇侍中血,勿去”。意思就是说,这是忠臣的血,不要擦去。每看到此处也令人十分动容。

第八位:“投鞭者”苻坚

苻坚是前秦王朝的第三位君主。他通过政变手段上台之后,重用王猛等贤臣,大力发展水利,重视耕稼;缓和少数民族和汉族的矛盾,同时发展儒学、兴办教育、重视人才。在他的治理之下,前秦成为当时华夏最为强大的国家。

苻坚统一北方之后,便积极准备渡江南下灭亡东晋,一统南北。公元383年,苻坚起全国之兵八十七万,南下攻晋。有大臣劝阻他,说东晋江山稳固,再加上有长江天险,难以突破。而苻坚则颇为自傲地反驳道:“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意思就是说,我八十多万大军在此,没人投一根马鞭,也要将这长江给截断,天险不足为虑。然后他就被东晋五万多兵马打得抱头鼠窜,没过多久便被部将杀死,前秦帝国也瞬间土崩瓦解了

第九位:“统一者”杨坚

杨坚是南北朝之后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缔造者。他在公元581年接受北周静帝的禅位,建立隋朝。之后在公元589年派晋王杨广率军南下灭了陈国,统一了南北。隋朝成为自西晋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隋文帝杨坚即位之后,重视民生,尽力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在先朝的基础上系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他还在北方边境修筑城墙,多次打退突厥的进攻。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