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韦陀十二式练法很多,我最喜欢周潜川版本。
这个版本比体育总局版还要简单,更侧重于导引原意,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其中不少动作为定势呼吸法,值得学习养生者借鉴。
应网友要求,这次重新整理,简化其要义,一次性发布。
因为其顺序和练法与体育总局版有类似之处,重复之处尽量简化。
本版本适合有一定基础,最好练过体育总局版,会有更深的认识。

韦驮献杵第一:韦陀捧杵。
其口诀为: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口诀与传统练法一致。
其基本动作为:
1. 两脚平行约肩宽:两脚内侧成长方形;十二庄称之为平肩档,两臂外侧与大腿外侧平行,两脚微内扣;
2. 脊柱端直:两肩尖端微略抬则脊柱自然笔直;
3. 两眼平视前方:半睁半闭,澄心、敛神。
4. 两手自然下垂:轻贴大腿外侧。
5.抬掌合十:运动两手从下向正前方慢抬到胸前,先伸后屈,手心相对,向胸收拢,两掌合十,与“膻中穴”相对,一拳距离。

第二式口诀为: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是紧接第一式之后,从合十当胸变为左右外开,与肩平行,成一字形,所以叫“横担”。
基本动作为:
1. 两掌从合十变一字横担:两掌交成“阴掌”(掌心向下),顺着左右方向外开,与肩相平行;
2. 提踵:同时脚尖点地,脚跟略抬。
3. 目瞪口呆:意识在掌心和脚尖,心平气静即目瞪口呆。

这一式口诀为:
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腰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腾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抉重看。
这一式紧随第二式,从一字担,变两手头前托。
基本动作为:
1. 画圆托天:两手从左右横担慢慢向上画圆,阴掌变阳掌(掌心朝上),托到额头前上方;此时两臂自然伸直,靠近两耳,掌心斜向上,指尖相对;中指微微接触,正对天门。
2. 再次提踵:脚跟继续升高,后跟微微向两外侧分开。
眼内视天门:头不抬,眼不上看,依旧微微前视,但意识内视从天门看两掌。
3. 咬牙呼吸:右左六个大牙齿缓缓咬紧运气。鼻呼鼻吸,息调匀,细而长,绵绵不断。
4.收回:掌托天门两掌变拳,分左右,返还“横担降魔杵”的架子,双脚也一齐缓缓落平后脚跟,还原站立,两手落腿两侧。

口诀:
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第四势是顺着第三式:掌托天门落下为横担降魔杵,然后借此架子摘星换斗。
具体动作为:
1. 右手覆头,左掌贴腰:右掌(掌心下)缓缓向右上方举,到头右上方时,掌指向左;头向右转微上抬,眼睛注视右手掌心;同时,左掌下落移动到背后腰眼,掌被贴腰眼。
2. 定势呼吸:保持右掌覆头,左掌贴腰,鼻吸口呼吐纳;随吐纳,腰眼一凸一凹,心念和手背,随凸凹动作,也随微微运动。呼吸3-5次。
3.换左式:左掌覆头,右掌贴腰。

口诀为: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第五势是顺第四势覆头贴腰之劲启动。
基本动作为:
1. 右倒拽九牛尾:接摘星换斗,左手上右手贴腰眼开始:
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下垂顺势向右前方抄,掌心向上与肩平时,肘臂微屈五指搓拢掌内扣,心念集中在劳宫,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
同时,右脚右前上一步,变右弓步;
同时,左手顺势下落,掌心向上,五指内叩如“擒拿手”,左背后抄去,与左脚一致。
2.呼吸法:右手前,左手后,心念集两手,吸气,小腹丹田内收,眼内视右掌向后倒拽;嘴呼气,小腹丹田外鼓,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腿、腰、背、肩、肘也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运动。
上述动作完成后,换左弓步,方法一样。可反复左右平均操作多次。
简便练法:可先弓步,再变前后手。

口诀为:
挺身兼怒目,推窗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此势动作比较简单,即两掌前推后收,但细节需注意。
具体动作为:
1.前推掌:顺第五势左手前右手后劲,后腿前收,变平行站立,右手顺势到前面,与左掌一起变排山掌前推;此时,肘、臂与肩平;前推开始轻如推窗后如排山;
2.收掌如还潮:两掌缓缓缓缓向胸胁内收,有海水还潮之韵,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3.呼吸法:前推呼气,后收吸气。

口诀为:
侧首屈肱,抱头拨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一式动作定势基本与体育总局一致,但细节不同。
基本动作为:
1. 右抱头:顺出爪亮翅排山掌架子:
右手上举提,朝脑后画圆弧运动,向后直抵后脑,掌心抱“玉枕关”,手指轻压拉左耳尖;
同时,头左转,面颊向左,后脑转右,迎右掌相抱;
同时,左手向背后画圆弧,掌背贴肩胛骨之间。
2.呼吸与微运动:身体端正,身体放松,气沉丹田,自然呼吸,随呼吸,右手
抱头攀耳后微微拔牵,左手背一起微贴肩胛骨,运动三五次。

口诀: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
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
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三盘落地是练习上、中、下三盘,其基本动作很简单,就是马步左右下按掌,再翻掌上托。
基本动作为:
1. 平肩一字势:顺九鬼拔马刀势,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顺左右平伸,与肩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
2. 马步裆:左脚左侧跨步,成马步距离。
3.马步按掌:大腿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掌从两侧顺势下按,按到与膝盖略平行。身体弱者可以适当站高点。
4. 起身上托:双掌翻转,掌心向上,如托重物,随两腿上升向上托起;两腿上升还原站立姿势,两掌也托与胸部平;左脚内收变肩宽站立,两手保持上托不动。
重复下按上托即可。

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转腹,
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周潜川版“青龙探爪”着眼“探爪”,采取站立式扭腰胯左右探爪。
基本动作为:
1. 左龙爪归肋:顺第九式两掌上托势,左手五指内抓变“龙探爪”(掌心空圆,可容鸡蛋)顺势向左胁收回。
2.右爪左探:同时,右掌变成阴掌“龙探爪”,借左掌后缩势,向左侧伸同时探爪抓,贴着身体,如乘风浪一般地。腰腹部随肩、臂,相应地向左扭转。
3.呼吸法:撮唇发“嘘”,右掌探爪时,撮唇发“嘘”音。
右式相反,其余同。

口诀为: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
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周潜川易筋经“卧虎扑食”增加了一些往复运动,类似陶弘景传五禽戏“虎戏”法。
基本动作为:
1. 右弓步下扑:顺青龙探爪右掌左探左掌内缩势,右腿右前跨一步,成右弓步,同时胸、腰、臀顺势前倾;左右两掌顺势向右膝盖前下扑。
2. 按地抬头:双掌下扑掌心贴地,右腿弯缩左腿伸直,同时头昂起,目视前方注视前方。
3.指撑踵抬:双掌掌心凹起,五指点地;两脚后踵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住地,配合指尖支持体重。
4.前伸后退:脚手支撑下,如虎伸腰,肘沉胸前移;再肘升,胸后退;一屈一伸,一沉一起三五次。
5.翘膝小腿:右脚单独撑地,双手肘关节屈伸同时,左小腿向上翘起,叫“虎尾腿”,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此动作为动作4难度版,可不做。
换左弓步,重复动作。
呼吸法:用“鼻吸口呼”法,双手肘关节屈胸部进时呼气,而胸部退时吸气。
这一式也可只练习,双掌前扑即可,后续动作逐步练习。

口诀为: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
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
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基本动作为:
1. 蹲地抱头:就卧虎扑食架子,还原成左弓步,右脚收回,与左脚平行,变成蹲地姿势;腰竖起,两手抱后脑,掌心压耳孔;中指相接,两肘肩平;
2. 起身鸣天鼓:慢慢站立,放松身直,用中指、食指、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玉枕关”。
3. 弯腰打躬:双手抱后脑,慢慢俯身弯腰,腰胯放松,头向两膝中间弯垂下去,不可强求,双腿挺直。
4.起立敲鼓:慢慢直立起来还原,再度鸣天鼓一次。
5.呼吸法:弯腰与垂头时,牙关微微咬紧,微细用“鼻呼鼻吸”。功夫探了可闭气。直立后,则自然呼吸。

口诀为: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延年,无上三昧。
周潜川老师讲此势调和经脉,也是收功动作。
基本动作为:
1.站立推掌:就打躬击鼓势,两掌从后脑向前方推去,胳膊与肩平。
2.叉掌按地:两掌十指交叉轻扣,掌心向地,再向胸前收拢慢慢下推及地,腰部放松,两腿伸直。
3.四面转头:双掌推到地上,头部四面微微摇转(即先左转,再右转)。
4.提掌站立:缓缓伸腰,两掌同时上提,恢复立姿势。
5.扩胸顿足:双掌松开向左右挥动七次,同时两足顿地七次。
6.呼吸法:自然呼吸,意识集中两个地方:直立在鼻尖上;推掌及地在掌心。

更多细节,欢迎留言交流。
卫昌国学
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