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退休金是每年50两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

慕卿容 2025-02-25 13:11:48

“读书能获财富,读书可得佳人。”以前的人对科举痴迷程度,让如今的人深感惊叹。这种古人对科举的热衷劲儿,着实让现代人为之咋舌。

踏入仕途后,益处不少。单说一点,这辈子生活就有依靠了。就算官员退休,也能拿到数额可观的退休金,这或许称得上是全球最早的退休金制度。

就拿清朝当官的来说,一旦退休,每年起码能拿到50万两白银的养老钱。那这50万两白银,搁现在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

【古代官员致仕的标准】

致仕这种行为,从唐朝就开始有了。为啥会出现致仕呢?这和科举制度紧密相关。科举带来一系列影响,使得致仕这种安排逐渐形成并被采用。

想当年,唐太宗搞起科举制,得意地表示:“天下有本事的人都被我收入囊中啦。”可他那时有多畅快,后世的皇帝就有多苦恼。

李世民采用科举制,旨在防止朝政被世家大族掌控。这一举措为寒门子弟提供了晋升通道,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权力的垄断,让更多有才能的寒门之人有机会进入朝堂。

可时间久了,麻烦就冒头了。虽说科举好几年才办一回,每次也就录取几百人,可日子一长,这么慢慢积攒起来,数量也相当可观。

同一时期,官员生活条件优越,寿命相对更长。要是单纯等他们自然离世,这会是个极为漫长的阶段。

如此一来,官员数量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多的态势。照这样持续发展,朝廷恐怕啥事都不用做了,每年收上来的税赋,全用来供养这些官员就行。

为处理该难题,开始推行致仕举措。朝廷先对官员数量作规定,朝堂上只留2620名大小官员,郡县各级官吏共16185人。这人数比李世民那时,实际上已翻了好几倍。

同一时期,朝廷明确,官员年满70就得退休。但在当时,活到70岁的人少之又少,60岁都不多见。可不管怎样,这退休的规定算是定下了。

宋朝时,因文武有差异,官员退休年龄也不同。文官退休年龄跟唐朝相同,都是70岁,而武将退休年龄变化较大。

起初,朝廷有规定,武将得八十岁才能退休。表面看是优待武将,可实际上,武将常年打仗,平均寿命比文官短得多,能活到八十的少之又少。宋朝这么定,关键是武将人才短缺。

哪怕资质普通的武将,只要能活到六十岁,那也是见过各种大场面、历经无数战斗的。真打起仗来,他们就如同行走的兵法,经验宝贵,可不是八十岁才能有的本事。

然而,如此举措,引发部分文官的不满。他们心里犯嘀咕:为啥武将退休的年龄反倒比咱们文官更晚呢?武将有啥特殊的,咋就他们能晚退。

后来宋朝把武将退休年龄定到60岁,说是“让贤”。为啥呢?60岁的武将已过最佳状态,让他们退休,年轻武将才有更多施展拳脚的机会,能给队伍注入新活力。

明清两朝延续了这一做法,清朝规定文官 70 岁、武将 60 岁退休。但清朝退休规定对普通官员较适用,形式化明显。像封疆大吏和朝廷重臣,通常是一直任职,到干不动才罢休。

要知道,清朝时皇权强盛到极点。要是皇帝打定主意不让谁离开朝廷,根本就没人有胆子表示反对。

大体而言,各朝各代都有致仕规定。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就是要把控官员数量,防止官员太多把朝廷给拖累了,影响朝廷正常运转。

【古代官员致仕后的待遇】

各朝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有差异。有的朝代侧重物质赏赐,像给丰厚钱财、田产;有的注重荣誉加封,比如授予虚衔。具体方式因朝代不同而各有特点。

以唐朝为例,会直接发钱当退休金。人都不工作了,退休金自然和工作时薪资有别。通常退休金按俸禄的一定比例来发,并非全额薪资。

宋朝对待官员那叫一个慷慨。官员退休后,不光能领退休金,还能获赐田地。像朝廷高官、地方大员,其家中子弟还能通过恩荫入朝当官。而且宋朝给官员发的退休金,在各朝代里都是最多的。

如此一来,官员退休制度(致仕)变得毫无价值,而且土地被大量集中兼并的情况愈发严重,这无疑在加速宋朝一步步走向覆灭。

在元朝跟明朝那会儿,当官的恐怕是最不想退休的。为啥呢?一退休,基本上就啥都没了,无论是待遇还是其他方面,都变得一无所有,所以他们才不愿致仕。

元朝时,至多也就是给些爵位、闲职来表示优待。可到了明朝,待遇更差,朱元璋对官员抠门是出了名的,官员想拿退休金?想都别想,压根就没有这回事。

就像曾位居内阁首辅的李东阳,辞官回乡后,只能靠卖字画维持生计。连首辅都这般,其他官员的艰难处境,也就不难想象了。

清朝时,汲取明朝经验,对官员退休待遇颇为重视。顺治那会,朝廷缺钱,银子紧缺,给退休官员的待遇常是赏些面积不一的田地。毕竟当时地多人少,土地不怎么值钱。

历经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的发展,土地数量有所减少,可朝廷却愈发富足。从这时起,官员退休后,就开始能领到退休金了。

退休金数额有差异,三品以下官员,每年能拿50两白银退休金。三品以上官员,不太依赖这点钱生活。而且他们多是朝廷重要大臣,能不能退休,皇帝还得考量呢。

普通官员能拿到50两退休金,换算到如今,这50两相当于多少人民币呢?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及货币价值来看,这样一笔退休金在现代能折合成多少呢?

【50两退休金,放到现在是多少钱?】

有种简单直接的算法,按白银价值计算。50两白银相当于2500克,以每克白银6元计,约合1.5万元。即便在当下,这笔所谓的退休金,数额实在是少得可怜。

古代和现代情况差异大,不少东西物价截然不同。所以这50两白银的价值,不能简单用同一标准衡量,得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去看,不能一概而论。

要知道,古代生产力不高,物资也比较短缺,这就导致当时物价跟现在相比,要高出许多。

就拿大米来说,史料记载,道光那时候,一石大米得花2两白银。一石大米差不多142斤,算下来,1两白银只能买71斤大米。古代一家常常有十几口人,这1两银子,恐怕不够一家人一个月吃大米的量。

还有,古时候肉价高得惊人。按曾国藩日记所记,他有一回花了1000文铜钱,才买到10斤腊肉。可见当时肉价远超寻常,凸显古代肉类价格之离谱。

大约1000枚铜钱能抵一两白银。照此换算,50两白银仅能购置500斤腊肉。相比之下,新鲜肉价格稍低,不过每斤也得70枚铜钱。

仅50两银子,对那些卸任的官员来说,想尽情吃猪肉都难以做到。

那会儿的衣服,全靠手工做,价钱自然贵些。有人花一两银子买了件棉短上衣,要是想买件棉袍,得花三两银子。手工制品成本高,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过去有个退休官员,靠那点退休金,根本没法给全家老小换新衣裳。古代女子大多得会针线活儿,自己缝缝补补,如此一来,能给家里省下不少钱呢。

从这角度看,50两白银搁如今,购买力也就几千元。这钱真心不多,仅够勉强糊口,远远谈不上充裕。

从致仕目的看,不就是为节省朝廷开销嘛。这么一来,清朝官员退休金低就好理解了,毕竟只要能维持基本生存,不至于饿肚子就行。

从这能明白,一直以来“铁饭碗”看似诱人,实则并非无可替代。别都一窝蜂去抢。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出彩,想过好日子,选择多得很。像学个紧俏手艺,没准比不少拿“铁饭碗”的挣得还多呢。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