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登基称帝后,最发愁的就是避免“黄袍加身”这种事儿再发生。在他心里,最得小心防备的,便是那几个和他结拜过的兄弟,生怕他们也弄出类似的事来。
要知道,这些可都是禁军里的高阶将领,在禁军里威望颇高,还各自握有一定势力。要是他们心怀异志,赵匡胤的皇位恐怕就岌岌可危了。
有一天,丞相赵普瞧见赵匡胤满脸忧虑,就开口询问:“陛下,是为啥事心烦呢?”
赵匡胤把心里担忧的事儿讲了出来。赵普作为赵匡胤最得力的谋士,马上给他想了个办法。赵匡胤听后,高兴地说:“先生这计策太棒了,就照先生说的做。”
【密林中的阴谋】
那次会谈结束没多久,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从开封府出发。他们径直朝着城外围场行进,那围场是皇上专门用来打猎的场所。
队伍里头,有皇帝赵匡胤和一群护卫,此外呢,还有赵匡胤几个曾经结拜的兄弟。他们一同在这队伍当中,跟着赵匡胤行动。
自打赵匡胤登基称帝,每日都被数不清的事务缠身。好久都没这般畅快啦。此刻,他一马当先冲在前头,在围场里纵马飞驰,尽情享受这份难得的自在。
众人被吓得赶忙在后面追,大声呼喊:“陛下,走慢点,留意别伤着您尊贵的身体。”
赵匡胤压根没理会,径直就往树林里冲去。皇帝的坐骑那肯定是顶级的,旁人的马根本撵不上他。也就他那几个兄弟,靠着骑御赐的好马,才能凑合着跟上他的脚步。
到了林子里头的深处,赵匡胤这才止住脚步。没过一会儿,石守信等几个兄弟也一路追了上来,跟他会合。
几个人正打算开口,冷不丁瞧见赵匡胤“嗖”地一下从马背上跃下,紧接着,便动手把头上的头盔、身上的甲胄,一件接着一件地脱了下来。
几个人压根儿不明白赵匡胤啥意图,没办法,只好下马打听。紧接着,赵匡胤一开口,那话可把他们惊到了。
就见赵匡胤开口讲:“这会儿周围没旁人了,要是你们谁想当皇帝,那就麻溜动手。”
旁人皆是一怔,有人眼中瞬间掠过一抹贪念。石守信倒是机灵,当即跪地,说道:“陛下,我若有别样心思,机会多得很。可我没太大野心,就盼着过富贵日子,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其他想法。”
旁人一听,瞬间明白过来,赶忙效仿石守信,纷纷跪地叩拜,齐声高呼:“臣忠心耿耿,绝无半点异心。”
赵匡胤微微一笑,将众人扶起,说道:“你们都是我好哥们儿,我当然信得过。可就因为咱们是兄弟,要是谁想坐这皇位,直说便是,咱哥几个里头,不管谁当皇帝,其实没啥不一样的。”
大伙赶忙大声喊道:“皇上,可别这样,会让臣子们承受不起啊。”
他们压根儿不晓得,不远处的树丛里,早就藏着一支队伍,里头有好些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要是有人敢对赵匡胤动手,那结果不用想也知道是啥样。
赵匡胤此举意在试探他那帮兄弟,瞧瞧他们有无不轨之心。从当下情形判断,这一众兄弟还挺让人放心,没显露出啥异心,算是靠得住。
【酒宴上的阳谋】
虽说密林中类似“鸿门宴”的一番操作,赵匡胤对那几个掌着重兵的兄弟短时间没了戒心。可日子久了,他又开始忧心忡忡,生怕这帮兄弟被手下人撺掇,像自己当年一样被“黄袍加身”,无奈走上反叛之路。
为彻底把问题解决掉,他打定主意,要设一场实打实的“鸿门宴”,来个一了百了,让问题从此不再反复。
有一天,他于宫中摆下宴席,特意请来了他那九个结拜的兄弟。这场宴会,就是为兄弟们相聚而设,大家一同在宫中享受相聚的时光。
宴会上,众人其乐融融,纷纷聊起往昔征战岁月。待众人吃饱喝足,不少人都有些醉态时,赵匡胤突然发问:“要是哪天你们手下也搞个黄袍披你们身上,咱这兄弟还能不能继续当?”
只听“砰”的一声,有人被吓得手一松,连手中的酒杯都径直落到了地上。
大家心里都琢磨着:这玩法不合适啊,哪能这么做呢。这种方式让人觉得不太地道,这游戏规则或者做事的方法,明显不符合大家心里的预期嘛。
想法和行动两码事。瞧众人都趴在地上,大声说道:“陛下,咱不清楚您听到啥不实传言,可咱对陛下那是真心实意,没有半点别的心思。还望陛下能明察啊。”
赵匡胤面露忧色,缓缓说道:“我对你们放心,可你们手底下的人,我心里没底。只要你们一直大权在握,难保那些人不会逼你们称帝,真到那时,咱们兄弟间的情义恐怕就没了。”
石守信这人确实精明,一下子就听出赵匡胤话中有深意。他没有犹豫,马上回应:“陛下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
赵匡胤面带笑意,缓缓说道:“诸位莫慌,朕无意刁难。不如交出兵权,如此你们无需再于沙场涉险。朕在此承诺,只要大宋存续,定保你们家族世代荣华。”
大家心里都明白,要是谁敢说个反对的话,眨眼间就会有大批侍卫冲出来,把这人碎尸万段。所以众人纷纷同声回应:“全听陛下吩咐。”
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借这个法子,轻松拿掉石守信等人兵权,还改革禁军。此后,兵权统统攥在皇帝手里,从根本上断了武将起兵造反的机会。
出乎他意料,自己一番折腾,最后获利的竟是他人,此人正是他弟弟赵光义。他之前的种种举动,不经意间给赵光义创造了好处。
【赵匡胤的努力,全都给赵光义做了嫁衣】
赵匡胤着力削减武将权势,着重任用文官之际,其弟赵光义也没闲着。赵光义对皇位觊觎许久,一直悄悄扩充势力。不管是皇宫里,还是朝堂上,好多人都归附到他门下。
976年11月14号,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毫无预兆地离世。当时正值北宋初期,他的驾崩,给这个新兴王朝带来巨大震动。
赵匡胤向来身子骨结实,却突然离世,不少人怀疑是赵光义干的。就在赵匡胤死前没多会儿,他正和赵光义在屋里议事,期间似起争执,有人模糊听到赵匡胤告诫赵光义:“你得自己把握好。”
关于这件事,看法不一,存在争议。至于事情的真实状况究竟怎样,大家都不清楚。
先不说别的,赵匡胤驾崩后,因他生前没确定储君,宋皇后果断做出决定,让宦官王继恩赶紧出宫,把赵德芳接进宫来,好继承皇位。
哪想王继恩没去寻赵德芳,反倒去敲开了赵光义家的门。其实啊,王继恩早就归了赵光义。经赵德芳不断催促,赵光义赶忙以最快速度进了宫。
宋皇后瞧见赵光义现身,心里清楚大局已然无法扭转,无奈之下,只能跟赵光义讲:“往后的事,就全仰仗官家您了。”
次日,赵光义就举办了登基仪式。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随后皆蹊跷离世。赵匡胤忙活一生,到头来却好似为赵光义铺路,连自己儿子也跟着遭殃。
这得怪他把自家兄弟全撵出朝堂了。要是兄弟们还掌控着重兵,赵光义肯定没法顺遂心意。如此做法,为他后续达成目的清除了重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