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向下面一人,开口道:“隆科多,朕挺认可你。作为嘉奖,待朕驾崩后,你就随朕去吧。”
隆科多听闻这话,脸色瞬间剧变,小心翼翼探问道:“皇上,早年间有厉害人物讲,我是个不吉利的人,让我陪葬实在不妥当。您看,能不能换其他人去呢?”
康熙面露笑意,说道:“咱君臣情谊匪浅,这有啥不妥。此事就这么定了,别再多言。朕即刻让人去拟诏书。”
隆科多一脸晦气地从皇宫离去,心里实在不愿这辈子就这么收场。坐上轿子,他冲轿夫吩咐:“走,去四阿哥府邸。”
【有时候,知道得太多,并非好事】
古代皇帝的确有殉葬癖好,通常选宫女、仆人,顶多加些嫔妃。可要是让朝廷里举足轻重的大臣去陪葬,就太不合常理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实际上,康熙安排隆科多陪葬,背后藏着其他缘由。并非表面这般简单,其中定有不为人知的因素促使康熙做出此决定。
康熙登基后,麻烦事儿一桩接一桩。开头鳌拜在朝堂权势极大,好容易搞定鳌拜,吴三桂领头的三藩又举兵叛乱。等把叛乱平定,王公大臣们又企图跟他争权,着实棘手。
总的来说,康熙这一辈子,舒心日子没几天。要处理各种事儿,就必须得有一帮贴心的人。隆科多呢,就是康熙的心腹之一,帮着他应对各种事务。
孝懿仁皇后是隆科多的姐姐,这么算下来,隆科多就是康熙的小舅子。因为这层亲戚关系,康熙任用隆科多的时候,心里头才踏实。
因康熙颇为看重,隆科多晋升极快。初入官场没几年,便当上步军统领,这职位,大家平时都叫它九门提督 。
九门提督负责掌控京城的兵马,其势力在城内广泛分布。所以,要是隆科多有心,城里无论大事小情,他都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正因如此,康熙把诸多机密事务都交由隆科多来处理。康熙觉得隆科多可靠,这些隐秘事交给他放心,于是诸多机密便落到隆科多身上让他去操办。
就说九子夺嫡那阵儿,康熙吩咐隆科多,安排人手偷偷盯着遭软禁的废太子胤礽,还有大阿哥胤禔。
除此之外,隆科多承担着暗中盯梢王公大臣的任务,把这些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如实向康熙进行禀报。
史书中所提不过一部分,那些压根不能公开的事,史书压根不会记录。没了史书的记载,咱们对这些事也就啥都不清楚了。
这么看,隆科多在康熙那时候,类似锦衣卫角色。康熙非得让隆科多陪葬,就是因为他知晓康熙太多机密事,对康熙而言,这是个不得不除的隐患。
这么看来,某些时候,知晓的事儿太多不见得就好。懂得多了,或许反而带来些麻烦,并非如想象那般全然有益,事情往往有着多面性。
【雍正出面求情,总算救下了隆科多】
虽说旧时讲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隆科多哪肯就这么等着送命。在他看来,不能就这般毫无反抗,坐以待毙不是他的行事风格。
反复琢磨,目前能救他的,恐怕只有四阿哥胤禛,这人便是往后的雍正皇帝。
隆科多赶忙跑到雍正府邸,将事情前因后果详详细细讲了一通,满心期盼着雍正能出手搭救自己。
雍正面临难题,康熙对大臣与皇子过从甚密颇为忌讳。要是雍正贸然帮隆科多求情,不但起不到好效果,反倒可能把事情弄糟,让局面更棘手。
但雍正可不是普通人,没一会儿便想出主意。他没以皇子身份,反倒借着隆科多外甥这层关系去求情,如此一来,事情便迎刃而解。
此前讲过,隆科多姐姐是康熙皇后。雍正出生时,因生母地位不高,没条件养育他,就由皇后代养。如此,隆科多可算雍正半个舅舅。雍正为近亲求情在理,料想康熙不会责怪。
雍正一到皇宫,就想着要跟康熙有理有据地争辩一番,为隆科多求情。可让他大感意外的是,自己刚提出饶过隆科多,康熙没多废话,直接就答应了。
这状况让雍正顿时慌了神,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到嘴边的后续话语,硬生生地又都给憋了回去。
雍正心里很想问个究竟,可又担心康熙改变主意,便不敢多问,赶忙谢过皇恩,随后匆匆退下。
【姜还是老的辣,雍正自愧不如】
那头隆科多一整晚都没睡,巴巴等着雍正消息。等雍正亲自来,跟他讲康熙改了主意,不用他陪葬,隆科多立马俯下身去,对着雍正那是感激得不行。
就在这一瞬,雍正恍然领悟康熙的意图,原来康熙是照着唐太宗李世民的法子来的。他察觉到康熙的做法与李世民有着相似之处,一下子懂了背后深意。
李世民病重时,叫来太子李治。他跟李治说,徐茂公这人本事大、功劳高,本想留给他。可李治对徐茂公没啥恩情,不好收服。所以他打算先把徐茂公贬职外放,等自己离世,李治再让其官复原职并重用,这样徐茂公就会对李治忠心耿耿。
康熙在这时候的举动跟李世民做法效果类似。他特意给雍正一个能对隆科多示好施恩的契机,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让隆科多对雍正全心全意、毫无二心地忠诚。
实际上,像隆科多这类知悉大量秘密的大臣,结局通常就俩。一是死心塌地效忠新皇帝,成为其亲信,借此保住性命;二便是被皇帝清理掉,防止他把那些秘密泄露出去。
故而,不管康熙是要隆科多陪葬,还是经雍正求情就饶恕他,这都是出自真心,绝非作秀。不管是哪种情形,笑到最后的都是康熙,他始终占据主动,是最终的获胜者。
这般谋划策略,让雍正都觉得自己比不上。其心思之精巧、算计之精妙,着实令雍正甘拜下风,自叹在这方面难以企及。
【恃宠而骄,幽禁去世】
康熙驾崩后,雍正登基。顺理成章地,隆科多受到倚重。在新帝即位的局势下,隆科多凭借各种因素,稳稳获得了重用,开启在新朝的重要地位。
隆科多获封一等公爵,还当上吏部尚书,跟大学士马齐一同处理朝廷事务,之后又被加封太保。不仅如此,他好几个儿子也在朝堂任职,地位颇高。
就连雍正都不直接喊隆科多名字,而是亲昵叫他“舅舅”。这样的优待,朝中其他大臣压根儿享受不到,足见雍正对隆科多恩宠到了极点。
随着身份地位一路走高,隆科多渐渐自负起来。他仗着掌管吏部,安插亲信,人事安排常常不向雍正请示。到后来,竟发展到买卖官职、结党营私的地步。
隆科多那可是没少干糊弄上头、欺压下头这类事。他在这方面行径颇多,总是对上隐瞒实情,对下仗势欺瞒,这种欺上压下的行为不在少数。
而且,他家里人倚仗权势欺负人,压根不把别的朝臣当回事,还时常惹祸。雍正多次警告隆科多,得管管家里人,隆科多嘴上应得挺痛快,实际却把这话全当耳边风,根本没放心上。
之后,雍正察觉到隆科多势力渐大难控,便着手打压。他派人彻查隆科多违法行径,那些早就看不惯隆科多的大臣,纷纷前来检举。最后,竟罗列出多达四十一条的罪状。
看过卷宗,雍正怒不可遏,起初下令把隆科多关进大牢、抄他家产。可寻思隆科多是自家舅舅,且曾助自己登基有功,就改为将他软禁,严禁旁人跟他有任何接触。
被囚禁的生活着实难熬,没出一年,隆科多就在压抑烦闷中离世。那幽禁的时光满是煎熬,最终致使他这般结局。
隆科多直到离世都没悟透,自己不过是皇帝操控的工具。甭管康熙还是雍正,有用得着他时,各种优待;一旦没了用处,不是被打发去陪葬,就是被囚禁起来。
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太过自负,看不清实际情况。要是他能踏实做事,本可尽享荣华,安稳终老。可到头来,把自己给害惨了,终究是败在自身的毛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