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魏老师,接触到白茶4个月和您分享:1.由来
因一位老师分享到白茶自然干净的制作方式和醇和的风格而起了兴趣,至今,白茶已经成我日常的口粮茶。
我是青岛人,平常喝崂山茶,又喜欢生普洱。
说实话单就鲜、锐度白茶是无法和这类炒青的茶相比的。而论风土,茶滋味的层次的复杂,白茶亦是无法和生普比的。但或许就是这份“中和”。日常,平淡的生活想喝茶第一个就想起白茶,这种中和不代表普通,没有亮点而是切合为而不争的深刻精神含义。普洱若是我心中的“红玫瑰”,我用喝红酒,评词样的去探寻。那白茶一定就是那一朵白玫瑰,最踏实却又不普通的那一个。
无论什么方法泡,目的一定是为了追求完美展现这款茶,把茶的质感风气都体现出来,不压制,不轻薄。
今早走的急,用保温杯里加了4g白牡丹,杯中还有一点温水。这样得两个小时到办公室一打开,豆韵中和,鲜度锐度都刚刚好,小惊喜。我用盖碗从来都没有如此完整的展现这款茶的内质风味(此前盖碗冲泡这款茶,感觉质量一般般),这次“泡茶”经历给了我一个新感受。包括尝过您做的牡丹,说实话用盖碗泡,前3泡豆韵太浓了!甚至香的发腻,盖碗展现一款茶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冲泡次数的增加而变化,逐步展现,保温杯适当水温闷泡是一下子就完整展现,一览无余。泡茶方式注重展现茶叶的最佳风味的而非追求“好壶好碗”。很有趣味的一早,也侧面印证茶气未升起来和水温高有直接关系。而对于生普这种大叶,它很多复杂的香气很细微,用闷泡就不太可以了。
今早又因白茶而欣喜,很感谢通过您的茶叶尝到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