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因不炒不揉,只经萎凋与干燥。物理上,白茶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叶态结构;化学上,白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因此,白茶也叫“活”着的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性。不少茶友喝白茶会选择喝老存新、边喝边存。
对于职业玩家,有固定的仓储空间;有智能的调温控湿设备;专业的存茶包装,存茶自然不必担心。然而,对于普通茶友,如何存茶,存怎样的白茶?却是个不小的挑战。

值得存的白茶均有一些共性:内质丰厚且干净、工艺正宗且到位,即原料正、工艺正。这些都可以在购买时判断,而仓储环节则是在茶友自己手中,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三五年甚至十几二十年,由于环境的差异、包装的不同,这其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尤其对于南方茶友,空气湿度变化大,高温潮湿天气普遍,对于白茶的存储更是极大的挑战。针对南方潮湿天气,在专业存茶之外,我们也模拟普通茶友的存茶状态做了一些实验,希望能为安全有效存茶提供一些指导。包装一、普通罐装,内置塑料袋,绑带封口,罐口较密闭,置于日常室内环境。日常环境存放半年后,发现含水量已经偏高,部分发现霉变,不可再饮用,实践证明,这类包装密封性不够,不适合南方天气日常长期存放白茶。包装二、马口铁罐,塑封处理。常规环境存放,一年后开罐查看,含水量略高。看似密封性极好,在空气湿度很高的环境长期暴露,仍需要多加塑料袋密封才安全。

包装三、带拉链牛皮纸袋,未热封状态下时常开袋拿茶,三个月,茶叶含水量即偏高,香气开始降低。热封包装,日常环境存放一年半,含水量略高,香气下降。不适合暴露日常高湿环境下长期存放。日常饮用,我们之所以选择小分量的二两半装,就是希望茶友开袋后在三个月以内喝完,避免茶叶吸收水分而劣变。以上几款包装在控湿仓库中存放,均表现正常,未有不良表现。可见,在包装之外,仓储环境亦极为重要。标准的仓储环境要求环境湿度控制在60%以下,对于南方生活的普通茶友很难做到。如果长期存茶,需要在常规包装外多套几层密封袋,以保证密封性,阻断空气中水分被茶叶吸收。

家庭存茶,最好将茶叶放置于家庭相对干燥的空间,例如衣柜顶上。切不可随意放置于厨房、客厅等空气湿度高、有异味的场所。存白茶,包装的密封性很重要,存储的环境同样重要。相同的包装,在不同的环境,茶叶变化明显不同。水分是存茶的第一杀手,返潮的白茶不仅会散失茶香与茶味,严重的话还会导致霉变不可饮用。对于南方家庭存茶的茶友,需要做到关键三点:一、包装密封性好;二、避免茶叶包装长期暴露在高湿环境中;三、避免高湿天气打开包装取茶。对于环境干燥的北方茶友则相对省心些。要存好白茶,都需要做到避光、密封、防潮、防异味,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异味向茶叶渗透,以保证茶叶后期转化的干净、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