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晋祠,北有窦祠”,但论名气窦祠却远远不及晋祠,这里少了一份喧嚣,却多了一份幽静…
当别人在晋祠人挤人的时候,可曾想过一个人承包了窦大夫祠,晋祠的圣母殿是北宋原物,窦大夫祠的大殿是正经的元代木构,大有大的气势,小有小的精致,小众,清幽,精致的窦大夫祠好像更适合古建爱好者细细品读,宋金元明清的建筑在此都能体现,藏在深闺人未知…
(窦大夫祠)
这里依山傍水,汾河水湍流不息;这里红墙黛瓦,曲径幽深,长长的红墙在山林间若隐若现;这里静谧雅致,闲坐的老人让人感到岁月静好,仿若走进世外桃源。围绕窦大夫祠,周边美景重重。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墙一树,似乎都在讲述着悠久流长的故事。
关于窦大夫:窦大夫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修此祠,后来宋神宗加封其为英济侯。窦犨是谁呢?晋国大夫窦犨(音“抽”),字鸣犊。他生活的年代约在春秋晋定公前后,和孔子是同时代人。
窦犨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推崇孔子的治国主张,与晋国正卿赵简子倡导法制刚好相反。赵简子说:雀入海可变为蛤,雉入淮可变为蜃,而人却不能变化呀!(言外之意是像他自己那样的晋国上卿,应该顺应时代变化,或可随时将晋公取而代之)。
(窦大夫祠)
窦犨说:我听说君子可悲的是无人才,不悲无钱财;可悲的是无贤臣,不悲无宠臣;可悲的是名声不美,不悲年岁不寿。范氏和中行氏不顾百姓死活,欲擅权晋国,结果家败身亡。其子孙本在宗庙中为祭主,而今反放逐吠亩之中,这不是人之变化吗?不久,赵简子将窦犨诛杀。
窦犨曾在家乡阳曲地区兴修水利,造福蒸黎,后人立祠以祀。他与鲁国的孔子是同时代人,又惺惺相惜,后人将窦犨与孔子合称为“鲁阳比烈”。北宋时期,汾河涨溢,乡民在此祈求,屡获感应,因而宋徽宗给窦犨追加了“英济侯”的封号,所以又叫“英济祠”。
(窦大夫祠)
宋元丰八年(1085年)祠堂被汾水冲毁,元至正三年(1343年)北移重建,此后历代皆有修葺。在后人的神话世界中,窦犨是以汾河守镇、降雨泽润的神仙形象感应于晋阳汾河两岸。我们今天看到的窦大夫祠是元世祖至正四年(1267年),重建的殿堂,包括献殿顶上那个超级豪华堪称震撼的天宫楼阁藻井。
窦大夫祠有哪些看点?门口的戏台,是太原地区的明代古戏台之一,目的就是为了给祠堂中的主位唱戏。柱头上的大龙头很有特色,这是山西地区古建筑特有的宗教信仰装饰。
窦大夫祠山门左右两边的墙上各有两个团龙,是元代的琉璃团龙,龙年真的要多看看龙,山西的龙真的很好看,每个龙都不一样,但是都很好看。
(窦大夫祠)
南殿,面阔五间的单檐歇山顶建筑,进深六椽,平梁、四架椽、六架椽用材都很粗,是典型的元代建筑特征,柱头和补间铺作均为双杪五铺作,当心间补间铺作为斜拱。
献殿也称为“祭亭”,是摆放祭品的地方。据祠内碑文记载,元代窦大夫祠曾是官方和民间的祈雨祭祀之地。献殿建在方形台基之上,单檐九脊顶,所施柱、额用材硕大,其额枋通间横跨16米之多,整体构筑浑厚气魄。
(窦大夫祠)
《营造法式》中,将天花的装修分为三类:平閣、平基和藻井,藻井是其中最精美的一种。献殿顶上是精美绝伦如天宫楼阁般的【天花藻井】,藻井完全由木块和木条交错层叠咬合构成,全靠斗拱递叠而成,形成八卦样式,故称“八卦藻井”。
斗拱排列疏朗有序,结构简练而严谨,造型精巧而华美,是元代小木作不可多得的精品。藻井的最上层为圆形,下面则为方形,代表着天圆地方,中间为楼阁,代表人间的烟火,意为天地人合一,彰显着古人在建筑中的美感、灵感与智慧。
(窦大夫祠)
献殿和大殿是连在一起的。献殿的后檐柱就是主殿的明间廊柱,献殿后檐与大殿前檐连构成一体,这在我国古建筑中叫“勾连搭”,这种建筑手法在全国都为数不多。硕大的角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斗拱,配合完美举折的歇山顶让这个藏在汾水之滨的祠堂献殿在不失浑厚气魄,琉璃剪边又显得典雅精致。刚柔并济的风格在现存古建非常难得,印象深刻。
木门为元代原装,板面采用沥粉堆金的工艺,龙鳞在阳光下显的熠熠生辉,立体感强。在门板后面有元至元三年的题记。
(窦大夫祠)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孔雀蓝琉璃瓦剪边,大殿的木门可谓也是国宝,为元代立粉贴金降龙彩绘原物。门上彩绘二龙戏珠图案,门内侧有铁铸“大元国至元十二年”题记,也证明了从元代保留至今的悠久历史。
窦祠院内共有碑刻19通,1通为保宁寺碑,其余18通皆是窦大夫祠。其中元碑1通,明碑2通。另外《阳曲县志》还收录一篇金代碑文,此四碑都是祈雨感应碑,不是重修碑!
星说旅游,一个“披挂上阵”的“旅游人”。
旅行并不是急行军,有时要学会放慢脚步,细细体会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那种味道。这种味道是生活的态度,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漫步在街头巷尾,去学习、去体悟。
旅行不仅仅是看景、释放压力,更多的是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也许你还在为繁忙的工作而抱怨,也许还在为生活琐事、感情纠结而烦闷,此时,不妨想一想:生活中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吗?
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论是谁,如果想要获得就要付出努力,就像勤劳的石匠与其妻巧手绣娘一样。换句话说,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一个人不想付出,那就不可能有收获。因此,少一些抱怨,少一些烦躁;多一些感恩,多一些理解,生活的路自然越走越宽阔,而你也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内容仅为个人见解,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期待各位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