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何以在战国时期无所作为?

天空蓝星 2024-02-24 07:09:17

楚国是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国家,特别是从其立国开始就同周王朝相爱相杀有着颇多的纠葛,甚至于周昭王南征而不返,死于汉水之中。周室曾经封楚为子爵,意欲将楚国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可楚国根本不吃这一套,自谓“我蛮夷也”,不讲礼仪大肆扩张,吞并了很多汉水流域的姬姓小国,实力逐渐增强。楚君最后自称楚王,隐隐有与周室抗衡之意。

春秋时期的楚国,实力进一步的增强,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五霸中齐国的霸业太短、一代而终,宋国是名不副实,秦国只能局促于西戎一带,真正的霸主只有晋国和楚国。两国分别在晋文公和楚庄王称霸之后轮番坐庄,控制着天下的局势,甚至于很多时候出现了各国同时向两国臣服的局面。

进入战国时期后的楚国,更是来了个大手笔,灭掉了一度于“横行于江淮”的越国,将势力扩张至长江下游及今山东南部。与此同时,老对手晋国却因内部出了问题,来了个三家分晋。看起来似乎晋楚对峙的局面发生了向楚国倾斜的有利态势,但事实却大大出乎于人们的预料。

在战国时期首先起来称霸的是三晋之一的魏国,继之而起的是齐国,最终秦国的脱颖而出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而在齐国衰落之后,赵国也曾一度崛起,成为了战国后期关东诸国唯一能够抗衡秦国的国家。但整个战国时期,我们发现那个曾经和晋国一同掌控天下的楚国,似乎也随晋国的消失,基本上没有什么出彩的镜头,更遑论对于天下局势的影响。

有这么一个说法,在战国时期是秦国最强、齐国最富、楚国最大。齐国最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楚国最大是实打实的。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楚国在当时都是最大的国家,天下无出其右者。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楚国在战国时期就没了什么影响力而无所作为呢?

我们知道战国时期其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那就是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谁做得好、做得彻底,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三晋做得好,魏国也就率先称霸;秦国做得彻底,再加上地理位置优越,最终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这场变革中,各国都做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变法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唯独楚国,虽有短暂的吴起变法,但始终没有完成国家在政治体制上的转变。

在这场变革中,有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郡县制的建立。说起来楚国还是设县的先驱者,只不过它的这个县和后来各国的县有着相当程度上的差别。在楚国的扩张过程中,在占领一些国家后将其设置为县。为了减小反抗以实施统治,他们往往会保留当地的宗庙体系以及政治制度、结构等,在县的长官人选上,有当地贵族和楚国宗室两种选择。但到了最后,基本上都会换成楚国宗室担任。

这种形式的县制,根本无法同其它国家的县制相比,不能够成为加强君主权利的制度,而成了贵族势力扩张。这些地区名义上是县,实际上与附庸国并无差异 ,成为了国内一定程度的独立政治势力和军事力量。掌握这些县的宗室人员,拥有相当大的军政大权,这就对王权有了相当的冲击,也就是楚国宗室最终尾大不掉的一个原因。

说到这我们就明白,楚国之所以大而不强,关键的原因就是国内旧贵族的势力庞大,不仅是对于国家权力的侵蚀,更会因为拥有力量而参与或挑起纷争,最终削弱国家的实力。各国的变法,就是要消除旧贵族的权利以加强君主集权,楚国在这方面是远远落后了。曾经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但仅一年后楚悼王病死,吴起随即被杀,变法无疾而终。继任的楚王虽然借机杀掉一批旧贵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但终究不能改变大局。

楚国的贵族政治是阻碍楚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强大的主要原因。自春秋到战国,他们形成了难以动摇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控制着国家的核心权力。而后起的卿大夫阶层始终无法对宗室势力形成有效的制约,使得楚国长时间处于内乱频发和王位频繁变动的环境,始终不能完成中央集权制。

除此之外,楚国大而不强、不能够有所作为具体上还有几点原因:第一,国家的军事力量由各大贵族势力组成,难以形成统一的指挥,极大的影响力军队的战斗力;第二,国家虽然大,但发达地区不多,特别是向南方扩张的地区,基本上是部落地区,无法同中原先进的华夏地区相比;第三,外交上的失败。受小利的诱惑而背弃了与齐国的联盟,随之而来的是连续遭受到了几次重大的战役惨败,极大的消耗了国力,使原本就不利的局面更加的雪上加霜。

楚国之所以在战国时期无所作为,就在于国家的衰落、大而不强。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核心问题,就是楚国未能完成国家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变,上面所述的其它几点都只是辅因。虽然如此,楚国的体量摆在那,秦国大将王翦要求至少六十万方可伐楚。不难想象,如果楚国也能够完成变法实行中央集权制,战国的局面很可能就会发生变化。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