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庙号从“太宗”变“成祖”,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天空蓝星 2024-05-03 07:50:50

我们知道,明朝第三任皇帝是朱棣。当然他自己认为是第二任,他是不承认建文帝朱允炆的。朱棣在死后得到的庙号是“太宗”,但许多年后,他的后代嘉靖皇帝却将他的庙号改为了“成祖”,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朝第十一任皇帝,他是以外藩入继大统的。明武宗朱厚照无子,而且又无兄弟,因此在他死后皇位的继承人上只得选择其叔父的儿子,就这样朱厚璁才得以登上大明王朝的皇位。

朱厚璁是个非常强势的皇帝,不愿意接受文臣的摆布,上任伊始就引发了所谓的“大礼议”之争。简单的讲,就是按照礼法制度,嘉靖皇帝是继承了明武宗之父明孝宗的传承,他是明孝宗礼法上的儿子,而且必须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称之为叔父。但嘉靖皇帝坚决不妥协,经过三年半的“文攻武卫”,于1524年10月,追尊其父兴献王朱佑杬为兴献帝。

但此时事情还远并未结束,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成果,嘉靖帝认为必须把自己的父亲送入太庙才能给予此事最终的盖棺定论。说到这里,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太庙,如此方能明白嘉靖帝的良苦用心。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用以供奉皇帝的先祖。夏代称之为“世室”,商为“重屋”,周为“明堂”,至秦汉时称之为“太庙”。传统上设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共七庙。太祖居中,单数世代为穆,居右朝北;双数世代为昭,居左朝南。如果七庙满,就按照与现任皇帝的亲疏远近,将关系最远的牌位从正殿挪出,放到偏殿单独供奉。

朱元璋建立明朝,一改传统的七庙设了九庙。一开始时把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皆入九庙供奉。其中,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庙号德祖,享有永受供奉的权利。到嘉靖帝时,这之前有十个皇帝,加上朱元璋的前四代共十四人,已经超出了九庙的范围。这其中,建文帝和景泰帝由于政治原因不为承认,不入九庙,剩下的按照现任皇帝的亲疏远近撤去了朱元璋的曾祖、祖父、父亲,余下九人皆入九庙。

现在嘉靖帝想把自己的父亲放入九庙,就必须撤去一人。按照亲疏远近,好像应该是朱元璋,但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创建者,是绝对不可能的,那么看起来就应该是朱元璋之子朱棣了。但嘉靖帝并不愿意撤去朱棣,这倒不是说他对于朱棣有多么深厚的感情,而是有着其政治上的考虑的。

嘉靖帝和朱棣一样,都是以外藩小宗的身份入继大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朱棣是以武力,而嘉靖帝则是根据礼法入继。但不管怎么说,留下朱棣的牌位,自己的父亲入太庙才显得更为合理。但怎么既能留下,又不违反传统的规定,嘉靖帝很是下了一番功夫,最后采取了给朱棣重定庙号的办法。

朱棣死后定下的庙号为太宗,这个庙号在传统上可以说是地位非常高的。但我们知道在庙号中,有着“有功曰祖,有德曰宗”的说法,因此太宗的地位再高,也不足以保证朱棣不被挪出太庙,于是嘉靖帝就决定将朱棣的庙号由“宗”变为“祖”,“靖难之役”也就成了“再造河山”,使其在功绩上比齐太祖朱元璋,以此留在九庙的序列。最终,朱棣的庙号被嘉靖帝由“太宗”改为了“成祖”,而朱棣之子明仁宗朱高炽则被逐出了九庙的行列,顺利的为嘉靖帝的父亲腾出了位置。

嘉靖十七年,嘉靖帝将明太宗改为明成祖后,追封自己的父亲为明睿宗,把朱棣之子明仁宗的牌位挪出了太庙,将自己生前没当过一天皇帝的父亲送入了太庙。至此,在“大礼议”之争中嘉靖帝获得了完胜。

在这件事情上,嘉靖帝和“明睿宗”可谓是相当的满意。明仁宗肯定是不满意,那朱棣呢?看起来朱棣的身份由“宗”变“祖”,也应该是相当的满意,但实际上朱棣如果在天有灵,一定是极为不满,是否会破口大骂也不得而知。

朱棣的夺位,口实是建文帝篡改遗诏。在其继位后编撰的《皇明实录》中说,朱元璋在病危前询问朱棣来了没有,意思就是说朱元璋是准备传位于他的。因此朱棣是不承认建文帝帝位的合法性的,认为自己才是朱元璋的继承人,所以用太宗能够更好的体现朱棣的继承人身份。现在嘉靖帝给了他一个成祖的庙号,虽有“再造河山”的功绩,但这个谋逆的行为可以说是不打自招了。

再者说,给朱棣改庙号,叫个别的什么“祖”都可以,比如说什么“烈祖”、“世祖”之类的,非要叫个“成祖”,也就是再造和复兴的意思,这就相当于是欲盖弥彰了。要说有个性,除了嘉靖帝也就没谁了,为了自己的亲爹,也顾不上祖宗的脸面了。这里实事求是的说,嘉靖皇帝还真是个孝顺孩子。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