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选择建文帝朱允炆的原因

天空蓝星 2024-04-29 08:57:52

我们知道在明初发生过一场争夺皇位的重大事件,那就是“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攻入南京夺取了帝位。朱元璋一代雄主,却在皇位继承人的安排上留下了隐患,以至于引起了这场重大的风波,一直为人所诟病。

有人认为,如果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在选择继承人时考虑自己的儿子而并非朱标之子,就可以避免纷争,这里主要指的是后来夺位成功的朱棣。按照史书的记载,朱元璋是十分喜爱朱棣的,认为这个儿子很像自己。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朱棣在即位后对于史实的干预,必定会采用有利于自己的说法。实际上,在当时无论是礼法和现实情况,朱元璋都不可能立朱棣为继承人。

首先一点,朱元璋在建国后对于继承人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在明初朱元璋主编的《皇明祖训》中关于皇位继承顺序规定,必须以嫡长子为先。这就是说,只有正妻所生之子即嫡子才有资格继承,而庶子哪怕年长也不具备资格。在皇帝没有子嗣情况下,可以采用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基本上来讲,大致的原则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居嫡长者方可为大明储君。

在朱标这个朱元璋最为中意的儿子死后,朱元璋还有子嗣而且自己的兄弟均已不在世,于情于理都是不可能采用兄终弟及的方式的,而是有着皇孙和皇子两种选择。其中对于选择皇子,如果前太子无子嗣,是符合礼法的。而在历代王朝,大多数情况下一般会采用立皇子而非皇孙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不合礼法,但有利于王朝的稳定,因此反对的情况不多。

关于朱元璋的嫡子,有数种说法。但不管哪种说法,就算朱棣是嫡子,他之上还有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据说朱元璋鉴于秦王和晋王的不宵,特别是秦王暴虐,根本不可能为朱元璋所考虑,因此他有立朱棣之意。可大学士刘三居却告诉朱元璋,若立燕王,将置秦王和晋王于何地?对于此种公然违背礼法之举,朱元璋最终也只得放弃。

虽然立子有利于王朝的稳定,但越过二子、三子而立四子,难免在其身后不会发生难以意料之事,因为这样是不符合传统礼法,也不符合大明王朝的继承规定的,为了大明王朝的稳定,朱元璋放弃了这个想法。既然立皇子不可行,朱元璋就选择了立朱标之子,而这种做法也是最符合传统礼法和明王朝的继承规定的。朱标是朱元璋最为喜爱的儿子,倾心培养了几十年,父子间的情谊非常深厚。再加上朱标也有自己的子嗣,既然朱元璋立子不可行,立皇太孙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为什么朱元璋在朱标的子嗣中选择了后来的建文帝朱允炆呢?朱标有两位妻妾,前太子妃常氏生有两子,早夭一人,只剩下朱允腾(火通)。而继太子妃吕氏生有三子,而其中朱允炆则为朱标诸子中最长者。朱元璋之所以选择朱允炆,除了他年纪最长外,还有其在朱标患病时的表现有关。

在朱标病重期间,朱允炆衣不解带、日夜伺候,并把三个弟弟召集在一起同住,颇有长兄之风。在朱标死后朱允炆更是嚎啕大哭,显得痛不欲生。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实意的,但确实打动了朱元璋,最终得以成为了皇太孙。

有人认为朱允炆作为皇太孙是不符合礼法的,原因就在于其母吕氏是在他出生之后才成为太子妃的,并以商代的箕子和纣王为例。箕子和纣王为同母所生,只是箕子出生时其母为妃子,而纣王出生时其母为王后,因此才造成箕子为庶子纣王为嫡子的局面。但我们要明白那种情况是商代礼法下的产物,而周代的礼法则与此不同,按照周代礼法,如果箕子母亲成为正室,箕子自然也就成了嫡子。而后世遵奉周礼,朱标的元妃常氏死后,吕氏成为了太子妃,朱允炆自然也就有了嫡子的身份。

但选择朱允炆而非常氏之子,除了遵循立嫡立长的原则外,其中还有着朱元璋在政治上的考虑。已故太子妃常氏为明初大将常遇春之女,而当时的重要军事将领蓝玉则为常氏的舅舅。当初朱标在时,蓝玉作为朱标的主要拥护者,虽然有诸多的跋扈行为,还是能被朱元璋所容忍。但朱标死后,诸子年幼,出于对外戚可能的擅权,朱元璋是不可能将常氏之子立为继承人的。

最终,朱元璋在全面充分地考虑之后,在礼法这个大原则下,排除了立子而选择了立皇太孙。而又在政治的考量之下,排除了原太子妃常氏之子,而选择了最为年长的朱允炆。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他精心布置的身后事最终还是破了局,朱棣用武力夺取了朱允炆的帝位。而就在朱棣进入南京城时,皇宫的一场大火,让朱允炆的去向成为了一桩历史疑案,直到今天。​

0 阅读:38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