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安和元少城之间的情感意味深远,犹如一首婉转、略带哀伤、却又宁静平和的乐章。两个人情真意切,有缘无分,虽然最终未能走到一起,却又不是那么令人遗憾。

1 元少城心动,却不行动
元少城对叶平安的心动,起始于两次 “栽跟头”。聪明之人往往对旗鼓相当的对手有着别样的欣赏,元少城便是如此。
身为出身贱民却能力出众的大理寺丞,他对权力极度渴望,行事作风狠厉。反观叶平安,初登场时不过是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民间心医,甚至被人称作巫女。

在郑元死亡事件中,叶平安虽出现在现场,但疑点重重,元少城却不由分说地将她定为凶手,欲取其性命。
彼时,元少城已受圣上之命调查相关事宜,事务繁忙的他并不在意一个巴结贪官扯上官司的江湖巫女。
叶平安能窥梦,那郑元怕的是谁?谁又怕叶平安知道郑元怕他?这成功的引起了圣上兴趣。并通过现场对元少城的催眠展示,实现了自救。
圣上询问她在元少城梦中所见,叶平安巧妙应对,既点明他心中对权势的渴望,又以 “心上人嫁作他人妇” 替他遮掩,给足了他面子。

后来的官银失窃案,叶平安设计陷害元少城,令其险些丧命于杜梁之手。这结结实实的伤痛让元少城深刻意识到,叶平安是个不可小觑的强劲对手。
在共同对抗杜梁的过程中,两人的合作默契尽显。可当海宜平设计欲一石二鸟,叶平安被带走时,元少城虽心中有所触动,却还是选择了明哲保身。
2 爱情需要冲动,理智滋养感情
叶平安被带走时眼中的失望清晰可见。在遭受严刑拷打、艰难求生之际,圣上下令救援。

元少城带着愧疚前来探望,叶平安表示理解他志在拜相的抱负,称若自己没有自救本事,便不配在此闯荡。
说罢,她狠狠咬了元少城手臂,以 “一报还一报” 化解彼此间的心结。元少城释然后送她玉簪子,两人关系在放下多余期待后变得更加自然。
在后续的军饷案、官盐倒卖案等事件中,叶平安与元少城各自为战。叶平安一心寻找证据,元少城则左右逢源等待时机。

元少城早已知晓海宜平有问题,却未告知叶平安,还抢先将账本送还海宜平以获取信任。
他身处复杂的朝堂局势,既要听命于圣上暗访,又要在党争中自保,毕竟圣上看重他却不会全然保全他,他唯有先求自保,才能办事领功。
他们都清楚彼此有着不同的使命和目标,不约而同的把心动和情爱放置其后了。正如梅相所言,不能做忠臣,也不能做奸臣,要做能臣。
元少城深谙此道,叶平安也明白,在各自的道路上,感情并非首要之事。
3 叶平安强大坚定,只做自己
从郑元之死被抓开始,叶平安便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计划。她为给 18 年前的御史案平反,以身入局。

先是散布窥梦之术,引得郑元前来求治失眠,同时离间杜梁,促使其杀害郑元。利用舆论推动圣上过问案件,既惩治了当年冤案的罪人,又借机呈上郑元贪污证据,试图揪出幕后黑手。
叶平安一心为无辜者伸冤,元少城则致力于为圣上排忧解难。随着调查深入,礼综旭被挖出,采莲丧命;海宜平倒台,丹心死去。即便如此,叶平安仍无法释怀,一闭眼便是当年受害者的惨状,自责与使命感驱使她继续追查。

元少城被康平王看中做女婿,他平静接受安排,劝叶平安离开圣都,承诺保她平安。但叶平安清楚,元少城自身都在朝堂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这份承诺或许难以兑现。
当叶平安再次回到圣都,两人在密道相见,元少城的思念溢于言表,而叶平安却依旧专注于御史案的复仇大业。
康平王谋反失败,曲终人散。两人坐在屋顶,元少城询问叶平安是否愿同去见圣上,叶平安回答,我爱自由,不想做一味药。

他们相处时契合无比,感情真挚深厚,却因志向不同,终究有缘无分。人生路上,当志向相悖,强求不得,各自坚守本心,将这份美好珍藏心底,方能成为永恒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