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内,员工在操作平台上操控生产运行。(资料图片)
左图 长治市城市一角。 (资料图片)
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山西长治近年来大力推进产业向“新”“绿”“长”“智”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治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1%、汽车制造业增长12.6%、医药行业增长12.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8.6%、14.3%、18%……工业老城正在竞速新的产业赛道。
低碳转型求变图强
在潞安化工集团李村煤矿综采工作面,轻点采煤按钮,智能化驾驶舱操控设备自动运行,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等多功能合一,让生产人员减少20%,效率却提升15%;在晋能控股集团山西三元煤业,通过井上智能化监控,井下数据实时更新、智能分析。借助矿井主巷道5G基站,井上井下实现实时视频对话。
煤炭是长治的传统主导产业,也是求变图强的重要支柱。“在长治,煤炭行业已建成22座绿色开采煤矿、17座智能化矿井和21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了‘一键启动、鼠标割煤’,煤炭、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分别达93%、94%以上。”长治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向阳表示。
长治紧扣“双碳”目标,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在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上深耕细作,加快建设国家级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以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为方向,推动煤焦油高附加值成分提取、粗苯向医药中间体转化,依托潞安化工、潞宝集团,延伸发展焦炉煤气—粗苯—己内酰胺—尼龙新材料等高端产业链;发挥焦炉煤气、工业尾气制氢资源优势,开展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建设,打造氢能全产业链。
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巧妙组合,使得长治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加速从能源大市迈向能源强市。
数字经济快速成势
近日,位于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MLED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内一派火热场景。工人们身穿全套无尘装备,在生产线上加紧生产赶制订单。“车间生产流程智能化程度达70%,相对于传统工艺,我们生产的显示屏,不仅缩短了生产流程,而且显示模组的发热量也更低。”山西高科视像科技有限公司MLED新型显示面板生产项目负责人夏强田告诉记者。
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是山西最早一批由传统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LED制造的高科技企业,也是长治布局LED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长治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持续深耕LED产业,显示间距在国内率先突破至0.6毫米,可以把上万个芯片固定在0.05平方米的模块上。该公司董事长申晓军介绍,公司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链主”企业的带领下,长治形成了集衬底、外延、显示、照明等于一体的LED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重要的LED主产地。
近年来,长治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成立数字经济协会,加快建设算力智算中心、智能产业园,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同时,聚焦信创产业发展,抢抓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发展机遇,以龙芯中科为龙头引进培育10多家信创企业,初步形成了从国产化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软件适配、整机制造的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长治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02亿元。
加大投入聚才汇智
今年7月,长治市潞城区传来好消息: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韩福柱及其团队的技术指导下,第一批中走丝线切割数控机床实现批量生产。韩福柱表示,高端装备制造是长治重点发展的产业,长治也给我们创造了很好的技术孵化条件。
“人才是产业的基础,更是产业的未来。长治市坚持‘人才+项目+产业’导向,突出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高校,整合更多优质资源,凝聚人才工作合力,打造了全省首家市级人才集团,成立了人才服务联盟,建设了数字服务平台。立足长治市宜居自然环境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建设人才夏季避暑地为载体,打造‘中国人才夏宫’,吸引更多人才来长治工作生活度假,为人才提供更精准服务。”长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保春说。
韩福柱团队成员、清华大学博士生唐文翰是长治人才政策的受益者,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人才服务专员,“从政策解读、项目申报、设备运输到日常通勤、机票车票订购,在长治期间,都有人进行全程服务”。
近年来,长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支持科技重点项目的措施,单个科技项目最高补助达1000万元,实施了3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与国内150多所高校达成1000多项合作成果。为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逐步构筑起聚才汇智的“强磁场”。 (经济日报记者 梁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