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吃蘑菇的传统历史悠久?菌类如何成为中国人饭桌常客?

国家人文历史 2020-08-14 10:32:18

从很久以前,各种菌类就已经是中国人饭桌上一种可口美食。

《礼记》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即灵芝、木耳)”;《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燕菌”和“菰菌鱼羹”的制作方法;宋代的陈仁玉在《菌谱》中赞美竹菌(即竹荪)“味极甘”,而平菇是“五台天花,亦甲群汇”;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载有“虾蕈”、“鸡蕈”等食菌肴撰;元代这类记载更多,如《农桑辑要》中,“天花覃,一施之素食为最佳”;《日用本草》中“天花菜……香气如蕈,白色,食之甚美”。

宋代陈仁玉的《菌谱》,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菌专著

到明清时,今日我们常吃的野生菌便已经频繁地出现在文学家们的诗作中,被当成天赐佳肴一般盛赞。比如鸡枞菌。它因为分布广泛且味道鲜美独特,被称为菌中佳品。杨慎有一首《沐五华送鸡枞》写道:海上天风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翁住进华阳洞,分得琼英一两枝。沐五华与杨慎交厚,二人经常一同出游,相互拜访,并常有馈赠。这首诗即描写沐五华送新鲜鸡枞菌给杨慎尝新。而杨慎便将鸡枞描述成天上仙人吃的玉芝琼英一般的珍贵美味。

油鸡枞。图源/图虫创意

同样被诗人喜爱的还有虎掌菌。清代李学诗《虎掌菌》:

“灵鹫山头有猛虎,当风一啸山月昏。伏虎尊者闻其声,为之说法入空门。猛虎已得大解脱,山中遗下舍利骨。一时皮肉随风销,双掌如盘未曾没。谁识年深化作菌,翠盖亭亭清露盥。腥风洗尽生清香,白兽犹詟不敢近。我时偶向山中来,盈筐采得香盈怀。旁人见我笑拍手,何为虎掌佐清斋。”诗人把虎掌菌想象成山中猛虎双掌所化成,生动地描绘出虎掌菌的外形性状。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菌子的热爱,不仅来自食用时所品尝到的美味,还在于采摘野生菌时的自然谐趣。

虎掌菌。图片来源:JMM

要说吃菌,当然无处可与云南相比。在云南人那里,世界上只有两种菌类,一种是野生菌,剩下的根本不能叫菌。云南因其独特而复杂的地形地貌、森林及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据统计,全世界已知2000多种野生食用菌类中,云南占了世界40%以上,全国的80%。

明清云南省志所载菌类列表。来源《<永昌府文征·诗录>与云南食菌文化考论》。

虽然云南食菌历史悠久,但是大规模采食野生菌是从明清时期才开始的。今天,野生菌无疑是云南特产的美味佳肴。但在古代,云南人食菌却也不无苦涩。外地人对云南野生菌的追捧,曾一度连云南人自己也惊讶不已。在满是复杂山丘、喀斯特地貌和红土的云滇地区,农业条件并不好。再加上地处偏远,土司自治,与中原交流较少,当地农耕技术粗放,土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很弱。当饥荒和瘟疫爆发,人们无以为继,便不得不采食蘑菇和虫子。明代,云贵地区“夷民饥窘无以自存,俱发掘蕨根、土瓜,采取栎、橡树蕈为食”(《明英宗实录》)食用富含氨基酸的蘑菇,有时比大米更利于维持生命。而且野生菌漫山都是,滋味还很鲜美。人们干脆冒着中毒的风险去采食。

采菌人正在采摘松茸。图源《舌尖上的中国》

再加上对外地人而言,独产于云滇山中的野生菌,是仙芝般的美味。尤其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北方,菌类产量少,人们渴望一品这种独特珍馐。于是,采菌并向外地贩售,也成为了云南人重要经济来源。就这样,云南人对菌子的感情不可谓不深厚,云南人对于菌子的执着,也就不难理解了。清人师范曾有《野鸡葼》诗云:“十洲产琼芝,五台生天花。滇南山水深,土物亦堪夸。秋夏雷雨霁,厚地呈英华。或讶鹤遗卵,或疑云吐芽。相遭承以巾,葳蕾恣挝爬。拾归投翠釜,饥肠如鸣蛙。辨味极柔美,到口消滓渣。持较鹅掌蕈,真可称大家。几年客边塞,白蘑名遮奢。新脆苦难致,负腹空咨嗟。转思在乡乐,何必餐青霞。”师范其人,祖籍云南赵州,授职安徽望江县。他远离家乡遍历全国时,看到其他“十洲”产的“琼芝”、“天花”,都不能与云南盛产的鸡枞相比,其他“白蘑”更是“苦”不堪咽。此刻联想起鸡枞菌的柔美可口,真真满是怀乡之情。大概,在每一个云南人心中,都有一份独属于家乡的野生菌味道。

图片来源:CCTV纪录片《乡土》

野生菌美味,却也暗含危险。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见手青,是每年食菌季的头号毒王。有数据统计,在云南因食菌中毒的人当中,90%是因为食用了见手青。正是这种菌子,让坊间流行起“吃菌见小人”的传说。说来也有趣。在一些早期文明中,人们上赶着寻找致幻菌菇,巫师通过食用它们以达到“通灵”的体验。而在滇、川一代,古代民间的巫医们却正好相反——他们找到种种方法验毒或者解毒,只为能够毫无顾虑地享用菌子的美味。在一些彝族医药资料中记载:云南巫医历史上出现过颜色验毒,夜光验毒,虫子验毒等方法,其中最大众的大蒜验毒至今还流传于家庭厨房。解毒的迷之操作也不少,包括但不限于吃烧焦的鹿舌头、煨芒果树皮汤还有喝泥巴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也专门推出“云南野生蘑菇中毒防治手册”,以减少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云南野生蘑菇中毒防治手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野生菌虽美,食用需谨慎。尽管吃菌见小人听上去魔幻有趣,不过还是不要轻易拿生命开玩笑。

0 阅读: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