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京一栋房子里突然传来一阵绝望的哭泣声,一位夫人抱着丈夫悲痛欲绝,崩溃大哭。
这位夫人名叫谷惠芳,丈夫正是白求恩的战友殷希彭。
这天,她又一次将儿子的照片拿出来,仔细地抚摸着两个儿子的脸,脑袋里细细勾勒出孩子的样貌,像往常一样和丈夫抱怨:
“这俩孩子工作到底有多忙?这些年都抽不出来时间回家一趟,也不知道在那边过得怎么样,一年到头也不写封信?”
坐在沙发上的殷希彭听着夫人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两个儿子,眼里全是藏不住的痛苦。
其实6年前,殷希彭的两个儿子在两场抗战中便英勇牺牲。
两个儿子相继去世,殷希彭悲痛欲绝。但是,他不敢将儿子的真实情况告诉妻子。
那时候,妻子为了保护小儿子的安全,逃离日寇的追击,带着他四处流浪,精神状态依然不好。
再突然告诉两个儿子皆已牺牲的噩耗,唯恐妻子承受不住,便将这件事隐瞒下来。
便一直告诉妻子,两个孩子在外面工作,忙得没有时间回家,这一瞒就是3年。
今天看到妻子又念叨起儿子,殷希彭再也忍不住,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谷惠芳一看到丈夫这样,心一阵阵慌乱起来,连声追问两个孩子到底怎么了。
殷希彭看着妻子,终于说出儿子早已在6年前牺牲的事实。
谷惠芳愣住了,随后抱着丈夫痛哭不已。
“儿子这么长时间不回家,我早有预感,只是不敢细想,你仔仔细细告诉我,我的儿子是怎么牺牲的!”
投笔从戎终成少将殷希彭此时正任华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胜利后才随军队进入北京,同时也把家安到这里。
早在他20岁那年就考上保定河北省立医学院,由于在校期间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毕业第二年,被选中去日本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而妻子谷惠芳是一名没上过学的小脚女人,她和殷希彭是包办婚礼,但丈夫从没有嫌弃她,夫妻二人一直相敬如宾。
在殷希彭留学和抗战期间,都是谷惠芳一个人照顾家里的父母和孩子,他很感激妻子的付出。
结婚以后,亲自教妻子读书写字,谷惠芳也好学,在他留学的时候,二人经常书信交流。
回国后,他便一直在医学院当教导主任,教书育人。
1937年,日寇侵占保定,河北医学院撤退。
殷希彭让家人收拾行李,打算带着全家老小回到老家躲避。
在他走之前,国民党政府官员亲自上门,想聘请殷希彭担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实现拉拢目的。
但殷希彭对政府消极抵抗日寇的作为大为失望,拒绝了高官待遇。
回到老家的他,也有抗日救民的雄心壮志,想着一路上看到的战乱,不甘心就此沉默。
面对当前的局面,武装部队遍地开花,都打着抗日的旗号浑水摸鱼,选择一支正确的队伍还需仔细分辨。
殷希彭暗中观察了很久,将目光投向了八路军。只有八路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并且为百姓着想,他下定决心要加入八路军。
所以,当18岁的大儿子殷子刚提出自己要加入八路军,殷希彭非常赞同。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嘱咐道:“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担起救国的责任,你不愿做亡国奴,我非常支持你,也很高兴,我也不做亡国奴!”
1938年,殷希彭终于等到了加入八路军的机会。
一天,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张珍上门拜访殷希彭,想邀请他加入八路军,一同把日本人打出国门。
临行之前,组织多次强调,我们严重缺少人才,不管怎样,一定要把他请来。
来的路上,张珍有些紧张,脑海里不断措辞, 一遍遍演示该怎么说服殷希彭。
没想到二人见到面后,张珍一说明来意,殷希彭毫不犹豫答应下来,这回轮到张部长诧异。
张珍兴奋地表示让他好好收拾一下过两天派人来接他,殷希彭连忙拒绝。
过了几天,殷希彭背着收拾好的行李,告别家人,雇了一辆马车,独自前往冀中军区卫生部。
他到达后,发现能治病救人的医生实在太少,于是号召曾经任教的医学院的老师同学,让他们也加入八路军。
不少的学生都响应他的号召,来到冀中军区卫生部。
第二年,白求恩来到冀中军区,发现这里有不少的医护者,感到非常意外,得知是殷希彭号召而来,便想结识殷希彭。
相识后,通过两人的交流与合作,他非常欣赏殷希彭的学识与才华。
后来,冀中军区正筹划建一所医学院(后“白求恩卫生学校”),白求恩便向组织举荐了殷希彭。
于是,殷先生被调过来当教导主任。
任教期间,殷希彭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
严峻的战争时代,军医是极具短缺的,为以最快速度培养出优秀的军医,殷希彭将军医培养时间定为一年半。
半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半年时间实践,剩下半年用来实习。由于时间紧迫,取消没用的课程,提炼课程核心要点,详细讲解。
学校创办初期,连基本的教具都没有,殷希彭就带领学生动手去做,从无到有。
据统计,到战争末期,他所绘制的病理图片225张,自制标本124件,参考书375册,极大改善学校的教学措施。
尤其他教授的病理学和组织学,切片病理更是数不胜数。
无论他是什么职位,即使后来他成为了校长,依旧坚持一线授课,认真备课,研究讲授方法,风雨无阻。
由于长时间的劳累,使得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十二指肠溃疡,胃常常疼得直不起腰,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
截至抗战结束,他所培养的医护人员有1000多名,为接下来的解放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
“毁家救国”三烈士长子殷子刚是家中第一个加入八路军参加抗日的。
妹妹殷珍也积极加入抗战工作,虽未加入八路军,但也在抗日民主小学教书。
1942年,日军开始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他们将粮食全部运走,百姓没有粮食只能肯吃树皮活命。
这时,在这样艰难的境地下,家里的二儿子殷子毅奋勇而出,加入了八路军,由于年龄较小,被组织安排到军区卫生部。
殷家人举家抗日的壮举,也遭到伪军政府的骚扰。
为避免他们的威胁,殷希彭的妻子与父母被迫分开,妻子带着小儿子离开家乡,在蠡县靠着乞讨躲避危险。
阳泉火车站位于石家庄和太原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日寇占领这里后彷佛进去自己家中,对周边百姓残忍杀害,
1943年3月的一天夜晚,殷子刚跟着营长带着大部队夜袭阳泉车站。
意外发生,去的战士无一生还,那年他才23岁。
消息传回来,殷希彭悲痛欲绝,心中的痛苦难以表达。
那时候,虽然每个人都做好时刻牺牲的准备,但当那一刻真的到来时,最难受的莫过于亲属。
大儿子牺牲不到半年,又传来二儿子也牺牲的消息。
这年秋天,日伪军组织了4万多人的队伍,对根据地进行残无人绝的大扫荡。
军区卫生部在转移的过程中与伪军队伍迎面相撞,作战过程中,殷子毅中弹身亡,仅18岁。
在这场大扫荡中,殷希彭的母亲也去世了,而他却不得而知。
殷希彭站都站不稳,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年代却很常见。
殷子毅牺牲的地方离殷希彭工作的地方不远,来到儿子的身体旁边,看着原先朝气蓬勃的孩子如今静静地躺在担架上。
他只能深深地鞠上一躬,望了最后一眼,便匆匆跟随部队撤离。
到了安全的地方,他终于忍不住崩溃痛哭,战士们这才知道刚才得烈士遗体中就有殷医生的儿子,纷纷过来安慰他。
殷希彭见状擦擦眼泪,止住哭声。
“谢谢同志们,说不难受那是不可能的,但我的两个儿子为国牺牲,是光荣的!我们要更加努力,才不辜负他们。”
善意谎言终将揭露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殷希彭向组织提出寻找妻儿父母,在分别了8年之久,他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妻儿。
一见面,妻子谷惠芳就问起两个儿子的现状。
提到去世的儿子,心如刀绞的悲痛涌上心头,却不敢告诉妻子真实的情况,妻子在外漂泊身体和精神都不大好。
便隐瞒儿子去世的消息,他对妻子说:
“儿子们现在还在一线,目前我也联系不上他。”
他对妻子说这些话,将自己悲伤的情绪隐瞒的很好,谷惠芳虽然心里惴惴不安,仍选择相信丈夫。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妻子都会问两个儿子的消息,都被殷希彭隐瞒过去。
直到今天,殷希彭看再也瞒不住,将儿子牺牲的事情详细告诉了妻子。
谷惠芳抱着丈夫哭泣不止。
心力交瘁下的情绪崩溃,让谷惠芳大病一场。后来在丈夫和小儿子的悉心照顾下慢慢痊愈。
从那以后,殷家二兄弟成为谁都不能提及的禁忌。
红色故事仍在继续殷希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特长,并且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他把自己的小儿子殷子烈送到容臻子弟学校,学到真实本事,脚踏实地做出一份好成绩。
他的红色家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孩子。
即使殷子烈退休,也为革命老区教育事业铺陈规划。
1997年,他前往阜平县将二哥安葬在烈士陵园时,看到台峪乡学校的环境特别差,窗户甚至是用纸糊的,当即就给学校捐了一笔钱,翻修学校。
回到家后,殷子烈想方设法地筹集54万元修建新学校,又给新学校捐了100多套桌椅板凳,以及物理化学实验室用品。
后来阜平县政府决定将台峪乡初级中学改名为子毅中学。
这是目前唯一一所用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红色传承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延续。
2005年,殷子烈被聘请为教育促进会会长,与县教育局展开合作,先后为阜平捐献了数百万的教育物资。
如今,已经90高龄的殷老仍不放弃寻找大哥的遗骸,希望让大哥能够早日回家。
结语1955年,殷希彭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也是对他奉献一生的肯定。
殷希彭将军中年经历丧子之痛,当时组织担心他难以承受,派耿毓桂去安慰他。
耿主任蹑手蹑脚地走到殷希彭的房间门口,发现窝子里灯正开着,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
他透过窗户往里看,只见殷希彭正全神贯注地备课。灯光下,那伏案的背影让耿主任鼻子一酸,险些落下泪来,疾步转身而去。
殷希彭曾说话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才不辜负牺牲的儿子。
他说到做到,即使晚年身患癌症,身体日渐消瘦,也一直不放下手头的工作,聂荣臻元帅去看过殷希彭两次,看着他越来越瘦的身体,即难受又感动。
后来他不幸身怀癌症去世,被国家追认为烈士。
-END-
【文|允乐】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