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本文作者樛木
《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 著 董燕生 译 作家出版社
进入秋天的北京,雨水渐渐频繁起来。不知疲倦的知了声、沉闷的低气压和炙热的高温,被那时断时续的阴雨所取代。与夏日的烦躁不同,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为心灵也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哀愁。雨点无情地驱散街道上的喧嚣,拍打在地面上,声音持久而单调,像是敲打着城市的脉搏。
时间在无声中流逝,天气在悄然变幻,窗外的阳光毫不偏倚地洒向每一处未被遮挡的角落,而后化作水汽,悄然弥散在空气中。于是,匆忙行走的人群与这变幻的景色不再显得格格不入;而窗内的世界,在现代科技的庇护下,人们或安逸,或麻木地消磨着每一天,像是机械般迎合着生活的惯性,任由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滑过。
人们是什么时候丢掉自己的“梦想”的?
那曾经梦想着骑着白马征服世界、拥有宏伟城堡和无尽荣耀的骑士,那镶嵌在心灵深处的幻想,宛如一场绚烂的烟火,虽曾经璀璨,却终究敌不过炽热渐冷的现实,最终被无情的黑夜一点点吞噬。并非所有人都能始终守护那份美好与纯真,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许多人的心愿和勇气早已消散如烟。并非人人都愿意做一次“堂吉诃德”
最早对堂吉诃德的印象,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课堂上。每当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语文课上的名著赏析总少不了他与风车“大战”的那一幕。只见他骑着瘦骨嶙峋的老马,笨拙地挥动着长矛,冲向那些被他视作“怪物”的风车。这个滑稽而又令人怜悯的身影,在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和生动的比喻中,逐渐成了大多数人心中对堂吉诃德的定式——一个可笑的小丑,一个执着于荒诞梦想的迷途之人。
再次见到堂吉诃德,是在查询“骑士精神”含义时的相关阅读中。他将风车视为巨人的荒诞行径,将普通的铜盆幻想成魔法头盔,甚至连原本看似普通且忠诚的仆人桑丘,竟然也对“总督梦”抱有一丝飘渺的幻想。堂吉诃德的坚持,充满了可怜却又可悲的迂腐与陈旧,并且远离了真正有意义的现实。他执着于那些虚幻的梦想,却忽视了身边亟需帮助的真实困境。每天在幻想与自我感动的泡沫中徘徊,虽然表面上看似高尚,实则却成了空想的囚徒,沉迷于娱乐至死的纨绔生活。他的理想主义,往往更像是将浪漫化的空想强加于现实之上的一种虚妄,他的骑士精神在现实的拷问下显得苍白而无力。
然而,对堂吉诃德的厌恶并未持续太久。尽管他的行为看似荒诞不经,尽管他每日沉浸于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尽管他为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目标执着奋斗至生命的尽头,终究逃不过失败的结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那看似荒谬的举动背后,却透露出了一种无比纯粹的信念,一种对理想无怨无悔的追求。
现实中的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结果,评价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通常取决于最终的成败。他的旅途,一生孤独;他的结局,一败涂地;他的故事,一场悲剧。他未能改变现实,未能获得世人眼中的成功。然而,若从堂吉诃德的视角来看,这一切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他跨越了崇山峻岭,与巨蛇展开了殊死搏斗;曾与传说中的“金羊毛骑士团”并肩作战;解放了那些被不公正待遇所束缚的灵魂;击败了假冒的骑士;最终在“奇迹之山”悟道,领略到了生命的真谛。
在蒂姆·伯顿的《大鱼》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些答案:那个在平凡一生中度过的父亲,却以童话般的笔触编织出了自己的传奇。他们为生活的外表涂上了彩虹般的色彩,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尊敬与信赖,因为他们心中依然怀抱着爱与理想。表象下所经历的人生,与内心深处对世界的另一种诠释,本是并行而又交错的。生命对于你来说,究竟最重要的是什么?它可以是你眼中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你心中的所思所想。一无所成地在嘲笑与同情中逝去?堂吉诃德一定更希望自己载满骑士的荣耀和鲜花,带着光荣和簇拥离开。
偶然在日推里听到了《向阳之歌》中的歌词:
“我看过,他青涩的藤啊”
“匆匆长在人海,被风吹着流浪”
“更多阴晴不定的,还是阳光灿烂呢”
“只是他总是笑而不答”
窗外的雨声还没有停止,但拉开窗帘,能闻到生命、复苏、世界的味道。
乌云终归会散去,但在它散去的8分钟前,阳光早已恭候多时。这就是人生不变的主题,等待、向阳,然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