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白茶要怎么泡才好?不需要太复杂的手法,3点要领请记牢,管用

小陈茶事 2025-04-05 09:59:5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泡茶这件事,有没有必要扯上玄学?

看着网上五花八门的泡茶攻略,心里突然冒出了这个问题。

对着食谱做饭,新手最怕“少许”、“适量”等字眼,只想有个具体参照可供借鉴。

而泡茶经验如同一张白纸的新茶友,在寻找相关秘籍时,也是期待内容越简明直白越好。

记得去年五月份,在白毫银针刚上市的时候,有位茶友前来寻求帮助。

点开发来的照片一看,原木色的桌面上错落有致地摆着十几根干茶,就像是运动会上整齐的方阵。

起初以为这位茶友和其他人一样,想鉴定茶叶的品质真伪。

但快速浏览文字信息后,结果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原来对方只是想问,泡茶时准备这些干茶量够不够,很多教程都直接从注水开始,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泡茶精细一些是好事,可具体投茶要对比的是实际重量,而非数量。

今年的白茶新茶正开采,真正收到货后,春白茶的实际泡法又是什么样?

将所需茶具洗净、用沸水烫过后,各位茶友不妨跟着以下步骤,亲自尝试一遍吧!

《2》

泡茶第一步,称出足量干茶。

“为什么白茶不用单独的泡袋包装?拆开就能直接泡,这样投茶方便多了!”

后台收到的留言里,经常出现类似的问题,想来也是倍感好奇的新茶友。

白茶能长期储存,讲究团队陈化,换成单独的密封包装转化效果有限。

况且,像是寿眉这类叶片较大的茶叶,包装过程中少不了磕碰。

要分装成5克一包的小份量,反而加剧了碎茶的产生,对口感产生影响。

泡茶时要如何确定投茶量,就成了不少新茶友的心结,众人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网上就流传着一种说法,可以根据茶叶形态使用“体积投茶法”。

一旗一枪的白毫银针,干茶体积要占据盖碗的四分之一。

如果是叶片已经舒展开来、有着茶梗起到芽叶连接作用的白牡丹与寿眉,干茶体积至少要占据一半的盖碗容量。

更有一些随意的茶友,投茶仅凭自己的手感确认,哪天要是想喝偏浓的口感,就顺手多抓一些干茶出来。

其实,上述的办法都不准确,肉眼观察或靠手感总会有误差,每次泡出的茶汤口感总是偏淡或偏浓。

只需提前准备一个电子克秤,精准确认过干茶的实际重量,更能使得茶水比例保持平衡。

随意投茶影响到茶汤浓度,体现不出白茶最真实的鲜香醇爽,也是属于浪费好茶的行为。

《3》

八十五度是最佳水温?沸水冲泡是关键!

网上看到一套新式的泡茶装备,接通电源后开启自动程序,接下来就不用操心了。

烧水壶不仅能保温,还带有自动感应功能,壶内水量快要见底时,便会自行加水煮沸。

控制面板上也时刻显示水温情况,如果降到九十度以下就重新加热。

在推广视频的评论区里,有些人对此持着怀疑态度:

自动程序虽方便,但不懂变通,春茶娇嫩用沸水泡,一下子就能被烫坏!

在不少人眼里,如果要冲泡春白茶,85度的水温才是最佳搭配,既能激发香气又不用担心出现苦涩味。

倘若他们愿意多花些精力就能查到,“沸水烫坏茶叶”的谣言早已被多次打假。

排除投茶量、冲泡手法等外在因素,一款春白茶被沸水泡出苦涩味,其实就是内质不够丰富的证明。

产区环境达不到优越标准,导致平地茶和外地茶能汲取的养分有限,遇到高温便原形毕露。

茶氨酸含量不足,茶多酚与咖啡碱又过剩,全在沸水的公正检验下现了形,茶汤口感浓烈而缺失鲜爽感。

实际上,沸水能激发出深层次的香气,彰显茶汤的厚度与顺滑度。

内质丰沛的春白茶,不仅丝毫不畏惧考验,还更期待能借助高温,展现出真实的山野气韵。

《4》

用盖碗快出水,闷泡破坏香气和滋味。

作为茶叶的基础成分,带来苦涩味的茶多酚与咖啡碱不可能彻底消失。

然而在国标中,关于白茶的感官品质描述,又找不到任何苦涩感的存在。

说到底,喝茶也是一项简单的生活享受,众人追求的只是香清甘活的体验。

如果所有茶都是一样的苦涩难咽,想来也不会有着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

为了防止茶汤浓度过高,无论是什么茶类,都要遵循“快出水”的冲泡原则。

对比下来,在所有茶具里,也只有开口大小可随意调节的盖碗是最佳选择。

见过很多茶友,都喜欢用瓷壶或保温杯长时间闷泡,泡出的茶汤不香不滑,还带有挥之不去的苦涩感。

茶与水持续接触,沸水不断散发的热量被困在内部,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会稀释香气的存在。

同时,茶味物质的过量释放,也会形成强烈苦涩感,盖住其他的滋味层次。

一只器型结构顺手的瓷质盖碗,在手法熟练的情况下,能快速将水分沥干,安排营养物质有序释放。

茶汤倒出后先揭盖闻盖香,随着表面温度逐渐下降,持续展现出前中后调的多重变化。

这时再端起茶杯细细啜饮,好茶的丰富落水香是重头戏,每一冲都能变化出不一样的香气细节。

一泡茶喝到最后,即便茶味已经变淡,但从已经冷却的叶底身上,还能感受到阵阵清郁叶底香的存在。

得益于初春较低的气温特征与柔和的光照条件,春白茶的馥郁香气总是格外受人关注。

有好茶必然要有好器,有好器也得有到位的手法,层层合理搭配,高山白茶更能让人意犹未尽。

《5》

泡茶这件事,该讲究时就不该将就。

用盖碗留住高山间的清爽气息,让沸水奏响春日的进行曲。

做到快出水,将茶汤迅速沥干,接下来便正式开启享受之旅。

说到底,喝茶也不需要太多的条条框框,只是把春日的勃勃生机,还给懂得珍惜的人。

每一处细节里,藏着的都是对自然的敬畏,好茶的优越品质不会轻易说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