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山河秀美,地域辽阔,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的六分之一,等同于将近8个湖南省。

这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当下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但为什么在过去,人们曾想放弃新疆?这背后有怎样的隐情?未来又是否会发生同样的抉择呢?
守护华夏的咽喉新疆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西汉时期开始,中原王朝就在西域,也就是如今的新疆大部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当地事务。后来虽经过多次朝代更迭,但如隋、唐、清等强盛王朝始终保持着对新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新疆气候干旱,多沙少雨,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因此,在新疆驻军,保持影响力需要花费大量钱粮。但中原王朝依旧“乐此不疲”地向新疆进军,是因为新疆对守护华夏文明十分重要。新疆是链接中原连接中亚、南亚的枢纽,也是我国抵抗外国侵略与渗透的桥头堡。

新疆是我国陆地边界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新疆全自治区有5700多公里的边界,占我国陆地边界线的25%,分别与俄罗斯、中亚三国、阿富汗、印巴等国接壤。

可以说新疆在古代是中华文明与波斯、印度、俄罗斯文明的交汇之地,是中原等中华文明核心地区免收外国入侵的有效屏障。在当下,新疆又成为我国影响中亚、南亚局势重要的战略支点。
由于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相连,新疆是我国与中亚众国开展合作,共同防御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主要堡垒,更是我国将中亚五国整合入中国经济圈,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窗口。
在国防上,特别是对印防御上,新疆同样地位突出。和田、喀什等地距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直线距离仅有500公里。而且我军在这些地区的军事基地坐拥地利优势,火炮等重武器可实现超范围射击,威力更大。

在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期间,新疆军区部队曾用72小时完成千里机动,印证了其快速反应能力。如西南边境有变,我军可以以此为点,快速突破印军防线,牵制印军主力。现代卫星影像显示,新疆境内已建成38个军用机场网络,构成覆盖中亚的"空中长城"。
可就是这样一座天然“堡垒”,也曾面临被放弃的命运,这究竟是为什么?
海防与塞防之争虽说后来历朝历代的王朝统治者都将新疆视为中华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所有朝代都将新疆纳入版图。甚至由于实力受限,曾有朝代曾考虑主动放弃新疆,清朝便是较为鲜明的例子。
19世纪70年代,大清帝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
对内,清王朝刚刚平定国内一系列叛乱,国力大损。
在付出巨大的财政与政治代价后,清政府成功镇压国内的天平天国运动、陕甘回乱、捻军叛乱。虽说满清政权得到巩固,但国内大片领土,特别是相对富庶的中原与江南地区受到战火摧残,直接导致财政收入锐减。

接连大战重创本已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仅天平天国之乱就造成上亿人口的损失,至今都是世界人口伤亡最大的内战。人口锐减及大片土地荒芜,直接导致大清财政危机。当时大清财政收入从咸丰早期的4000万两白银锐减到800万两。
对外,尚未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恢复的清王朝,在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受到外国入侵的威胁。
东面,日本吞并琉球王国,并且借由水兵被杀侵占台湾岛,是谓“同治甲戌侵台事件”,威胁我国东南。西面,阿古柏入侵新疆,成立“哲德沙尔汗国”。英国借通商、建交为名向新疆渗透。同时沙俄占领伊犁河口,图谋继续蚕食西北,企图占领乌鲁木齐。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保东南还是保西北成为清廷朝堂必须面对的问题。也因此,引发了满清内部关于海防还是塞防的大争论。
“海防派”的代表人物是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主张当下应以海防为主,塞防为辅。因为海防不仅关系大清沿海地区的国防安全,更关系整个清王朝的财政安全。
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外国军队皆是以海船战舰为媒介,迅速击溃大清的防御,取得战争胜利。另外,江南及沿海口岸是赋税重地,为朝廷贡献约75%的收入。一旦海防空虚,外国军队将借由东南海岸切断国家最重要的财政产地。
反观新疆,地处西北远离清政府核心统治区,且经济发展较差,难以自给自足。为维持在当地的统治,清政府每年要调拨数百万两白银。在其《筹议海防折》中,李鸿章表示“新疆各城,即无事时,岁需兵费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
因此李鸿章认为应当在新疆处于守势,借助英俄在新疆归属上的矛盾令其相互牵制。同时大力开展海军,增加收入,积攒实力,为日后彻底收复西北做准备。
而“塞防派”或者说“海塞并重派”则以左宗棠、沈葆桢领衔。他们认同海防事关大清钱粮根本,但新疆安危却牵动朝廷社稷根基。

左宗棠、沈葆桢参照我国历朝历代战史,认为西北、蒙古与华北这三大块一直是中原文明抵御北方侵略最重要的屏障。用左宗棠自己的话,所谓“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一旦新疆有失,中原及蒙古诸部都会受到外部势力的攻击与侵扰。华北及中原腹地将直接暴露在北方铁骑的兵锋之下,到时大清帝国将有灭顶之祸,是谓“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安眠之日。”
因此,左宗棠等人主张海防、塞防并重,在经营海防的同时积极进军西北,收复新疆。
两种观点并无高下对错之分,各有好处,也各有弊端。最终经过统治阶层的斟酌思量,清政府决定采纳“海塞并重”的方案,委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节制三军。之后便是大家熟知的,左宗棠抬棺上阵,收复新疆的故事。
神州腾飞的希望清廷曾计划放弃新疆,更多是出于外部环境的恶劣与自身实力的不足,当然也与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长期沦为中央政府“包袱”有一定关系。
但现在,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新疆早已不复当年的贫瘠破败,反而成为我国在新时代下再度腾飞的关键。除了上文提到的地缘安全因素外,还与新疆的资源禀赋息息相关。

在自然资源上,新疆蕴含的巨量资源将助力我国经济发展。
在矿产领域,新疆是一个大型“聚宝盆”。根据国家数据显示,新疆地下蕴藏97中矿产资源,其中有8种居全国首位,位列全国前10的资源就有41种之多。新疆的铁、铜、镍、铅、锌等有色金属,钾盐、钠硝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丰富。
单就传统能源矿产领域,新疆便是我国重要产地。当地可勘测的石油储量就达200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总储量的30%。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40%以上,天然气储量则占到34%。

新疆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产地,2024年有1267亿千瓦时的电量通过特高压电网输送到东部地区。在新能源领域,新疆也是我国清洁能源重要的产地。新疆风能资源占全国40%,光伏开发潜力超20亿千瓦。
另外,得益于优良的光照条件,新疆是我国优质棉花和西红柿的主要产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2448公顷,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6%,棉花产量达568.6万吨吗,占全国的92.2%。新疆长绒棉已经成为我国棉花产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西红柿是新疆农业又一代表。新疆的西红柿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尤其是加工番茄。加工番茄与普通的使用番茄有明显不同,汁水少,口味略差,不宜炒菜或直接食用,但很适合做番茄酱。
目前新疆加工西红柿产量占全球番茄酱原料的四分之一。单新疆一地番茄酱的出口量,就超过全国一半。
从物流运输的角度看,新疆同样重要。新疆是不仅是欧亚专列南线重要的中转站,还是我国能源走廊重要的枢纽,途径新疆的中哈原油管道每年向我国输送2000万吨的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气超4000亿立方米。

这在俄乌战争期间俄罗斯多次扣押我国输欧货物的大环境下,对保护我国能源安全,维护企业商贸合法权益有很大作用。
如今来看,新疆不仅不再是那个需要中原王朝帮扶的“包袱”,反而成为助力我国经济持续腾飞的“加油包”。
当我们在霍尔果斯口岸看着中欧班列呼啸而过时,或许更能理解左宗棠当年"尺寸不可让人"的决绝——那是文明传承的自觉,更是大国崛起的基石。正如天山雪水滋养绿洲,历史智慧永远在提醒我们:边疆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一个民族走向世界的脚步。
参考文献:
《海防塞防博弈之幽探》2016年第39期《世界海运》
《浅谈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2011年12月28日《青年文学家》